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
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
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
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秋天的黄叶铺满在古寺内外,现在空尤一人,殿门敞开,显得异常阴冷。
只有殿前放生池中的乌龟在天晴时出来晒太阳,天将黑时,白鹭们飞回寺院的松树上过夜。
古代的碑砌倒塌在草中,内廊的壁画被漏下的雨水洇湿,上面已长起了青苔。
弹宫尚且破毁如此,人间的苦难就更不用说了。
注释
⑴曝(pù):晒太阳。
⑵暝(míng):日落、黄昏。
⑶碑(bēi)横草:谓石碑横卧于草丛中。
⑷禅(chán)宫:佛寺。
⑸销:破坏。
秋天的黄叶铺满在古寺内外,现在空尤一人,殿门敞开,显得异常阴冷。
只有殿前放生池中的乌龟在天晴时出来晒太阳,天将黑时,白鹭们飞回寺院的松树上过夜。
古代的碑砌倒塌在草中,内廊的壁画被漏下的雨水洇湿,上面已长起了青苔。
弹宫尚且破毁如此,人间的苦难就更不用说了。
注释
⑴曝(pù):晒太阳。
⑵暝(míng):日落、黄昏。
⑶碑(bēi)横草:谓石碑横卧于草丛中。
⑷禅(chán)宫:佛寺。
⑸销: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诗的前三联写景,具体描绘“废宝庆寺”的荒凉与败落,最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全篇围绕着一个“废”字落笔。
首联写宝庆寺的破败,从总体上着眼。“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黄叶”,点明季节当在深秋,“前朝”指寺的历史久远,可能是唐朝初年所兴建,也可能更早些,不过,“前朝”不见得确指唐以前的朝代,如刘禹锡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其“前朝”,显然指唐王朝“本朝”。这句写秋天,勾画出一幅萧条、肃杀的景象。自从宋玉的《九辩》唱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哀歌以来,历代文人就常以悲秋作为最常见的诗文主题之一。“大历十才子”的诗尤多此调,这种感伤的情绪,与他们的身世、心境和所处的时代都很契合,故为他们所“钟爱”。下句“无僧”,指庙中无僧人住持,“殿”上加一“寒”字,愈显其荒冷凄清,这句说宝庆寺的正殿十分荒凉。
颔联将目光由大殿转向院中,通过写两种动物来反衬寺庙之“废”。“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每当天晴日丽,水池中的乌龟出来自由自在地晒太阳,到了暮色苍暝之际,仙鹤又飞了回来。“龟”“鹤”均为长寿而吉祥之物,在写寺庙的荒废时,特意拈出二者,颇具深意。首先,以“龟”“鹤”的寿命之长来衬托宝庆寺的短命。其次,说“龟出曝”“鹤飞回”,足见池中、松间即为二物栖身之所,说明他们早已成为这里的“主人”,从侧面见出寺庙荒废已久;“龟”“鹤”为吉祥的象征,寺庙更是佛家胜地,由“龟”“鹤”之自在生活,联想到寺庙的颓败,容易引起人们的悲哀心理。最后,此诗前三联均写宝庆寺之“废”,均为景语,如果都作静止描写,则不免板滞,作者于第二联写“龟”“鹤”的活动,一方面化静为动,使全篇变得生动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动衬静,以“龟”“鹤”之活跃衬寺庙之沉寂。
颈联继续写废寺景物。“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着重描绘两个意象,碑和画,“碑”在寺庙中通常用于刻经文或记载庙宇的沿革变迁等等,总之具有重大意义,加一“古”字,加重了历史的色彩,而今碑为乱草遮盖,令人生无限感慨。“画”即庙中壁画,亦为庙内“圣物”,如今“画”上又布满乱七八糟的青苔,则宝庆寺之杳无人迹,废弃已久,自不待言。
尾联由景语转入情语,直抒胸臆作结。“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人们心目中的净土,禅宫寺院尚且破败毁弃如此,那么在烦扰、污浊的尘世中,可悲可叹的事情就更多了。
宝庆寺衰败的具体原因,现在已不得而知,它或许由于战乱的破坏,或许是历次佛、道斗争中的牺牲晶,然而这无关宏旨。重要的是,作者借写此庙之废,抒写了自己的时代和人生感慨。以时代言之,大历诗人生活的代宗、德宗朝,皆崇佛法,王缙、元载为当时宰辅,盛陈福业报应,“群臣承风,皆言生死报应”,司空曙等人无不受此风影响。再就个人身世言之,司空曙和“十才子”中的其他诗人一样,官位低下,常遭贬谪,生活漂泊不定,由于遭际的不幸,出世思想在他们头脑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与僧徒来往,赠答的诗多得举不胜举,足见他们对佛教的倾倒与沉迷。因此,当司空曙看到宝庆寺的衰颓废败,当然会痛心疾首,而且由景及情,抒发出时代之感、身世之悲,具有言外之意。
首联写宝庆寺的破败,从总体上着眼。“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黄叶”,点明季节当在深秋,“前朝”指寺的历史久远,可能是唐朝初年所兴建,也可能更早些,不过,“前朝”不见得确指唐以前的朝代,如刘禹锡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其“前朝”,显然指唐王朝“本朝”。这句写秋天,勾画出一幅萧条、肃杀的景象。自从宋玉的《九辩》唱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哀歌以来,历代文人就常以悲秋作为最常见的诗文主题之一。“大历十才子”的诗尤多此调,这种感伤的情绪,与他们的身世、心境和所处的时代都很契合,故为他们所“钟爱”。下句“无僧”,指庙中无僧人住持,“殿”上加一“寒”字,愈显其荒冷凄清,这句说宝庆寺的正殿十分荒凉。
颔联将目光由大殿转向院中,通过写两种动物来反衬寺庙之“废”。“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每当天晴日丽,水池中的乌龟出来自由自在地晒太阳,到了暮色苍暝之际,仙鹤又飞了回来。“龟”“鹤”均为长寿而吉祥之物,在写寺庙的荒废时,特意拈出二者,颇具深意。首先,以“龟”“鹤”的寿命之长来衬托宝庆寺的短命。其次,说“龟出曝”“鹤飞回”,足见池中、松间即为二物栖身之所,说明他们早已成为这里的“主人”,从侧面见出寺庙荒废已久;“龟”“鹤”为吉祥的象征,寺庙更是佛家胜地,由“龟”“鹤”之自在生活,联想到寺庙的颓败,容易引起人们的悲哀心理。最后,此诗前三联均写宝庆寺之“废”,均为景语,如果都作静止描写,则不免板滞,作者于第二联写“龟”“鹤”的活动,一方面化静为动,使全篇变得生动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动衬静,以“龟”“鹤”之活跃衬寺庙之沉寂。
颈联继续写废寺景物。“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着重描绘两个意象,碑和画,“碑”在寺庙中通常用于刻经文或记载庙宇的沿革变迁等等,总之具有重大意义,加一“古”字,加重了历史的色彩,而今碑为乱草遮盖,令人生无限感慨。“画”即庙中壁画,亦为庙内“圣物”,如今“画”上又布满乱七八糟的青苔,则宝庆寺之杳无人迹,废弃已久,自不待言。
尾联由景语转入情语,直抒胸臆作结。“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人们心目中的净土,禅宫寺院尚且破败毁弃如此,那么在烦扰、污浊的尘世中,可悲可叹的事情就更多了。
宝庆寺衰败的具体原因,现在已不得而知,它或许由于战乱的破坏,或许是历次佛、道斗争中的牺牲晶,然而这无关宏旨。重要的是,作者借写此庙之废,抒写了自己的时代和人生感慨。以时代言之,大历诗人生活的代宗、德宗朝,皆崇佛法,王缙、元载为当时宰辅,盛陈福业报应,“群臣承风,皆言生死报应”,司空曙等人无不受此风影响。再就个人身世言之,司空曙和“十才子”中的其他诗人一样,官位低下,常遭贬谪,生活漂泊不定,由于遭际的不幸,出世思想在他们头脑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与僧徒来往,赠答的诗多得举不胜举,足见他们对佛教的倾倒与沉迷。因此,当司空曙看到宝庆寺的衰颓废败,当然会痛心疾首,而且由景及情,抒发出时代之感、身世之悲,具有言外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和王卿立秋即事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 0
-
送柳震归蜀
白日双流静,西看蜀国春。桐花能乳鸟,竹节竞祠神。蹇步徒相望,先鞭不可亲。知从江仆射,登榻更何人。...
- 4
-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
- 0
-
闻春雷
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自怜迁逐者,犹滞蛰藏馀。...
- 0
-
送程秀才
悠悠多路岐,相见又别离。东风催节换,焰焰春阳散。楚草渐烟绵,江云亦芜漫。送子恨何穷,故关如梦中。游人尽还北,旅雁辞南国。枫树几回青,逐臣归不得。...
- 1
-
送郑锡
汉阳云树清无极,蜀国风烟思不堪。莫怪别君偏有泪,十年曾事晋征南。...
- 0
-
酬李端校书见赠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 2
-
松下雪
不随晴野尽,独向深松积。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
- 0
-
题凌云寺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 3
-
石莲花
今逢石上生,本自波中有。红艳秋风里,谁怜众芳后。...
- 0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