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尊今日留题。放船直到淅江西。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外人初到故应迷。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昨天晚上在半山亭下饮酒,大醉而归,今天酒醒了,想起在嵩山洼尊的老朋友冯璧,如果他在,又该题咏诗词了吧!淅江的山水如冰壶般高洁晶莹,两岸的花树烂漫得如同朝霞。
世俗纷扰,争名夺利,而山中却像太古时一样和平安乐。外人从纷扰的尘世中来,对山中的情形该迷惑不解。这里的风光美景就像是桃花源武陵溪里一样。
译文
⑴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⑵内乡:在今河南省,元好问曾在此任县令。嵩前:即嵩山之前。故人:指冯璧,字叔献,承安二年进士,曾住在嵩山龙潭十几年。三十四岁那年,元好问曾和雷希颜陪冯璧游嵩山前龙母潭,冯璧还为龙潭寺南的洼尊命名。
⑶半山亭:在内乡县一百二十里汤河半山间,是元好问常常和朋友们饮酒赋诗的地方。
⑷洼尊:地名,在嵩山龙潭寺南。唐开元中湖州别驾李适之登岘山(河南信阳县南),见山上有一个石坑像酒杯一样,开元注入一杯酒,于是在这里建了一个洼尊亭,以后不断有人刻石留题。留题:留下题写的诗词。
⑸淅(xī)江:水名,源出河南省卢氏县,向南流经内乡、淅川二显间,汇丹江入汉江。
⑹冰壶:本为容冰之玉壶,此处借指天光水色,天下水,水底天,清洁晶莹,宛如冰壶。
⑺云锦:朝霞。
⑻红尘:闹市的飞尘,形容繁华。佛家谓人世间为红尘,是争名夺利之所。白日:喻指名利。
⑼山中太古熙熙:指山中与尘世隔绝,民风古朴淳厚,和乐安详。熙熙,和乐的样子。
⑽外人:指山中以外的人。
⑾“桃花”二句:化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澳行,忘路之远近。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昨天晚上在半山亭下饮酒,大醉而归,今天酒醒了,想起在嵩山洼尊的老朋友冯璧,如果他在,又该题咏诗词了吧!淅江的山水如冰壶般高洁晶莹,两岸的花树烂漫得如同朝霞。
世俗纷扰,争名夺利,而山中却像太古时一样和平安乐。外人从纷扰的尘世中来,对山中的情形该迷惑不解。这里的风光美景就像是桃花源武陵溪里一样。
译文
⑴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⑵内乡:在今河南省,元好问曾在此任县令。嵩前:即嵩山之前。故人:指冯璧,字叔献,承安二年进士,曾住在嵩山龙潭十几年。三十四岁那年,元好问曾和雷希颜陪冯璧游嵩山前龙母潭,冯璧还为龙潭寺南的洼尊命名。
⑶半山亭:在内乡县一百二十里汤河半山间,是元好问常常和朋友们饮酒赋诗的地方。
⑷洼尊:地名,在嵩山龙潭寺南。唐开元中湖州别驾李适之登岘山(河南信阳县南),见山上有一个石坑像酒杯一样,开元注入一杯酒,于是在这里建了一个洼尊亭,以后不断有人刻石留题。留题:留下题写的诗词。
⑸淅(xī)江:水名,源出河南省卢氏县,向南流经内乡、淅川二显间,汇丹江入汉江。
⑹冰壶:本为容冰之玉壶,此处借指天光水色,天下水,水底天,清洁晶莹,宛如冰壶。
⑺云锦:朝霞。
⑻红尘:闹市的飞尘,形容繁华。佛家谓人世间为红尘,是争名夺利之所。白日:喻指名利。
⑼山中太古熙熙:指山中与尘世隔绝,民风古朴淳厚,和乐安详。熙熙,和乐的样子。
⑽外人:指山中以外的人。
⑾“桃花”二句:化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澳行,忘路之远近。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为内乡(今河南内乡县)令。内乡是一座山城,四周群山环抱,风景幽美,民风淳朴,好像与世隔绝,宛如世外桃源。这首词是作者来内乡不久,寄居在嵩山友人住所处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写给友人的词。上片写游迹。首二句叙说纵情游览的乐趣及逸兴豪情:在半山亭上饮酒,洼尊石畔吟诗。“放船”以下三句,交待泛舟,描摹出天水相映,云树高低的澄明幽美境界。尊石畔吟诗,并放舟于浩淼淅江之上,潇洒自得。尾句是一幅巧对:“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状写了寺山半山亭雄奇清幽的特色。既写这里蓝天如洗、上下空明、玲珑剔透的清幽,又写云树环合、繁花满眼的娇妍。用语和谐优美,清新自然,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伯仲,而意境的开阔,想象的高奇,却有过之。淅江的美景令词人迷醉其中,乐而忘返是自然的。
下片换头,以红尘的杂扰和山中的和乐对比,写出了词人无心仕宦,渴望固守桃源的心情。看红尘,世俗缠绕,人人都在争名夺利,而山中却有着原始的和平和安乐。“外人初到”应该是指从红尘中,从纷扰的世事中来的人,一开始不习惯,不接受山中和乐这个事实,对古朴安乐的状态迷惑不解。词人对武陵溪情有独钟,而此处的美景,就仿佛是桃花林里一般。词人以此来比喻内乡景致,同时也用来申明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归宿。
内乡是一个山城,这里与世隔绝,树木蓊郁,空气新鲜,民风淳厚,和京都洛阳等大城市相比,自然是像世外桃源一般。全词以豪放的情怀,洒脱的笔触,表达了词人清淡的心境,以及在心境中滋生的对功名的淡漠,和对世外桃源般隐居所的深情和向往。上片写景,淋漓晓畅。下片用红尘和山中对比,抒情真挚,最后以“桃花流水”作结,空灵迷离,遐想不已!
下片换头,以红尘的杂扰和山中的和乐对比,写出了词人无心仕宦,渴望固守桃源的心情。看红尘,世俗缠绕,人人都在争名夺利,而山中却有着原始的和平和安乐。“外人初到”应该是指从红尘中,从纷扰的世事中来的人,一开始不习惯,不接受山中和乐这个事实,对古朴安乐的状态迷惑不解。词人对武陵溪情有独钟,而此处的美景,就仿佛是桃花林里一般。词人以此来比喻内乡景致,同时也用来申明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归宿。
内乡是一个山城,这里与世隔绝,树木蓊郁,空气新鲜,民风淳厚,和京都洛阳等大城市相比,自然是像世外桃源一般。全词以豪放的情怀,洒脱的笔触,表达了词人清淡的心境,以及在心境中滋生的对功名的淡漠,和对世外桃源般隐居所的深情和向往。上片写景,淋漓晓畅。下片用红尘和山中对比,抒情真挚,最后以“桃花流水”作结,空灵迷离,遐想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 ...
- 943
-
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判死为 ...
- 348
-
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琼窗梦□留残月,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 2
-
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 ...
- 777
-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 7
-
临江仙·披袍窣地红宫锦
披袍窣地红宫锦,莺语时啭轻音。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 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鸳衾,兰膏光里两情深。...
- 3
-
临江仙·落拓江湖常载酒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薄幸萧郎憔悴甚,此身终负卿卿。姑苏城上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 ...
- 258
-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 ...
- 637
-
临江仙·忆旧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花流水潺潺。可怜仙契剩浓欢。黄鹏惊梦破,青鸟唤春还。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玉人何处倚阑干。紫箫明月底,翠袖暮天寒。...
- 6
-
临江仙·寄严荪友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 ...
- 891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