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宿菊潭

元好问 〔金朝〕
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
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
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
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
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
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
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
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
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
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
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
期会不可违,鞭朴伤汝肌。
伤肌尚云可,夭阏令人悲。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老农夫站立在我的马前,都是来赶赴县令的约集;
请父老暂且不要散去,问你们一些我的难疑:
理政事本是古来的难题,我的才能又与这不太适宜;
自上任到如今已有三月,恩与惠却没施一毫一厘。
你们乡那些孤寡贫民,是否被豪强践踏凌欺?
聚众争吵的是哪几个?喜欢斗殴的又知是谁?
当官的只有一对耳目,百里内事情哪能尽知?
东边的州县长官清廉,衙门的差役少扰乡里;
我虽曾禁止小吏们随意外出,岂没有差役乘夜去叩打你们的门扉?
请认真地教导你们的子孙,努力地劳动摆脱寒饥。
军租像流星那样急迫,纳税的日子切莫误期。
纳税的期限不可违误,鞭抽棒打的刑罚,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肤肌。
伤害了肤肌还不算什么,折磨农人才让我伤悲。
注释
⑴菊潭:又名菊水,在今河南内乡西北六十里处。
⑵田父:年长的农人。
⑶长官:宋元时俗语称县令为长官。期:约会,约集。
⑷父老:对年高有德者的尊称。
⑸令:县令,这里是作者自称。
⑹单贫:孤寡贫穷的人。
⑺宁:反诘副词,等于说“无宁”、“无乃”,意思是“莫不是”、“岂不是”。豪右:豪强贵族。古时以右为上位,贵族居住在闾阎的右边,因而称为右族。
⑻聚讼:众人在一起争论不休。
⑼健斗:喜欢打架,这里指经常打架的人。
⑽百里:指县境之内。古时一个县的地盘约百里方圆,因此以百里为县的代称。
⑾东州:这里指内乡东边的州县,当是指的南阳。
⑿白直:原是泛指官府中定员之外的差役,这里是指当班的差役。
⒀将无:岂无,难道没有。
⒁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和”。
⒂逃:避开;摆脱。
⒃星火:流星,比喻急迫。期会:期限。
⒄鞭朴(pū):皮鞭和荆条,两种打人的刑具。这里用为动词,意为用皮鞭和荆条抽打。
⒅夭(yāo)阏(è):在这里意为摧残,折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元好问任内乡县令,常出外视察民情,亲眼看到了农民迫于租税,难以为生的悲惨处境,心里充满了替朝廷催租和为百姓解困的矛盾。就在这种县令职责和做人良心的矛盾折磨之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该诗前四句交代了诗人留宿菊潭、察问民情的起因。文字浅近,语意却颇费推敲。“田父立马前”是指站立在诗人的马前,其原因是来赴他们预定的期会的。紧接着诗人又用祈使的语气说父老暂且不要走了,是因为诗人这次来菊潭与父老期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察询民情,诗中所言的询问之事,是在期会中需办的事完毕之后,趁此机会顺便问及的。结合诗题可知,他们谈话的时间很长,以至于天色渐晚,不得不在这偏僻的小乡留宿。
诗人首先怀着十分歉疚的心情自责。为官一地,造福一方。然而国事艰危,乡民贫困,新官上任,百事待举,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给乡民带来丰厚的惠利,很不容易。然诗人不如此想,而是在“三月”前着一“已”字,又在“毫厘”前着一“无”字作对比,十分痛切地自责其对不起乡民父老,表现了一位贤良官吏急于为民造福的责任心。其实诗人也并不是没有采取一些措施给县民带来惠利,“我虽禁吏出”就是约束下官不得鱼肉乡民的证据。
“汝乡”以下十句,承“我所疑”而来。遗山在内乡任职时,也确以前贤为楷模,采取了约束下吏、抨击豪强、招抚流亡等利民措施。诗中言及所疑诸事,正是因为菊潭地处偏僻山区,先生唯恐这些措施落实不下,故而一一询问之。先问豪右欺凌。你们乡中的孤苦贫穷的人,有没有被豪族欺负,互相争执的是什么人,经常殴斗的又是哪一个,连用三个问句,足见出诗人对民情关心之细微,压抑豪强,整治民风的意愿的急切。再询吏胥骚扰。“一耳目”与“百里”相对,写出诗人的自知之明;“东州”与“我”并列,见出诗人见贤思齐、责己之严和禁止吏胥骚扰百姓的决心之大。
作为亲民之官,诗人深知人民的疾苦,莫甚于豪右欺凌、吏胥骚扰和繁重的“军租”的了。于是他在对前两事一一询问之后,在诗末八句,就转向对军租之事的劝勉。先鼓励田父努力耕织,避免寒饥;接着劝勉按期缴纳,不可误期。先以“星火急”来形容军租催逼的急迫;又以“切莫违”强调要如期完纳,切切不可拖延;再以复迭式顶真句把“不可违”推向了不容推延的极度;最后以鞭朴伤肌、鞭朴天阏预示了违期的悲惨后果。而“鞭朴伤汝肌”“夭阏令人悲”则清楚地表明了诗人反复叮咛“切莫违”“不可违”的原因正在于他不愿田父受鞭朴、被折磨。其情殷殷,其言切切,反复致意,语重心长。催纳军租,事关国家安危,这是地方官的首要任务。诗人虽体恤民力,但也不得不勉力为之。观其谆谆告诫之语,味其爱抚悲悯之意,想其平和酸楚之容,体其忧国忧民之心,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该诗古朴流宕,自然传神,明白如话而又情蕴真切,具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
您可能感兴趣...
  • 客意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88
  • 四哀诗·李钦叔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302
  •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五

    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复道渐看连上苑,戈船仍拟下扬州。曲中青冢传新怨,梦里华胥失旧游。去去江南庾开府,凤凰楼畔莫回头。...

    304
  • 野菊

    座主闲闲公命作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踈烟。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 ...

    399
  • 赤壁图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虏留遗踪。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夜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澹云闲今古同。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今谁是出群雄?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

    21
  • 西园

    兴定庚辰八月中作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梁门回望绣成堆,满 ...

    385
  • 永遇乐·绝壁孤云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望。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873
  •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921
  • 驱猪行

    《驱猪行》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杂言古风。该诗从表面看,是写农民驱赶豪猪的情形,但实际上却另有讽喻,是借题发挥,真实具体、哀恸感人地反映了金、蒙战争之际,人民遭受的租赋徭役之苦。...

    538
  • 送秦中诸人引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

    87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