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早发黄河即事

萨都剌 〔元代〕
晨发大河上,曙色满船头。
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
村墟杂鸡犬,门巷出羊牛。
炊烟绕茅屋,秋稻上陇丘。
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
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
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
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
斗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
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愁。
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
裋褐常不完,粝食常不周。
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
上以充国税,下以祀松楸。
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
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
饥饿半欲死,驱之长河流。
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
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
我歌两河曲,庶达公与侯。
凄风振枯槁,短发凉飕飕。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早晨从黄河上出发,曙光照满了船头。
茂密的树林出现,黑沉沉的烟雾渐收。
荒村里传来鸡犬声,门巷内走出羊和牛。
炊烟在茅屋上空缭绕,收割的秋稻放在垅丘。
尝新来不及试一试,官吏们急着把租赋索求。
两河的水面已同堤岸相平,夜来盗贼侵扰使人担忧。
京城中豪门的公子哥儿,生来就不知什么叫忧愁。
清晨扬鞭驰骋五花马,傍晚回家脱下千金裘。
斗鸡走狗在五坊市,欢歌醉饮到高楼。
畅饮美酒拥被夜卧,三更半夜还有美人陪伴应酬。
哪里知道农家的子弟,努力耕种盼望好的秋收。
粗布衣裤遮不住身体,糠秕野菜也经常不够。
农妇们有了子女,上机织布或耕种田头。
上要交纳国家租税,下要祭祀祖先的墓丘。
去年修筑河防,驱使民夫像驱赶罪囚。
家家都荒废了耕田织布,嗷嗷待哺的声音遍布齐东州。
老百姓饥饿得半死,还要把他们赶往长河流。
黄河水像天上来,从高往低是它的本性所由。
古人都有妥善的准备,今天鄙夫们却没有良谋。
我歌唱一支两河曲,希望传达给朝中的公卿与王侯。
凄凉的风振动枯枝败叶,稀疏的短发感觉凉飕飕。
注释
1.大河:即黄河。
2.曙色:曙光,天刚亮。
3.依依:树木依靠摇动的样子。出:出现,表示天色渐明,看得见树林了。
4.惨惨:暗淡无光的样子。收:消失。
5.村墟:即村庄。
6.炊烟:烧火做饭。绕:缭绕。
7.陇邱:等于说“垄亩”,田亩的意思。
8.尝新:吃应时的新鲜食品。
9.两河:谓黄河两岸。水平堤:形容河水高涨。
10.长安里中儿:指京师贵家子弟。
11.五花马:马鬣剪成五瓣的名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
12.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
13.斗鸡:古代豪贵间流行的一种博戏,两鸡相斗,赌其胜负。五坊市:《通镒》卷二三六“五坊小儿”胡注:“五坊:一鹏坊,二鹘坊,三鹞 坊,四鹰坊,五狗坊。……五坊属宣徽院。”这是唐德宗贞元末年的弊政之一。这里借以表述贵家子弟在各种娱乐场中胡作非为。
14.绣被夜中酒:是说夜里醉卧绣被之中。中酒:为酒所醉。
15.玉人:指侍妾之类。坐更筹:是说侍妾数着更点通宵坐着照看醉人。
16.力穑望有秋:辛苦种庄稼,希望秋天收成好。
17.裋褐:粗布衣服。
18.粝(lì)食:粗糙的食粮。
19.丑妇:谓农家妇女,终年劳苦,风吹日晒。
20.鸣机:织布。耕畴:耕田地。
21.祀松楸(qiū):祭祀祖坟。
22.嗷嗷:众口怨愁声。齐东州:指今山东省地。
23.河源天上来,趋下性所由:化用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发源于西北高原,东流而下,是它的自然本性所决定的。言外之意是黄河下游容易水盛堤决,造成水灾。
24.古人有善备,鄙夫无良谋:对元统治者治理黄河水患表示不满,意思是说,他们对黄河水患没有很好的准备,也没有很好的计谋。说“古人有善备”,反衬今人则否。鄙夫:指元统治者,用《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5.我歌两河曲,庶达公与侯:意思是说我写黄河两岸的现实情景,是希望给公侯们看的。河曲:河身弯曲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为第一层,为诗人之目睹。诗人独乘小船,黎明启航,曙色撒满河面船头。远望,树林依稀可见,晨雾逐渐消失在曙光中。近看,黄河两岸的村落庄园,鸡犬相杂,羊牛出圈,炊烟袅袅绕屋,秋稻已上垄亩。面对此景,一般的封建士大夫可能要有“农家乐”之感,产生“归田园”之恩。但诗人此时却没有一般封建士大夫那种闲情逸致。“尝新未及试”以下三十句为第二层,是诗人所想所忆。他首先想到的是民之忧:竭力稼穑,有官租急征、忍饥挨饿之忧;河水高涨,有堤决水泛、生命不保之忧;社会秩序混乱,夜有盗贼之忧。可见,广大人民在元代黑暗的政治下,生活、财产、生命毫无保障。诗人谴责富豪权贵们骑马、衣裘,斗鸡狂饮,眠花宿柳,醉生梦死。接着笔锋一转,由他们腐朽的生活而联想到广大人民的悲苦处境:粗陋之衣不能蔽体,粗劣食物不足御饥,男耕女织,盼望秋收丰稔,上以纳国税,下以祭祖坟,维持残生。贫富对比异常鲜明,诗人对广大人民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然而,元代统治者连广大人民的最低要求也不能满足。由于他们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使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大大减弱。黄水泛滥,他们束手无策,只知连年驱民筑堤,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置人民饥饿、生死于不顾。这里,诗人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诗歌的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是寄托了诗人之希望和写诗目的。结尾两句将冬日之凄凉景色与诗人悲伤之心境融合起来,相辅相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首诗谴责了富家子弟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针对元统治阶级治黄河无方、劳民伤财进行批判,反映出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这首诗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取贫富对比的方法,爱憎分明地反映了富豪们的骄奢和人民的苦难。结构上,先写所见,次写所想,后写所冀,条理清楚,层次井然。写景时由远及近,暗写出船行;写人时选材典型,概括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至正九年(1349年),诗人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因弹劾权贵被贬官,从南京回大都。次年去淮西江北道廉访司任经历。七十九岁的诗人,由大都往安徽庐州赴任,沿途亲眼目睹黄河、淮河两岸农村的破败景象,老百姓遭受天灾人祸,在死亡线上挣扎。诗人有所感触,于是写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早发黄河即事》是元代诗人萨都剌于至正十年(1350)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途经黄河时的所见所感,揭示了当时黄河两岸百姓的悲惨处境,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人概述了官租、水灾、盗贼给百姓带来的三种忧患;谴责了富家子弟的骄奢淫逸,而对百姓的苦难生活寄予极大的同情;最后八句批评当前治理黄河的政策,希望当政者能听取自己的意见。全诗感情真挚,态度鲜明,感染力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次韵登凌歊台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461
  •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 ...

    491
  • 赠弹筝者

    《赠弹筝者》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说弹筝者技巧高明及筝曲给人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沉浸在筝曲之中,感慨万千,同时点明了弹筝的地点、环境。诗中用文字形容声音,运用了借景抒情、暗喻等手法,别具特色,耐人品味。...

    2
  • 送人之浙东

    《送人之浙东》是元代诗人萨都剌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首四句写各自的去向,以及后会难期之事;后四句写诗人失去朋友同行,所感到的孤独和相思之情。全诗情景相生,虚实交错描绘,更见其情绵绵,思悠悠。...

    1
  • 越台怀古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7
  • 过高邮射阳湖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不见打鱼人,菰浦雁相语。...

    0
  • 燕姬曲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4
  • 彭城杂咏

    雪白杨花扑马头,行人春尽过徐州。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家燕子楼。...

    0
  •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4
  •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