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

厉声教 〔近现代〕
一棹菱歌曲院深,碧波从容绿无痕。藕花红消月盈门。
满把流光谁吊问?桨声何处不销魂。梦回犹作宦游人。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在采菱人的歌声中,泛舟曲院风荷深处,盘桓在碧波里,只见绿水无痕。月照满门,月光下荷花的红色都消褪了。
这满把如水般流泻的月光,像那如水般流逝的时光,谁来怜惜凭吊?无论在哪里,听到桨声,都令思乡的人销魂。醒来,才发现自己仍然在异国做外交官,刚才泛舟西湖,不过是在梦里。
注释
①棹:船桨。
②菱歌:采菱之歌。南朝鲍照《采菱歌》有“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句,宋代张孝祥词《菩萨蛮·吴波细卷东风急》有“一棹采菱歌”句。
③曲院:指曲院风荷,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南宋时,此处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即曲院。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
④从容:盘桓逗留。《楚辞·九章·悲回风》:“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元代孙叔顺《粉蝶儿》套曲:“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
⑤藕花:荷花。
⑥流光:此处双关,一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亦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唐代鲍防《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诗:“流光易去懽难得,莫厌频频上此台。”宋代宋祁《浪淘沙·别刘原父》词:“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
⑦宦游人:宦游即古代士人为谋取官职,离乡拜谒权贵、广交朋友的旅游。宦游人即被派到远离京城或家乡之地的官员,此处意为驻外的外交官。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是著名外交家、当代诗词大家厉声教于1994年在驻加拿大多伦多时所创作的一首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阙词抒写了厉声教夏夜梦回杭州,泛舟西湖,夜观曲院风荷时的感受,表现了作为外交官的厉声教虽身在异国,仍心系故乡杭州的思乡情怀。
词作上半阙以夜泛西湖开头,却不先铺排景致,而是先声夺人,以一曲菱歌引人入胜,令读者瞬间身临其境,如置身湖中,耳边是歌声伴着船桨划水的声音,眼前是碧波沉沉,月照荷花的景色。在作者笔下,荷花不是以通常晴空烈日下红花绿叶的艳丽形象出场,而是在如银月色映照下,褪去鲜艳,展现出别样的清幽,颇有水墨画的味道,这在西湖歌咏中是比较少见的。而空庭之中,只有月光盈门,也是闲云野鹤之境,这同样多少体现出作者不求富贵,洁身自好的追求和返璞归真,远离烦嚣的渴望。
下半阙写景之中融入了触及灵魂的情感表达,流光谁吊问,何处不销魂,两处疑问的答案耐人追寻,颇有东坡诗“人生到处知何似”一句的味道。末句才点破此乃梦境,出人意表。梦境中折射的是作者思念祖国和家乡的心境。好梦不长,如斯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游宦异国,自是梦萦魂牵故乡山水。
整阙词清丽流畅,洒脱自然,立意新颖,不落窠臼。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如歌如画,亦真亦幻。自古至今,歌咏西湖、荷花的诗词歌赋何其多矣,却鲜有这样别致而有意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厉声教
厉声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贯浙江杭州,生于江苏南京,长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外交家、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新中国国际法泰斗,前南京市足球队队员、篮球队队员。 厉声教是深受周恩来总理赏识的学者型外交家与文化大家。他于1956年进入外交部,代表新中国参与了中缅、中印、中朝、中苏等边界谈判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等重大国际谈判,被公认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边界与海洋事...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