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治国犹栽树

吴兢 〔唐代〕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唯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贞观九年的时候。唐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注释:
侍臣:周围的大臣。
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足:满足。
致:导致。
夙夜:朝夕、日夜。
孜孜:勤恳的样子。
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
稔: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
吴兢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您可能感兴趣...
  • 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自古以来,国君王侯能保全自己的,为数不多。他们自幼富贵,不知民间疾苦,贪图享受,以致违法乱纪,自取灭亡。太宗对于子弟严加教诫,力图使他们谨慎修身,自守分际。本文出自吴兢《贞观政要》。...

    749
  • 谏太子第十二

    《谏太子第十二》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作品。讲述太宗选择贤臣作为太子李承乾的师傅。李百药、孔颖达等大臣,忠于职守,屡屡直言规劝太子,可惜不被太子所采纳。...

    445
  • 忠义第十四

    《忠义第十四》是唐代文学家吴兢创作的一篇散文。...

    418
  • 仁恻第二十

    《仁恻第二十》是一篇文言文书籍作品,作者是吴兢(670—749),作品表达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国君掌握着臣子的生杀予夺大权,尤其需要具有仁慈的胸怀。国君宽厚仁爱,才能体恤百姓疾苦,施行仁政。...

    147
  •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秾华从妇道,釐降适诸侯。河汉天孙合,潇湘帝子游。关雎方作训,鸣凤自相求。可叹凌波迹,东川遂不流。舜华徂北渚,宸思结南阳。盭绶哀荣备,游轩宠悼彰。三川谋远日,八水宅连冈。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凰。...

    1
  • 太宗论学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 ...

    751
  • 诚信第十七

    《贞观初》是一篇关于唐太宗时期所发生的事情的古文,主要讲述了贞观初期的事情。...

    94
  • 公平第十六

    《公平第十六》是《贞观政要》中的一篇,主要描写君王处理政事,贵在客观公正。处事不公正,奸邪之人就会有机可乘,正直之人难免蒙受冤屈;处事公正,人心归顺统一,久而久之,社会风气就会焕然一新。太宗秉公无私,主持公正,不优先照顾自己的旧部下与亲眷,减少公主的嫁妆,表现出不徇私情的平允作风。...

    895
  • 唐太宗吞蝗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0
  • 求谏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 ...

    47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