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自记庐山诗

苏轼 〔宋代〕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鞍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摁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苏轼第一次进入庐山,看见山谷奇异秀丽,是平时没有见过的,我的眼睛几乎应接不暇,于是下定决心只是观看不作诗词。不一会就听到山中僧侣和百姓说:“苏子瞻来了!”不知不觉地没有意识中作了一首绝句:“穿着草鞋拄着竹枝,挂着一百个钱在拐杖上到处游荡。可是奇怪深山老林,每个人都能认识我这个沦落的旧官吏。”随后我又讥笑自己刚才的言论有错误,于是又作了两首绝句:“青山就好像从来不相识,高傲的样子与我一点也不亲近。要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改年就是故人。”另一首诗说:“自从过去就一直想静静地欣赏,经常做梦神游在飘渺云彩之间。现在不是在做梦,真地来到了庐山。”
这一天,有人把陈令举所作的《庐山记》寄给我,我一边走一边读,看见其中有的地方提到徐凝、李白赞咏庐山瀑布的诗,不由觉得好笑。开先寺的住持求我作诗,我就作了一首绝句:“玉帝让银河垂下来一股水流,自古以来只有像贬谪下凡神仙一样的李白所作的诗最好。飞流溅起水花不知有多少,何不给徐凝洗一洗他的臭诗。”
在山中南来北往地游览了十多天,我认为山中的名胜奇绝,多不胜数,择其最好的,要数漱玉亭、三峡桥,所以作了《庐山二胜》(即《开先漱玉亭》、《栖贤三峡桥》)两首诗。最后与著名高僧常总老一起游览西林寺,又作了七绝诗一首《题西林石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所做的庐山诗,全部都在这里了。
注释
1、仆:古时男子谦称。
2、僧俗:出家为僧,在家为俗。
3、芒鞍:一作“芒鞋”。百钱:晋朝的阮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畅饮。
4、故侯:故秦东陵侯召平,秦亡后为布衣,称为“故候”,他种的瓜称“故侯瓜”。这里是苏轼自指。
5、自哂(shěn):自嘲。
6、偃蹇(yǎn jiǎn):高傲的样子。
7、清尚:清洁高尚。
8、初游:《东坡全集》中作“神游”。
9、杳霭(ǎi):云雾弥漫的高处,指庐山。
10、东令举:即陈舜俞,湖州人,举制科第一,熙宁年间,以不奉行青苗法被废黜,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他相交甚密。
11、徐凝:中唐诗人,其诗为自居易所重。其《庐山瀑布》诗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2、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望庐山瀑布》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旋:随即。
14、开元寺:在庐山南麓,原为南唐李中主书堂,后为寺。清圣祖更名为秀峰寺。寺西有二瀑,世称东西二瀑。
15、谪仙:李白诗才奇绝,世称谪仙人。
16、漱玉亭:在星子县西,位于庐山开元寺后,宋僧若愚建。同三峡桥、西林同为庐山名胜。瀑布落龙湫,流经于此,萦亭而出,有如漱玉。
17、三峡桥:建于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原称栖贤桥,现名观音桥。
18、摁老:即庐山东林寺长老常总法师。
19、西林:即西林寺,庐山三大名寺(西林,东林、大林)之一,晋太元中僧慧永建。
20、了不同:一点也不相同。在《东坡全集》中,此句为“远近高低各不同”;诗题为《题西林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自记庐山诗》写于元丰七年(1084)农历四月。作者于元丰七年(1084)奉调汝州,四月发黄州,自九江抵兴国,取高安,访子由。过九江时游览了庐山。此文即游庐山所作,主要记述在庐山作的几首诗,记叙十分简约。最后一首诗,因带哲理意味而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自记庐山诗》是一篇记游文章。从写作方法上着,它与其它文章不同,文章有诗有文,诗以文连缀,文以诗贯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篇饶有趣味的“诗话”。从内容上看,它没有直接描写庐山“山谷奇秀”的自然景观,而是着力从作者的耳闻目睹的思辨,引发深刻的哲理,达到一种新的意境。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了苏轼初入庐山的情感。“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文章起笔便开门见山,初见庐山的感受便跃然纸上,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心驰神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又给人一种作者将挥动如椽之笔细致刻画这一“胜绝”景致的感觉。然而,作者却出乎预料地发出了“遂发意不欲作诗”的感叹,使读者百思不得其解。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在“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时,写下了“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知故侯”的诗句。这首诗是一幅自画像。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后,既无公务,又不敢多作诗文,也不敢多与人交往。黄州没有什么名胜,但江南的黄州诸山也是景色佳丽,风雨云月,阴晴朝暮,千姿百态。因此,苏轼经常拄着拐杖,载着酒食,乘舟泛游,聊以自慰。“自挂百钱游”说的是晋朝阮修,常步行旅游,将钱挂在手杖上,遇到酒店,便独自酣饮。“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亡后变为平民,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苏轼以阮修为榜样。以东陵侯自比,是想说明他的处境,同时也反映了他被贬官后的复杂心理状态。这首诗不仅刻匮了被贬后的苏轼,也自圆了“遂发意不欲作诗”,还为以后的借庐山写意铺平了道路,可见作者行文的严谨及深厚的文字功底。苏轼是有抱负的,他没有停留在“自挂百钱游”的“故侯”角色上,所以,他“自哂前言之谬”。然而,谬非言之无物,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引出了“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和“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的诗句,同时也提出了本文要解决的问题。这两首诗是说,今天真的见到了庐山,但是,如果同庐山紊无往来,它就会非常高傲,不和你亲近;要认识它的本来面目,就必须过去就是它的老朋友。现在虽然来到了庐山,而且“不是梦”,但是不和庐山深交,就不可能认识它。文章到这里可算是第一段的结束。这一段着重写了要想了解庐山,就必须同庐山交朋友的道理,引出要想了解一件事情,就必须接触它,了解它,分析它的议论。
接下来是文章的第二段。文中的陈令举是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博学强记,举制科第一,因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而被废黜。与苏轼友善。作者在庐山群峰中游览名胜时,得陈令举的《庐山记》,边走边读。其中提到了徐凝的描写庐山瀑布诗“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不觉忍不住笑了。庐山瀑布是庐山的景致之一,古人常以此为素材做诗。李白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为后人所传颂,这是他反复体验,细心观察的结果。而中唐诗人徐凝则用自己写庐山瀑布诗来与人争高低,自认为是得意之作,自然让作者所笑。当他进入开元寺时写下了“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的诗句。苏轼做此诗,将论,苏轼在这里对徐诗的贬斥有点过分。对于诗和诗人的评论,往往因人而异,就拿徐凝来说吧,白居易就认为他的诗比张祜(唐代诗人)的诗好。由于苏轼不喜欢徐诗,所以对徐诗贬斥有点过火。
文章的第三段是全文的精华部分。“往来山南北十余日”的苏轼,一路见闻,“不可胜纪”,虽然作了如漱玉亭、三峡桥等诗,但最著名的也是“仆庐山之诗尽于此矣”的是与宋代名僧、庐山东林寺主常总游西林寺时写下的《题西林壁》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日,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前两旬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接着作者抓住侧看横看山形多变这点发议论:事物是复杂的,具有多方面的性质,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身在庐山中往往看不到庐山的全貌或常在庐山,反而熟规走睹,感觉不到庐山的优美。以此比喻为人处事,要对客观事物的总体有正确认识,得超越个人狭小范围,摆脱偏见。诗先写多角度看山,似电影镜头不断转移,形象具体藤变换流动,从而悟出道理,是用比兴手法而非空泛说理,理有情致,诗有辞采,构成千古传诵、脍灸人口的佳作。《题西林壁》一诗天然浑成,不落臃琢迹象。它不是以形象取胜。而是以理趣见佳,读起来其理趣一时令人无从捉摸,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其原因就在于它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了一些颇富哲理的思想。
全文以文为线,以诗阐发议论,起伏迭宕,结构严谨,取材贴切丽富于变化。<题西林壁>一诗可以说是在文中起到了蕊龙点睛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苏轼写《自记庐山诗》的真正目的,使读者从中得到裨益。
展开阅读全文 ∨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
您可能感兴趣...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348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

    297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
  •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3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 ...

    0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2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
  •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3
  •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4
  • 浣溪沙·春情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