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雪堂记

苏轼 〔宋代〕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於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苏子隐几而昼瞑,栩栩然若有所适而方兴也。未觉,为物触而寤,其适未厌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于堂下 。
客有至而问者曰:“子世之散人耶,拘人耶?散人也而天机浅,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系马而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苏子心若省而口未尝言,徐思其应,揖而进之堂上。客曰:“嘻,是矣,子之欲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之行水,庖丁之投刀,避众碍而散其智者也。是故以至柔驰至刚,故石有时以泐。以至刚遇至柔,故未尝见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缚,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释。子有惠矣,用之于内可也。今也如猬之在囊,而时动其脊胁,见于外者,不特一毛二毛而已。风不可抟,影不可捕,童子知之。名之于人,犹风之与影也,子独留之。故愚者视而惊,智者起而轧,吾固怪子为今日之晚也。子之遇我,幸矣,吾今邀子为藩外之游,可乎?”
苏子曰:“予之于此,自以为藩外久矣,子又将安之乎?”客曰:“甚矣,子之难晓也。夫势利不足以为藩也,名誉不足以为藩也,阴阳不足以为藩也,人道不足以为藩也。所以藩予者,特智也尔。智存诸内,发而为言,而言有谓也,形而为行,则行有谓也。使子欲嘿不欲嘿,欲息不欲息,如醉者之恚言,如狂者之妄行,虽掩其口执其臂,犹且喑呜跼蹙之不已,则藩之于人,抑又固矣。人之为患以有身,身之为患以有心。是圃之构堂,将以佚子之身也?是堂之绘雪,将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释。心以雪而警,则神固不能凝。子之知既焚而烬矣,烬又复然,则是堂之作也,非徒无益,而又重子蔽蒙也。子见雪之白乎?则恍然而目眩,子见雪之寒乎,则竦然而毛起。五官之为害,惟目为甚。故圣人不为。雪乎,雪乎,吾见子知为目也。子其殆矣!”
客又举杖而指诸壁,曰:“此凹也,此凸也。方雪之杂下也,均矣。厉风过焉,则凹者留而凸者散,天岂私于凹而厌于凸哉,势使然也。势之所在,天且不能违,而况于人乎?子之居此,虽远人也,而圃有是堂,堂有是名,实碍人耳,不犹雪之在凹者乎?”
苏子曰:“予之所为,适然而已,岂有心哉,殆也,奈何!”
客曰:“子之适然也,适有雨,则将绘以雨乎?适有风,则将绘以风乎?雨不可绘也,观云气之汹涌,则使子有怒心。风不可绘也,见草木之披靡,则使子有惧意。睹是雪也,子之内亦不能无动矣。苟有动焉,丹青之有靡丽,水雪之有水石,一也。德有心,心有眼,物之所袭,岂有异哉?”苏子曰:“子之所言是也,敢不闻命。然未尽也,予不能默。此正如与人讼者,其理虽已屈,犹未能绝辞者也。子以为登春台与入雪堂,有以异乎?以雪观春,则雪为静。以台观堂,则堂为静。静则得,动则失。黄帝,古之神人也。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南望而还,遗其玄珠焉。游以适意也,望以寓情也。意适于游,情寓于望,则意畅情出,而忘其本矣。虽有良贵,岂得而宝哉。是以不免有遗珠之失也。虽然,意不久留,情不再至,必复其初而已矣,是又惊其遗而索之也。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将见其不溯而僾,不寒而栗,凄凛其肌肤,洗涤其烦郁,既无炙手之讥,又免饮冰之疾。彼其趦趄利害之途、猖狂忧患之域者,何异探汤执热之俟濯乎?子之所言者,上也。余之所言者,下也。我将能为子之所为,而子不能为我之为矣。譬之厌膏粱者,与之糟糠,则必有忿词。衣文绣者,被之皮弁,则必有愧色。子之于道,膏粱文绣之谓也,得其上者耳。我以子为师,子以我为资,犹人之于衣食,缺一不可。将其与子游,今日之事,姑置之以待后论。予且为子作歌以道之。”
歌曰:雪堂之前后兮,春草齐。雪堂之左右兮,斜径微。雪堂之上兮,有硕人之颀颀。考盘于此兮,芒鞋而葛衣。挹清泉兮,抱瓮而忘其机。负顷筐兮,行歌而采薇。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吾不知天地之大也,寒暑之变,悟昔日之癯而今日之肥。感子之言兮,始也抑吾之纵而鞭吾之口,终也释吾之缚而脱吾之鞿。是堂之作也,吾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吾不知雪之为可观赏,吾不知世之为可依违。性之便,意之适,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动,大明既升,吾方辗转,一观晓隙之尘飞。子不弃兮,我其子归。
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苏子随之。客顾而颔之曰:“有若人哉。”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苏子在黄州东坡的高冈处寻得了一座久已荒废的菜地,经过修整把它用墙围起来,建造了一处厅堂,正屋取名叫雪堂。因为堂是在大雪这个节气中建造的,故而在堂屋的四面墙壁上都画满雪,几乎没有空隙。坐着躺着,环顾四面都是雪。苏子住在这里,真可谓找到了最佳的住处。苏子伏在几上歇晌睡下,飘飘然像是想要到一个地方去,刚刚起飞,还没有弄清要到哪里,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醒了过来,因为要去的地方没有抵达,所以怅然若失。他抬起手揉揉眼睛,伸出脚穿上鞋子,来到雪堂之下。
有位宾客来到这里问他说:“你是世间的懒散人呢,还是拘谨人呢?懒散人天赋悟性差,拘谨的人嗜好欲望多。如今就像是把马拴住,是有所得呢,还是有所失?”苏子心里像是明白他的意思但没有立即回答,而想慢慢考虑怎样回答他更好,于是朝他作了个揖把他让进雪堂内。宾客说: “哈,我知道了,你是想成为懒散的人却还没做到。今天我来把做个散人的妙诀告诉你。大禹疏导洪水,庖丁操刀解牛,都是避开众多的阻碍而分散它们的智慧。因此用最柔软的东西对付最硬的东西,坚硬的石头也会剥蚀。用最硬的东西对付最柔软的东西,因此庖丁说他的眼里看不见完整的牛。如果我能做到懒散,就不受外界的束缚;我做不到懒散,外界也就将我我全部放开。你有聪明智慧,用在自身就足够了。如今像刺猬缩在肉囊里,不时地活动筋骨脊胁,表现在外面的,不过仅仅是一两根刺毛而已。风是不能揉成形的,影子是没法捕捉的,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名声对于人来说,就像是风和影子一样,而你还留恋着它。因此愚蠢之徒看见你就惊叹,有智谋的人就会起来攻击诬陷你,我真为你这么晚才退身到此感到奇怪。你今天碰上了我,是你的大幸,我如今就请你与我同到藩篱之外去游玩,你同意吗?”
苏子说:“我来到这里,自认为已经脱离樊笼很久了,你还要带我到什么地方去呢?”
宾客说:“此话差矣,你怎么这么难以说透。权势利禄不足以称为藩篱,名声赞誉不足以称为藩篱,阴阳寒暑不足以称为藩篱,人世道德不足以称为藩篱。能够牢笼我们的,不过是智慧罢了。智慧存在于躯体之内,从口中发出就成了语言,语言一定是有所指的。支使着身体就是行动,行动一定是有所趋向的。它使你想沉默又不能沉默,想要休息又不能休息,如同醉汉的怒骂,如同狂徒的胡闹,即使是捂住他的嘴,揪住他的胳膊,他还唔哩哇啦地叫个不停,乱踢乱跺闹个没完,这么说藩篱对于人来说,是坚固了。人惹来祸患是因为有个身躯,身体惹来祸患是因为有颗心。在这个园子上建造堂室,是准备安养你的自身吗?在堂室四壁画上白雪,是准备安养你的内心吗?身体借助于堂室才能安养,那么你的身体就不可能被外界事物全部放开。心借助于雪才能警醒,那么你的精神就不能凝聚。你的智慧虽然已经焚为灰烬,但仍可能死灰复燃,那么此堂的建造,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加重你的蒙蔽。你看见了雪的洁白了吗?一片耀眼使人目眩。你看见了雪的寒冷了吗?令人汗毛都直竖起来。人体五官受到伤害,以眼睛受害最为严重,所以圣人从不用眼看雪。雪啊雪啊,我已看见它伤害你的眼睛了,你已经危险了。”
宾客又举起手杖指着四面墙壁,说道:“这个地方凹陷,这个地方凸起。当大雪纷纷扬扬往下飘的时候,各处的厚薄都是一样的。大风吹过雪面,凹陷的地方雪留了下来而凸起处的雪就被吹散了,难道是上天偏向着低处而厌弃高处吗?是形势所造成的。这种形势的存在,上天都没法违反,何况是人呢?你住在这里,虽然远远地避开了人,但是莱园子里有堂室,堂室有这么个名字,实在是于人有碍,这不就像是雪在凹陷之处吗?”
苏子说:“我的所做所为,不过是求个适意罢了,哪有什么用心?怎么能说我就危险了呢?”
宾客说:“你所说的适意,比如你对雨感到适意,就要画雨吗?又比如你对风感到适意,就要画风吗?雨是不能画出的,你看见天上乌云汹涌,就会产生愤怒之感。风也是不能画出的,你看见地上草木被吹得伏倒折断,就会产生惧怕之感。如今看着这雪,你的内心能无所感受吗?如果心有所感,就说明绘画之中也有奢华,冰雪之内也有水石,道理是一样的,道德是由心表现的,心是由眼睛促成的,万物的因袭,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苏子说:“你所说的话是对的,我岂敢不听从?然而我认为你还没把道理说清透,因此我不能沉默不语。这就像是和人打官司,虽然已经理屈,但还没有词穷。请问先生:你认为登上供人游赏的高台和进入雪堂有什么不同吗?以雪来观察春色,雪就是静止的。以台来观察堂室,堂就是静止的。静就会有所得,动就会有所失。黄帝是古代的神仙,他游历赤水以北,登上昆仑高山,而后向南观望而回到南方,却失掉了纯真的道,游历是为了适意,南望是为了寄托情怀。心意适应了游历,感情适应了眺望,那么心意顺畅感情流露,忘掉了纯真的道。虽然有值得珍贵之物,又怎能得到并珍藏它呢?因此难免有失去道真的遗憾。虽然如此,心意不长久地留连外物,感情不再无限流露,必求恢复当初才肯罢休,这是为失去了道真而感到震惊要把它寻觅回来。我是想借这间雪堂,把远景收到近处,把近景收到堂中,睁开眼睛,就能略领天下四方的神趣。人是有知觉的,进了这间雪堂,就会见到他还没遇见风就感到噎气,还没遇见冷气就开始战栗, 他的肌肤会感到凄寒,他的烦闷会感到被洗刷干净,既不会受到权门的讥蔑,又免去了忧愁的疾患。那些在争权夺利之中挣扎进退、在忧愁患苦之中拼死摆脱的人,和用手试探开水等着洗手有什么两样?你所说的话是上策,我所说的话是下策,我能做到你那样,而你却做不到我这样。比如那些吃腻了精米好肉的人,你给他糠秕吃,他肯定会骂你。穿着美衣锦绣的人,你给他戴上一顶鹿皮冠,他肯定会感到羞愧。你所谈的道理,就好比是精米好肉、美衣绣服,可以说是上乘之论。我把你当做老师,你也必会把我当成一个说法讲道的对象,这就像人和衣食一样,缺一不可。我将跟随你出游,今天这事,暂且放开,等待以后再争论。我先为你作一首歌来阐述。”
歌词这样写道:雪堂的前后春草蒌萋十分整齐,雪堂的左右斜斜的小路仅容一人。雪堂之内啊,有个顾长高大的人。隐居在这里啊,穿着草鞋和麻衣。舀起清源的泉水啊,抱着陶瓮却忘记了装水。背起斜口的竹筐啊,边走边唱去采摘巢菜。我弄不清五十九年都错了只有现在才算对呢,还是五十九年并没错而现在才错。我不知道天地究竟有多大,寒暑怎样变,只考虑往日的清瘦而今天为什么反而肥胖。有感于先生一席之话,刚开始遏制我的放纵鞭打我的嘴巴,到后来解开了我的束缚脱去了我的缰绳。雪堂的建造,我并不是要取雪的情势,只是想取雪的寓意。我并不想逃避世上的事物,只是想躲开世上的机锋。我不知道雪可供人观赏,也不知道这个世上的反覆。性情的舒展,心意的闲适,并不在别处,而在于万物的萌动,日月的升起,我正在辗转之间,总算见到了佛晓的飞尘。如果你不嫌弃,我将依你的指点而行。
宾客欣然一笑,告辞出门,苏子跟随着他。宾客回过头来点了点头,说:“还有这样的人。”
注释
1.胁:山腰。
2.垣(yuán):矮墙,这里是动词,用矮墙围起来的意思。
3.偃仰:安然仰卧。《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马瑞辰通释:“偃仰,犹息偃、堪乐之类,皆二字同义,偃亦仰。”
4.睥睨(pì nì):斜视。
5.隐几:凭着几案。《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孟子·公孙丑下》:“隐几而卧。”隐:凭倚。
6.栩栩然:欣然自得的样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7.寤(wù):醒来。
8.厌:满足。
9.曳于堂下:指拖着鞋来到堂下。
10.散人:散诞之人。《书言故事·渔钓类·江湖散人》:“无系累曰江湖散人。唐陆龟蒙以舟载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江湖,号江湖散人。”陆龟蒙《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
11.拘人:为物所系累的人。
12.天机:灵性。《庄子·大宗师》:“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13.揖(yī):拱手为礼。
14.禹之行水:指以疏异的方法治水。
15.庖(páo)丁之投刀:指庖丁洞悉牛的骨胳肌理,运刀游刃有余。见《庄子·养生主》。
16.散:分散。这里是发挥的意思。
17.泐(lè):石依其纹理而裂开。
18.惠:通“慧”,聪明、智慧。
19.内:指内心。
20.名:名声,声誉。
21.轧:倾轧。《庄子·人间世》:“名也者,相轨也。”
22.藩外之游:摆脱由于使用心智而为外物所累的束缚,进入自由的境界。
23.嘿(mò):同“默”。
24.恚(huì):愤怒之语。
25.喑(yīn)呜跼(jú)蹙(cù):怒嚷踢踏。蹙:同“蹴”,踢,踩。
26.藩之于人:人所受的束缚。
27.佚(yì):通“逸”,使安。
28.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释:身体靠雪堂获得安宁,则形体不能得到超脱。
29.心以雪而警,则神固不能凝:内心因雪而警觉起来,则精神无法凝结。
30.重子蔽蒙:给您多加一层蒙蔽。
31.竦:同“耸”,惊动,耸动。
32.殆:危险。
33.私于凹而厌于凸:对凹处之雪偏爱而讨厌凸出部分的雪。
34.适然:随遇而为。
35.靡(mǐ)丽:华丽。
36.敢不闻命:哪敢不听命。
37.讼:争论是非。
38.黄帝:上古帝号。传说称轩辕氏,即有熊氏,诛蚩尤之后被诸侯尊为帝。《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以“玄珠”喻道。
39.忘其本:忘记自身。
40.内:纳。
41.八荒:八方荒远之地。《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42.不溯而僾(ài):没有逆风而行,却有窒息之感。僾:窒息,呼吸困难。《诗·大雅·桑柔》:“如彼溯风,亦孔之僾。”郑玄笺:“如向疾风,不能息也。”
43.炙手:炙手可热的简称。比喻权势气焰很盛。
44.饮冰:比喻忧心。《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成玄英疏:“诸梁晨朝受诏,暮日饮冰,足明怖惧忧愁,内心熏灼,询道情切,达照此怀也。”
45.趦趄(zī jū):同“趑趄”,且前且却,犹豫不进。
46.俟(sì):等待。
47.厌膏粱者:吃腻了肥美食物的人。
48.文绣:用华美的丝织品制作的衣服。
49.皮弁(biàn):古代管理杂务的武官的帽子。
50.资:资用。《诗·大雅·极》:“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51.硕人之颀颀(qí):《诗·卫风》中《硕人》篇赞美庄姜,有“硕人颀颀”之句。硕人:旧称美人,这里苏轼自指。颀颀:身长的样子。
52.考槃(pán):《考槃》是《诗·卫风》中的篇名,诗赞美贤者隐处山林涧谷之间,有句:“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53.芒鞋而葛衣:脚穿芒草编的鞋,身着葛麻织的衣。
54.挹(yì):舀,汲取。
55.抱瓮而忘其机:比喻安于拙陋,不贪机巧。《庄子·天地》:“子贡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阳,见一丈人(老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貌)用力甚多,而见功寡(效率低)。”
56.顷(qīng)筐:斜口之筐,后高前低,容量不多,《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57.癯(qú):瘦。
58.纵:放纵。
59.鞿(jī):马缰绳。比喻受人牵制,束缚。《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王逸注:“鞿羁,以马自喻。缰在口曰鞿,革络头曰羁,言为人所系累也。”
60.大明: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苏轼贬黄州后,在荒山野坡上开垦出东坡,并披荆斩棘修筑雪堂,过起了旷达自由的生活。但尽管如此,苏轼的内心仍时时激荡着痛苦和矛盾。他在出世与入世的路口徘徊而举足不定;他痛恨“此身非我有”而想寄余生于江海,现实却又紧紧把他系拴;他想筑堂养性,内心偏又有一股汹涌澎湃的豪情。这篇《雪堂记》正是苏轼复杂内心世界的独白。
全文共分七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吐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以鞭辟入理的议论阐述出人生的追求、生活的态度和理想。文章开篇简单而概括地叙述了堂的位置和得名,紧扣一个“雪”字,由筑堂于大雪之际而绘雪于四壁,由绘雪四壁到所见无非雪者。寥寥几笔展示出了一个白雪的世界。在此基础上才由物——雪堂落脚到人——苏轼,“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苏轼身居白雪之中,自然悠哉乐哉惬意畅快,其隐机而瞑、栩栩然的神态,也自然让人们想起了《齐物论》中那位“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的南郭子綦。但接着作者却笔锋一转,由隐几而瞑引出“若有所失”,由“失”而引出“客”来,从而便推演出主客洋洋洒洒的问答。换句话说,这篇文章也就是“补失”而作了。
第二段,作者便借“客”之口袒露自己的内心。“子世之散人耶,拘人耶?散人也而天机浅,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系马而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散人、拘人是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体现。散人,不缠机务、任性逍遥;拘人潜心名利、拘谨畏缩。苏轼安居雪堂是散人呢、抑或拘人?有得呢、抑或有失?苏轼起而用“客”发问,实则为扪心自问,流露出了苏轼在人生道路上的矛盾和徘徊。下面“苏子心若省而口未尝言,徐思其应,揖而退之堂上”几句,既是“客”语的“主”体深化,又是进一步议论的引子,正因为有了它,才有后面一大段的论述。“客” 在论述散人之道时,由大禹行水、庖丁投刀的例子落笔而突出了一个“散”字;从刚柔的辩证法论证了“散” 的本质。然后总括写道:“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缚,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释。”紧接着,又用“散人之道”来指出苏轼的不近“散”而在于嗜欲深、名利重,主张应超脱物的束缚作“藩外之游”,由此而使文章的议论层层深入。
第三段围绕“藩外之游”,主问客答。客答针对雪堂而发,谈锋锐利、议论纵横。苏轼曰:“予之于此,自以为藩外久矣,子又将安之乎?”这是主问,苏轼认为自己躬耕东坡、吟诗雪堂早已是藩外之人,因而有“子又将之乎”的发问。“客”则就此深发开去,认为雪堂不足为藩, 而强调一种“无心”的人生境界。势利、名誉、阴阳、人道,这一切都不是藩,“智”才是人生的藩篱。“智”在人的内心,主宰人的言行,使人“欲嘿不欲嘿,欲息不欲息,如醉者恚言,如狂者之妄行,虽掩其口执其臂,犹且喑鸣局蹙之不已”。因此,“客”认为人生最根本的祸患是在有心,而雪堂的修筑却正是一种“佚身”、“佚心”的方法,“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失。心以雪而警, 则神固不能凝”。形不失、神不凝自然不是“藩外之游”了,所以“圣人不为”。“客”的这一大段议论从根本上讲是老庄思想的体现,老子主张的“绝圣弃智”、“无身”、“无心”,庄子强调的“心斋”、“坐志”,都在“客”的议论中反映了出来。
第四段,“客”由“无心”、“弃智”而谈到“无为”,由针对筑堂到针对绘雪。雪积、雪消是自然的规律,雪融之时,“凹者留而凸者散”,也是“势使然也”。因此,人应该 “无为”而随任自然。现在构堂取名、绘雪四壁,不正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吗?苏轼则提出“适然”与之相辩,“予之所为,适然而已,岂有心哉?”“适然” 的提出,一方面引出了“客” 的论述,另一方面也是“主”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过渡。
第五段,“客”从“适然”入手,认为筑堂而绘雪虽属“适然”,但却仍是“佚身”、“佚心”之法,因为见雪不能不心动,心动不能不绘之丹青。这样一来,“散智”、“无心”自然便不可能了。“客”相对苏轼的筑堂、佚身、绘雪、佚心和适然,而提出了散智、无身、无心和任自然的主张。至此,“客”的议论便到了尾声,但此伏彼起,“主”的说理则随之而起。后面便是苏轼从正面为自己的筑堂绘雪所作的辩护。他紧承“适然”二字,用黄帝游赤水、登昆仑,阐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游以适意,望以寓情”和“意适于游,情寓于望”。在苏轼看来,人要做到“客”所说的“无身”、“无心” 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说:“子之所言是也,敢不闻命。然未尽也,予不能默。”又说:“子之所言者,上也。余之所言者,下也。我将能为子之所为,而子不能为我之为矣。”苏轼与客经过长篇辩论之后,最终仍未否定自己的筑雪堂、绘雪景,他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适意”取代了“客”的“无心”和“无身”。
第六段是苏轼为“客”而作的歌,实质上却是他自己“适意”人生观的高扬。它替读者展示出了苏轼“坦荡之怀和任天而动”的内心世界,抒发出了旷达不羁、豪放超迈的“野性”。在“意适于游,情寓于望”的基础上,进一步铺张扬厉地描绘出“芒鞋而葛衣”、“抱瓮而忘机”、“行歌而采薇”的人物形象,用“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的“无思”、“无虑”,反驳了“客”的“吾固怪子为今日之晚也”。最后,点明苏轼自己筑雪堂、绘雪景,不是取雪之势而是取雪之意,不是逃世之事而是逃世之机,其根本的意义只是在于追求一种“性之便,意之适” 的自由人生的境界。因而它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入世”,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世”,这便是苏轼所推崇的人生理想。
第七段,文章通过对“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以及“顾而颔之”几个动作和言语的描写,暗示出“客”对苏轼这种人生理想的态度。
苏轼这篇《雪堂记》在其“记”类文中颇为独特。首先,他选择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来阐述自己思想的矛盾和内心的痛苦。苏轼贬黄州后,佛老思想随他人生体验的深入而震荡心灵。庄禅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强烈地吸引着苏轼,但却又与他一贯积极人世的精神相违背,因此苏轼的内心矛盾重重。这篇文章便正是他内心思想矛盾交汇、碰撞的体现。文章巧妙地借“客”之口说出了庄禅思想的核心——无心、无身、无为,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客”是庄禅的化身。因而,“主”与“客” 的问答,实质上就是苏轼与庄禅的对话。最后,苏轼提出“性之便,意之适”的人生观,又表明他并不完全屈从于庄禅,而是融汇贯通形成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和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二月,苏轼贬谪黄州第二年,因生计艰难,老友马正卿向黄州府求得黄州城东门外“故营地”五十亩,给苏轼耕种,即东坡,苏轼从此自号“东坡居士”。次年一月,苏轼于东坡下得废园,他在废园建堂,因堂成时正逢大雪,遂名之为“雪堂”,并写下这篇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雪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苏轼在雪堂建成后于四壁绘雪,表明个人志趣高洁,然而“乌台诗案”使他心有余悸。文章采用主客对答的方式,客方以“散人”、“拘人”发问,并称苏轼是“欲为散人而未得者”,并告之以散人之道,邀之作藩外之游。接着由苏轼的反问,引出客方“无为”、“弃智”的观点。最终,苏轼以“适意”之见驳得客方“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表现出“乌台诗案”之后作者不断思索、寻找自我的内心。全文说理结构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贯通了主客之间起伏变化的感情脉络,与《赤壁赋》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
您可能感兴趣...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349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

    302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
  •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4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 ...

    2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4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6
  •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6
  • 浣溪沙·春情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