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南浦·夜寻琵琶亭

左辅 〔清代〕
浔阳江上,恰三更、霜月共潮生。断岸高低向我,渔火一星星。何处离声刮起?拨琵琶、千载剩空亭。是江湖倦客,飘零商妇,于此荡精灵。
且自移船相近,绕回阑、百折觅愁魂。我是无家张俭,万里走江城。一例苍茫吊古,向荻花枫叶又伤心。只琵琶响断,鱼龙寂寞不曾醒。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浔阳江上正是三更时分,霜天月色与江潮共生。岸边高高低低的峭壁向我靠近,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若明若暗。何处的琵琶声响起?拔动琵琶,千年过去只剩下空亭。是贬谪江州的白居易,弹奏琵琶的商人妇的灵魂,还在这里飘荡。
移舟靠近琵琶亭,绕着回栏,千百次去寻找他们的灵魂。我就像是东汉的张俭,漂泊无依,来到万里之外的江城。来到琵琶亭吊古,对着枫叶荻花,与当年白居易一样伤心。只是琵琶声弹奏完,水底鱼龙蛰伏不曾醒来。
注释
1.南浦:词牌名。南浦原指南面的水边,后常用来称指送别之地。《教坊记》有《南浦子》之曲名,宋人借旧曲之名,另倚新声成此调。
2.琵琶亭:在江西九江市西大江滨。唐白居易送客湓浦口,夜闻邻舟琵琶声,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
3.浔阳江:九江市古名浔阳耶,江名浔阳江。
4.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日凌晨一时。
5.霜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6.断岸:江边的峭壁。
7.渔火一星星:指远处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若明若暗。
8.离声:指琵琶声。
9.空亭:指白居易当年听商妇弹琵琶而垂泪之处。
10.江湖倦客:指白居易。白居易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听琵琶铮铮然有京都声,故同生天涯飘零之感。
11.飘零商妇:指为白居易等人弹奏琵琶的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序云:“(妇)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12.荡精灵:飘荡着江湖倦客与飘零商妇的灵魂。
13.移船相近:语出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
14.百折:言其绕亭次效之多,非实数。
15.无家张俭:张俭,字元节,东汉人。《后汉书・张俭传》载:“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等)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16.江城:指九江城。
17.荻花枫叶:状秋景之萧瑟。当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及白居易《琵琶行》 “枫叶荻花秋瑟瑟”。
18.琵琶响断:指终曲。
19.鱼龙寂寞:杜甫《秋兴八首》:“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因秋日鱼龙蛰伏,故云寂寞。一说“鱼龙寂寞”指一切归于孤寂,再无鱼龙变化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与词人的《浪淘沙·水软橹声柔》为同时溯江入赣、鄂抵川之作。词人时任南陵知县,因催租不力免官。舟至九江,念及白居易被诬贬谪与己遭遇相似,乃夜访琵琶亭而谱此词,以写心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琵琶亭在江西九江城西的江岸上,因白居易《琵琶行》诗境而建。宋刘攽《中山诗话》:“江州琵琶亭,前临江左,枕湓浦,地尤胜绝。”“胜绝”代表着诗意,何况这里先天具有着诗意的积淀,前来的人们能从重温白诗中产生自己的人生感受。此篇正是这诸多因素的结晶。
上片写夜寻。起句“浔阳江上”,是点明地点,更是为了同《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起句呼应,建立诗意与词意的联系。次句点明时间,“三更霜月共潮生”昉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海上明月共潮生”句,时地不同,而江潮波涌、水月交辉的景象感受则无不同。泛舟江中,遥望两岸地势起伏、渔火闪烁,两句中插入“向我”二字,静态便增加了动感,真实地传写出在随波低昂的舟中所得的视觉印象。霜夜三更,除了江声恐怕不再会有其他的响动,而词人却听到了“离声刮起”,根据《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忽闻水上琵琶声”的诗境,可知“离声”就是指“水上琵琶声”。千载之后江面重闻,显然是作者因江上风声、潮声所引起的幻觉词人也不否认这一点,但又固执地维持着这种错觉,将它指认为白居易(“江湖倦客”)、琵琶女(“飘零商妇”)精灵的再现。这就表明了作者早已神融心往于“琵琶亭”的目的地,传神地表现出了“夜寻”的虔诚与迫切心理。当然,从“空亭”二字的点出,也暗示目的地是越来越近了。
下片写登亭。“且自移船相近”,又有意用上了《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字面。泊舟入亭,绕栏徘徊,词人意绪愈难平静。“觅愁魂”三字,上应“荡精灵”,而“觅”字更将“夜寻琵琶亭”的题面伸引一步。盖琵琶亭并非作者寻觅的终极目标,其所追求者,是与千载之前诗人商妇的精神契合。换句话说,览胜是第二位的,怀古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词人既与古人在心灵上契合无间,抚古悲今,自然联想到自身。词人自比张俭,张俭为东汉的清流人物,在朝中无以存身,长期亡命天涯。作者时为湖南巡抚,在政治上固无张俭的失意困危,但“万里走江城”的远离家乡,也确实会令人悲从中来。其实“无家张俭”,也就是《琵琶行》中“天涯沦落人”的别种说法,在琵琶亭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自我认同之感。所叹同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时节,当年浔阳江头的琵琶声却成了绝响,“鱼龙寂寞秋江冷”(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只徒然留给后人一种凭吊式的伤感。结末的四句,充满前不见昔贤、后不见知音的怅惘,为“夜寻”画上了个沉重的句号。
全词身心投入,出入今古,寄托遥深。
展开阅读全文 ∨
左辅
左辅(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江苏阳湖人。乾隆进士。以知县官安徽,治行素著,能得民心。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辅工诗词古文,著有《念菀斋诗、词、古文、书牍》五种,传于世。
您可能感兴趣...
  • 南浦

    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

    4
  • 南浦·春水

    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谷纹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苹花怨。采香幽径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2
  • 南浦·春水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0
  • 南浦·旅怀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6
  • 南浦·风悲画角

    《南浦·风悲画角》是宋代词人鲁逸仲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旅途怀思之词,上片写夜宿孤村的情景:画角悲呜,遍地积雪,酒市灯火阑珊,惊雁夜飞,呜声凄楚,征人的颠沛流离之苦自在其中。下片写雪夜思乡,设想故乡的景物也为相思而呈悲愁,故乡的佳人也因思念行人而双眉凝愁。全词写景摹物,虚实相映,情景相生,描写细腻。格调悲凉沉咽,工于遣词造句。...

    376
  • 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