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龙韬·立将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道:“任命主将之道是如何呢?”
太公回答说:“国家有危难时,君王避开正殿,不受朝贺,在偏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告诉他说:‘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身上。现在某国不遵守臣属的职分,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将军既然已经接受任命,国君就命令太史准备占卜。太史先斋戒三日,到太庙钻灵龟,卜问吉日,以便举行向大将颁授斧钺的典礼。到了吉日,国君先入太庙正殿的大门,站在东侧,脸朝西。主将随后跟入,脸朝北站立。这时,国君亲自捧着钺的头部而将柄授予主将,面色严肃地说:‘从这里上至天上,都由将军全权管理。’国君又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主将说:‘从这下面到深渊,都由将军全权管理。授予主将军用兵,看见敌人虚弱的部位便进攻,看见敌人兵力充实便要停止。不要认为三军人多就轻视敌人,不要认为自己的责任重大就以死相拼,不要认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鄙视别人,不要凭着自己的一己之见就违背众人意愿,不要认为能言善辩就是正确的而偏听偏信。士众没有坐下将军不能先坐,士众没有吃饭将军不能先吃,严寒酷暑,一定要和士众同甘共苦。这样,士众一定能奋死效力来听从你的指挥。’大将接受了君王的诏令后,又跪拜向君王报告说:‘臣听说国家的大事,处理决断都必须依靠君王,不能受外面的干预。军队中的事,变化多端,处理决断都必须依靠将领,君王不能在国内控制作战。如果臣下不是忠心耿耿,便不能报答君王;如果臣下犹豫不决,便不能迎敌应战。臣既然接受君王命令,负责指挥战争,臣不能获胜不敢活着回来,但希望君王授予臣全权指挥的权力,使臣能够不受任何牵制。君王如果不答应臣这个要求,臣不敢接受担任主将的任命。’君王答应了主将的要求,主将就辞别君王,率领军队出征。”
“从此,军队中的事,不听君王的诏谕,只听大将的命令。迎敌决战,没有任何顾虑。这样,上不受天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阻隔,前边没有敌人敢阻挡,后边没有君王的牵制。所以,有才智的人愿尽力出谋献策,勇敢的人愿意奋不顾身参加战斗。士气高昂,青云直上,行动敏捷,快如飞驰的骏马。战斗还没有开始,声势已迫使敌人屈服。国外战争胜利结束,国内庆功祝捷,有功的官吏得到升迁,士卒得到奖赏,百姓欢天喜地,将领没有任何罪过灾殃。这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武王说:“你说得很好。”
注释:
钻灵龟:即占卜。在商周时每遇重大事情,总要求神问卜。其方法是用烧红的小铜棍炙烙龟甲或兽骨,观察骨甲的裂痕以决定吉凶。
斧钺(yuè):斧:斧头。钺:较宽大的斧。斧钺都是古代军中行刑的兵器,军权的象征。
二心:怀有异心,不忠心耿耿。
疑志:志存疑虑,犹豫不决。
将:率领军队。
无有二心:指完全服从主将之命。上文已经提到君主授予主将全权行事之权,所以兵士要完全服从主将的命令。
驰骛:奔驰的骏马。驰:车马疾驰。骛:交驰、迅急。
将无咎殃:将领没有受到任何责备。
是故:这样。
-
六韬·文韬·上贤
上贤,就是尊重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首先论述了君主应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接着论述了应防止“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臣之劳”、“伤庶人之业”等“六贼”。最后阐明对“七害”即七种人应“勿使为将”、“匆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
- 796
-
六韬·武韬·文启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543
-
六韬·文韬·六守
六守篇首先论述了国君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用人不当。接着论述了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仁、义、忠、信、勇、谋。并进一步说明应用富之、贵之、付之、使之、危之、事之等六种手段来考察,就能够知道其是否符合这六条标准。然后指出国君必须控制和掌握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三大支柱:农、工、商。最后指出:“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 733
-
六韬·龙韬·王翼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704
-
六韬·龙韬·选将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 ...
- 199
-
六韬·文韬·文师
《六韬·文韬·文师》是《六韬》的首篇,它通过记述周文王打猎时巧遇姜太公并最终立其为师这一人所共知的故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 425
-
六韬·文韬·明传
明传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延续国祚传之子孙的要道。首先论述了国家衰亡的原因是“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接着论述了国家兴盛的原因是“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最后指出:“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 902
-
六韬·武韬·三疑
《六韬·武韬·三疑》是《六韬》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论述了攻强、离亲、散众的策略: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 272
-
六韬·文韬·大礼
大礼,是君臣之间的行为准则。本篇首先阐明了君臣之间的行为规范:君主应体察下情,普施恩惠;臣下则应服从命令,安分守职。接着从“主位”、“主听”、“主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君主应具备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强调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 350
-
六韬·虎韬·军略
军略篇论述了在江河湖沼地带作战时必须准备的各种装备器材。首先强调了“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接着,分别论述了攻城围邑、行军宿营、越过沟堑、渡过江河等等所应准备的各种装备器材。最后指出:“三军用备,主将何忧?”即只要器械准备周全,训练精熟,就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
- 469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