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西苑

李希圣 〔清代〕
芙蓉别殿锁瀛台,落叶鸣蝉尽日哀。
宝帐尚留琼岛药,金釭空照玉阶台。
神仙已遣青鸾去,瀚海仍闻白雁来。
莫问禁垣芳草地,箧中秋扇已成灰。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芙蓉别殿锁住了瀛台,落叶鸣蝉整日哀鸣。
帐内遗留着仙山神药,宫灯映照着玉阶台。
神仙已遣走了青鸾鸟,听说瀚海白雁到来。
不要问禁垣中芳草地,放在箧中的秋扇已化成灰。
注释
⑴西苑:即今中南海和北海,为清代皇家禁苑。
⑵瀛台;在中南海。戊戊政变后,慈禧太后囚光绪帝于此。
⑶琼岛药:《史记·封禅书》 :“蓬莱、方丈、旅州三神山在勃海中,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此句指光绪帝曾在瀛台患病吃药。
⑷金釭:灯盏。
⑸青鸯:神话中的青鸟,借指珍妃。
⑹白雁:南宋末民遥:“江南破破、白雁来过。”白雁为元将伯颜谐音。此处借指西方帝国主义。
⑺禁垣:宫墙之内,指帝王居处。 
⑻秋扇:借指珍妃。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空旷的西苑,瀛台深锁,殿阁闲置,落叶簌簌,寒蝉哀鸣,构成了一幅萧索凄冷的画面。在这里,光绪帝曾被囚禁,珍妃亦被溺死,而今都已烟消云散,人去台空。室内帐中还遗留着仙山神药,宫灯孤寂地映照着阶前的青苔,物是人非,更显凄惨。
这些景象留给诗人的感伤实在太大了:戊戌变法已彻底失败,最高层统治者或死或逃,外国侵略者大举进犯,国势摇摇欲坠、无力回转。因此,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无限哀怨地说,西苑这片昔日的“禁垣芳草地”,那种繁华兴盛场景,无法再问,不堪回首。它们早已象搁置在箧中的合欢扇一样化为灰烬,不复再来了。
全诗写景,有主有衬,有实有虚,意象的选取和布局都很精心,尤其是由于大量引用典故,从而丰富了诗的寓意,把一个封建时代臣子对封建王朝倾覆的无限感慨,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后,以慈禧为代表的腐巧的统治者仓皇西逃,曾经一度繁华绚丽的皇室西苑变得一片死寂。面对西苑衰败之景,曾任刑部主事的李希圣唏嘘不止,写下了这首悲凉哀伤的七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西苑》是清代诗人李希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首句说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次句说他天天悼念珍妃;颈联说他被慈禧宜布为病重,实则毫无行动自由;颔联首句写他幻想和冤死的珍妃能重逢,次句说他只能在秋天听到白雁的哀唳而已;尾联说往事不堪回首,在这堂皇的宫廷内,珍妃已冤死八年了。全诗写景,有主有衬,有实有虚,意象的选取和布局都很精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李希圣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您可能感兴趣...
  • 湘君

    《湘君》是晚清诗人李希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为哀时触事之作,明为悼念珍妃,实际上是忧心国事。首联写珍妃之死;次联写光绪帝虽归京而如死;三联写光绪帝思念珍妃;末联以唐玄宗的事比况。全诗透露出诗人对戊戌变法的眷念之意,借古喻今,韵味浓郁。...

    65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