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稽之众史,而自李纮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于是,书石而镵之东壁。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 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朝廷所以尊宠之甚备。盖今理财之法,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其职事如此。则其人之贤不肖,利害施于天下如何也!观其人,以其在事之岁时,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则其人之贤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此盖吕君之志也。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三司副使这个官职,从前是不记录历任官员姓名的。宋仁宗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冲之开始查找那些三司副使相关的史料,从李纮以前,获知了他们的名字;从杨偕以前,获知了他们的官阶;从郭劝以后,获知了他们的在任时问,于是记录名称并刻在东边的墙壁上。
能够聚合天下百姓的是财物,管理天下财物的是法律,捍卫天下法律的是官吏。官吏不称职,便有法而不能守;法律不完善,便有财物而无法打理。有财物而无法打理,那么田间街巷中位置卑贱的小人就都能拥有得到和给予的权力,占有万物的利益,以此和皇帝争夺百姓,而放纵他们无穷的私欲,而不一定非要出身高贵、实力强大、素质优秀的人才可称雄。这样一来,皇帝就算还能够不失去他的百姓,大概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皇帝就算吃素菜穿破衣,身体憔悴,心里发愁,来让天下百姓有幸获得足够的供给,让政治安定,我知道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但若是完善法律,挑选官吏来捍卫法律的实施,这样来管理天下财物,就是上古的尧、舜也要以此为首要之事,更何况是纷繁杂乱的后世呢?
三司副使是如今的大官,朝廷特别看重。一般的管理财物的法律,有不合适的,以他们的权力都可以当着皇帝的面讨论并改变它。他们不是非要遵守既有的成法,小心在意条款的分寸,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已。他们的职责和事务如此重要,那么这些人的贤德或不肖,便决定了是对天下有利还是有害。看一个人,就从他在任的那段时间来了解他的政绩,查核他用来辅佐皇上管理财物的策略,那么这个人的贤德或不肖以及世事是否得到治理,我们就可以坐着看到了。这大概就是吕君记录这些的用意所在吧。
注释
1.度支副使:宋代官名,掌财计,后改为三司副使。
2.三司副使:三司是宋朝中央财政机构,包括盐铁、度支、户部三个部门。以三司使一人总领政事,三部各设副使一人,称为“三司副使”,是本部主管长官。
3.吕君: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今河南延津)人。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嘉祐四年至六年间(1059—1061年)改度支副使。
4.稽(jī):考察。
5.之:代词,这里指历任三司副使的姓名。
6.众史:指宋代开国以来有关三司的资料文献。
7.李纮(hóng):字仲纲,宋州楚邱(今河南滑县东)人。历梓州、陕西、河北路转运使,迁侍御史知杂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为三司度支副使。
8.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咸平四年(1001年),举贤良方正之士,授右正言,直史馆,不久出为西京转运使。六年(1003年),三司使分置副使,被召入授工部员外郎,充任度支副使。查道是任度支副使的第一人。
9.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东南)人。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吏部流内铨。景祐三年(1036年)初,在度支副使任。
10.郭劝:字仲褒,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县)人。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载,景祐元年(1034年)冬十月,以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之职出使西夏。回朝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流内铨;景祐三年(1036年),在度支副使任。
11.镵(chán):刻。
12.合天下之众者财:统合天下的百姓,关键在于理财。
13.阡(qiān)陌:田间小路。东西叫阡,南北叫陌。这里指乡间。
14.闾(lǘ)巷:街巷,这里指城镇。闾:古代巷口的门。
15.贱人:身份低下的人,指乡村兼并土地的地主和城镇操纵市场的投机商人。
16.私:占有,垄断。
17.取予之势:操纵财货的权利。取:买进或收进;予:卖出或散出。
18.擅:独占,专有。
19.万物:指天下一切货物、土地等。
20.人主:指皇帝。
21.黔(qián)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后以此指百姓。
22.贵强桀(jié)大:位尊势大者,贵族、豪强之类。与前面“贱人”相对而言。
23.特:只,仅仅。
24.号:称号,指帝王之号。
25.衣(yì)敝:穿破衣服。衣:穿衣。
26.幸:希望。
27.给:供应,供给。
28.先急:当务之急。
29.纷纷:纷乱,扰攘,指时局混乱。
30.尊宠:尊奉优待。
31.甚备:十分周到。
32.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意谓法令若有不完善处,他们有权向皇上建议而加以改革。势:地位,权力;上:皇帝。
33.守成法:谨守现成法令,不知应变。
34.吝(lìn):吝惜,引申为紧缩。
35.出入:开支。
36.从有司之事:按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办事。
37.考:考查。
38.方:方法。
39.坐而得矣:坐观厅壁题名,就可以知道。形容了解十分容易。
40.盖:大概。
三司副使这个官职,从前是不记录历任官员姓名的。宋仁宗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冲之开始查找那些三司副使相关的史料,从李纮以前,获知了他们的名字;从杨偕以前,获知了他们的官阶;从郭劝以后,获知了他们的在任时问,于是记录名称并刻在东边的墙壁上。
能够聚合天下百姓的是财物,管理天下财物的是法律,捍卫天下法律的是官吏。官吏不称职,便有法而不能守;法律不完善,便有财物而无法打理。有财物而无法打理,那么田间街巷中位置卑贱的小人就都能拥有得到和给予的权力,占有万物的利益,以此和皇帝争夺百姓,而放纵他们无穷的私欲,而不一定非要出身高贵、实力强大、素质优秀的人才可称雄。这样一来,皇帝就算还能够不失去他的百姓,大概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皇帝就算吃素菜穿破衣,身体憔悴,心里发愁,来让天下百姓有幸获得足够的供给,让政治安定,我知道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但若是完善法律,挑选官吏来捍卫法律的实施,这样来管理天下财物,就是上古的尧、舜也要以此为首要之事,更何况是纷繁杂乱的后世呢?
三司副使是如今的大官,朝廷特别看重。一般的管理财物的法律,有不合适的,以他们的权力都可以当着皇帝的面讨论并改变它。他们不是非要遵守既有的成法,小心在意条款的分寸,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已。他们的职责和事务如此重要,那么这些人的贤德或不肖,便决定了是对天下有利还是有害。看一个人,就从他在任的那段时间来了解他的政绩,查核他用来辅佐皇上管理财物的策略,那么这个人的贤德或不肖以及世事是否得到治理,我们就可以坐着看到了。这大概就是吕君记录这些的用意所在吧。
注释
1.度支副使:宋代官名,掌财计,后改为三司副使。
2.三司副使:三司是宋朝中央财政机构,包括盐铁、度支、户部三个部门。以三司使一人总领政事,三部各设副使一人,称为“三司副使”,是本部主管长官。
3.吕君: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今河南延津)人。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嘉祐四年至六年间(1059—1061年)改度支副使。
4.稽(jī):考察。
5.之:代词,这里指历任三司副使的姓名。
6.众史:指宋代开国以来有关三司的资料文献。
7.李纮(hóng):字仲纲,宋州楚邱(今河南滑县东)人。历梓州、陕西、河北路转运使,迁侍御史知杂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为三司度支副使。
8.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咸平四年(1001年),举贤良方正之士,授右正言,直史馆,不久出为西京转运使。六年(1003年),三司使分置副使,被召入授工部员外郎,充任度支副使。查道是任度支副使的第一人。
9.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东南)人。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吏部流内铨。景祐三年(1036年)初,在度支副使任。
10.郭劝:字仲褒,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县)人。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载,景祐元年(1034年)冬十月,以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之职出使西夏。回朝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流内铨;景祐三年(1036年),在度支副使任。
11.镵(chán):刻。
12.合天下之众者财:统合天下的百姓,关键在于理财。
13.阡(qiān)陌:田间小路。东西叫阡,南北叫陌。这里指乡间。
14.闾(lǘ)巷:街巷,这里指城镇。闾:古代巷口的门。
15.贱人:身份低下的人,指乡村兼并土地的地主和城镇操纵市场的投机商人。
16.私:占有,垄断。
17.取予之势:操纵财货的权利。取:买进或收进;予:卖出或散出。
18.擅:独占,专有。
19.万物:指天下一切货物、土地等。
20.人主:指皇帝。
21.黔(qián)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后以此指百姓。
22.贵强桀(jié)大:位尊势大者,贵族、豪强之类。与前面“贱人”相对而言。
23.特:只,仅仅。
24.号:称号,指帝王之号。
25.衣(yì)敝:穿破衣服。衣:穿衣。
26.幸:希望。
27.给:供应,供给。
28.先急:当务之急。
29.纷纷:纷乱,扰攘,指时局混乱。
30.尊宠:尊奉优待。
31.甚备:十分周到。
32.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意谓法令若有不完善处,他们有权向皇上建议而加以改革。势:地位,权力;上:皇帝。
33.守成法:谨守现成法令,不知应变。
34.吝(lìn):吝惜,引申为紧缩。
35.出入:开支。
36.从有司之事:按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办事。
37.考:考查。
38.方:方法。
39.坐而得矣:坐观厅壁题名,就可以知道。形容了解十分容易。
40.盖:大概。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文章自发端至“书石而镜之东壁”为第一部分,叙述此次度支副使题名东壁之事的由来极其结果。纪事简明,绝无枝蔓。甚至没有将所有曾任度支副使的人员一一列出,而只是将“得名”“得官”“得其在事之岁时”三种情况的起止稍作说明。这一处理方式,无非表明作者意不在此,而在其他。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至“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为第二部分。作者从民、财、法、吏四者的相互关联着眼,强调了理财、变法、择吏的重要性,提出了“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的重要财政主张。作者以为,首要的是“变法”,其次是“择吏”——其实就是解决好人才问题。而根本目标在于,有效控制天下财源,遏制兼并,维护最高统治者的长治久安。由此可见,作者所论,背景宏大,思虑深远,绝不止度支副使职务所辖,但又确实与其密切相关。
“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至“此盖吕君之志也”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只就“度支副使”发言。对于如何承担好此项重任,作者以为,“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正面的意思就是要变法,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此职不得其人,则危害甚大。而如何考察是否“得人”,“厅壁题名”就是一个有益的举措。这就说到了作者对“吕君之志”的理解和揣测。正因为是揣测,所以用了个“盖”字。盖者,大概之意也。不管是否符合吕君本意,安石之言既有激励吕君的作用,也有砥砺自身的意图。因为,作者此时已是“度支判官”。
文章阐述了管理财政的重要性,强调兼并活动对国家经济的严重危害,主张完善法制,选拔人才来理财,并说明三司副使职务的重要性。详略适宜,立论明确,论证严密。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至“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为第二部分。作者从民、财、法、吏四者的相互关联着眼,强调了理财、变法、择吏的重要性,提出了“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的重要财政主张。作者以为,首要的是“变法”,其次是“择吏”——其实就是解决好人才问题。而根本目标在于,有效控制天下财源,遏制兼并,维护最高统治者的长治久安。由此可见,作者所论,背景宏大,思虑深远,绝不止度支副使职务所辖,但又确实与其密切相关。
“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至“此盖吕君之志也”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只就“度支副使”发言。对于如何承担好此项重任,作者以为,“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正面的意思就是要变法,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此职不得其人,则危害甚大。而如何考察是否“得人”,“厅壁题名”就是一个有益的举措。这就说到了作者对“吕君之志”的理解和揣测。正因为是揣测,所以用了个“盖”字。盖者,大概之意也。不管是否符合吕君本意,安石之言既有激励吕君的作用,也有砥砺自身的意图。因为,作者此时已是“度支判官”。
文章阐述了管理财政的重要性,强调兼并活动对国家经济的严重危害,主张完善法制,选拔人才来理财,并说明三司副使职务的重要性。详略适宜,立论明确,论证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作者担任三司度支判官。当时的度支副使吕景初掌管全面事务,他从官府档案中查考出历届副使的姓名、官衔履历和任职年月,并授意作者写了这篇题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于嘉祐五年(1060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在简略说明自己的写作缘由之后,以很大篇幅来阐述财政管理这项工作及负责管理财政的官吏的重要性,提到了社稷安危的高度,进而提出完善法制、选才理财的主张。同时,还具体论述了三司副使这一职位的重要性,点出了现任三司副使吕景初记录历任本职情况的用意和效果。文章借题说理,文思开拓。善于开合,详略得体。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答曾子固书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 ...
- 693
-
虞美人·虞美人
虞美人,态浓意远淑且真。同辇随君侍君侧,六宫粉黛无颜色。楚歌四面起,形势反苍黄。夜闻马嘶晓无迹,蛾眉萧飒如秋霜。汉家离宫三十六,缓歌慢舞凝丝竹。人间举眼尽堪悲,独阴崖结茅屋。美人为黄土,草木皆含愁。红房紫谭处处有,听曲低昂如有求。青天漫漫覆长路,今人犁田昔人墓。虞兮虞兮奈若何,不见玉颜空死处。...
- 4
-
忆王孙·梦中作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
- 3
-
菩萨蛮·海棠乱发皆临水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 6
-
梅花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 3
-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暮 ...
- 706
-
后元丰行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 ...
- 130
-
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 5
-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5
-
即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 2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