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水调歌头·空濛玉华晓

元好问 〔金朝〕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两山绝胜处也。
空濛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藤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给王革选择的居处玉溪赋诗,玉溪嵩山前面费庄,两山最美的地方。
玉华峰早晨朦朦胧胧,石淙溪水无拘无束地流淌着。嵩山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原来最美好的地方就在玉溪的旁边。那苍翠的石壁和陡峭的红岩,耸立在两岸,掩映于古老的乔木和秋日的藤萝之中,远处还可看到疏疏落落的村庄以及草木丛生的山丘。今天天气这样好,风光又如此迷人,真应该驾着小船,荡起双桨,到溪上去浪游一番。
近百年来,大概只有您老到此一游。美妙的奇山异水,今日有幸遇到一位高人雅士,山中的飞禽走兽也在殷勤地将你挽留。社日来临,备水酒,煮鸡豚,迎神赛会,和乡亲们一起欢庆丰收的节日;闲暇之时,乘竹轿,携茶几,与儿女们登山临水,论诗说文;山中民风笃厚,交往亲密,这样的生活也够儒雅风流的了。如今年纪老大,万事成空,我们的追求和理想难以实现,只能退居山林,终老水滨,去做无名隐士了。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片,九十五字,平韵。
⑵德新王丈:即王革,一名著,字德新,临潢人。曾任宜君主簿,与元好问为莫逆之交。丈,对老人长者的尊称。玉溪:玉华峰下小流,源头景致清幽。时王德新选择居处于此。
⑶嵩前:嵩山前面。嵩山,古称中岳,在登封县北,主峰有三山:东为太室山,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费庄:村名。
⑷空濛(méng):小雨时薄暗的样子。玉华,少室山三十六峰之一,因山中出产玉膏,故名。
⑸潇洒:豁脱无拘束的样子。石淙,溪名,在登封东南三十里,又称平乐涧,与玉溪均汇入颍水,武则天曾与群臣会饮于此赋诗。
⑹嵩高,为中岳嵩山的别称。《白虎通》谓:“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也?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高,故日嵩高。”
⑺元:即“原”。玉溪,源出石羊关,关下有泉自地涌出,其色如玉,势若累珠,日飞玉泉,又名翻珠池,小溪因以得名。泉东有钓台,台崖上野柏纷披,又石室两所,风景十分优美。
⑻翠壁丹崖:长满树木的呈绿色的峭壁,以及呈红色的山崖。
⑼古木寒藤:年代久长的树木和枯萎了的藤条。
⑽带:连着。
⑾好风色:犹好风景,好天气。
⑿放吾舟:解开我的小船,乘它去游览。
⒀此翁:指王德新。
⒁邂(xiè)逅(hòu):不期而会。
⒂父老:父老乡亲。鸡豚:鸡和小猪。
⒃篮舆(yú):竹轿,或谓担子,兜子。竹几:竹制的小桌,又称竹夫人。
⒄风流:放逸,风雅。
⒅华发:头发变白,指人老。
⒆沧洲:犹言水滨,以称隐者所居之地。李白《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该词的上片写景,描绘嵩山和玉溪一带的优美风光。“空漾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开篇两句盛赞中岳的绝胜佳境。起处用两个五字对句,将嵩山秋日的拂晓的景色描绘得极富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两句,由赞嵩山过渡到专咏玉溪。面对迷人的山光水色,作者不仅满怀深情地赞叹道,嵩山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最美好的地方原来就在玉溪之旁。该处既是赞美自然风光,同时也包含着对玉溪主人王德新独具慧眼、善于选择居处表示由衷的钦佩。“翠碧”三句,具体描绘“玉溪”的“佳处”。这三句笔调轻灵,色彩鲜明,描绘出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结拍两句总收上片,进一步抒写对玉溪的神往之情。
下片专就王德新在玉溪的生活而言。换头三句,以近百年来玉溪无人问津,来赞美王德新的眼光独到而选择玉溪之地。“山川”两句,词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乐在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这三句从另一侧面描述王德新选择的居处玉溪的生活。“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两句,用抒情语言结束全篇。这既是对王德新而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心志。然而当时蒙古大军压境,形势十分危急,元好问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并没有去做隐士,他和王德新不久都相继离开嵩山,入朝赴试就任去了。
该篇是元好问中年时期的一首抒情写景之作。词中描绘嵩山和玉溪的风光景物十分生动形象,给读者以大自然的美感。词的语言简练,色彩鲜明,画面引人入胜。在结构上,上片景起,下片情结,过渡非常自然,在艺术结构方面也颇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作者移家河南登封,在这里前后共住了九年。这首词是作者寓居登封嵩山时期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水调歌头·空濛玉华晓》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从大视野落笔,写嵩山胜景,进而具体刻画玉溪幽美风光。摹形着色,俨然一幅山水粉绘。次以山川、猿鸟喜得佳客,映衬王革择境之妙;又从山村人情习俗和家人相伴,写卜居之美、登临之欢。歇拍,因玉溪佳境,引出作者有老来终焉之志。全词奇丽高雅,其气韵纵横处,颇有苏词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
您可能感兴趣...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348
  • 水调歌头·舟次感成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度,各对一灯红。...

    1
  • 水调歌头·长镵白木柄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2
  • 水调歌头·百年复几许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1
  •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为公饮,须一日, ...

    75
  •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 ...

    572
  •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861
  •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用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 “杯,汝来前”的散文笔法,借形与神的对话,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欲回归田园却又不能潇洒而去的矛盾心情。全词用典自然,不露痕迹。...

    746
  •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玉华诗老闲适隐逸生活,抒写了词人向往大自然,羡慕隐士生活的心愿。全词明快飘逸,表现了词人一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产生的旷达欢快的心情。...

    1
  •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饮酒佯狂,不拘礼法;下阕写狂饮任性的原因:官小位卑,穷困潦倒,心情沉闷无以发泄,只有与故旧饮酒消愁,表现了诗人出入史馆时的心情。全词清新疏快,意味深长。...

    16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