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武韬·文伐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文王问太公说:“不用出动军队,凭借非军事的方法打击敌人,究竟怎样运用?”
太公回答说:“用文事进攻敌人的方法有十二种:一是根据敌国君主的喜好,顺从他的愿望。那么敌国将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必定任意为非作歹。如果我能因势利导,将来一定可以除掉他们。二是亲近敌国君主宠爱的近臣,以削弱敌国君主对他的威信。一个人怀有二心,则他的忠信就会衰退,这时敌国朝廷中如果没有忠臣加以谏诤,那么这个国家必将灭亡。三是贿赂敌国君主左右之人,让他们与我们建立深厚情谊。那些人虽然身在朝内但心向着我们,这个国家必将遭受祸殃。四是用淫靡的音乐,增大他好大喜功的欲望,送给他大量的贵重珠宝玉器,用美人供他娱乐,用低三下四的语言奉承他,听从他的安排,迎合他的意思。这样,敌人会丧失斗志,我方派去的奸细计谋便顺利实行了。五是尊敬敌国的忠臣,少送礼物贿赂他们,留下敌国派来的使臣,有意拖延时间不急于交涉。敌国如果改派别的使者时,则迅速诚恳地给以答复,让后来的使者亲近我相信我,自此敌国将会重新和我友好。这样,敌国君主必然会疏远他的忠臣,这个国家就可以谋划如何去战胜了。”六是收买敌国内部知情的人,离间他在外的大臣,派有才干的大臣去敌国担任重职,这时,如果再有别国去攻打这个国家,将没有不灭亡的。七是用厚重的礼物贿赂敌国君主,让他对我方深信不疑。收买他左右最信任的大臣,私下许诺给他们好处,让他们荒废事业,以致储藏的资财空虚。八是赠送敌国臣子重要的宝物,因此他会与我们同谋。同谋后再给他好处,他贪图利益必定相信我们,这就叫做‘重亲’。多次反复考验后,这人便可以为我利用。自己有国家却被外国所利用,这个国家必定灭亡。九是以崇高的名义尊敬敌国君主,不用烦琐艰难的事情去困扰他;向他讲述天下发展的大趋势,如果他听从必定会相信。导致敌人自大自尊,并且感到荣耀,标榜有圣人的仁德。这样,这个国家一定会有大祸害。”十是以低微的身份去侍奉敌国君臣,敌人一定会给以信任,这样可以了解到敌国的情况。顺从敌国的意见去办事,友好得如同亲生兄弟。既然已经了解到敌国的情况,便可以秘密地采取措施,等到时机到来,这个国家必定要失败,像天要灭掉它一样自然。十一是阻塞敌国君臣耳目的方法:凡是大臣没有不重视富贵、害怕危险和犯错误的。这样我国可以派人去向他暗示,如果与我们合作,将会给他让人尊敬的名誉和地位,悄悄地运去重要的宝物,贿赂并收买敌国的豪杰。我们积蓄很多,但表面上要让敌人觉得我们很贫乏。秘密地派有才智的人策划战胜敌国的计谋,收留勇士作为羽翼,让他们感到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这样,他们结成帮派,便会遮蔽敌国君臣的耳目。有国家耳目却被遮蔽,怎能说算是一个国家呢?十二是豢养搅乱敌国的佞臣,用来迷惑敌国君主的心智;送美女和靡靡之音用来惑乱敌国君主的神志;赠送良马好犬使敌国君主疲劳,并且经常用虚假的形势使他更加骄傲自大。然后根据天时变化,和天下人共同谋划攻取它。”
“以上十二种文伐方法如果实施完备,才可以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这就是上观察天时,下观察地利,征候已经很明显了,就可以兴兵讨伐它了。”
注释:
文伐:指用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
节:项。
奸:底本作“好”,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身内情外:身处此方而实际向着对方。
顺命而合:指顺从敌人的心意。
奸节乃定:指邪恶行为一定会发展下去。
严:尊敬。此处可理解为与其结好以从中行间的意思。
外相:即相外。相:帮助。
重亲:重是重复,亲是亲善;意为加深友好。
国乃大偷:国事懈怠以致废弛。偷:苟且自安。
塞:阻隔,指横在国君和臣民之间的可以闭塞国君视听的臣子。
)咎:灾祸,祸患。
阴示大尊:暗示其可以得到高官厚爵。
微输重宝:悄悄地运去重要的宝物。
繁滋:荣华富贵。
惑:迷惑。
武事:军事行动。
-
六韬·文韬·上贤
上贤,就是尊重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首先论述了君主应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接着论述了应防止“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臣之劳”、“伤庶人之业”等“六贼”。最后阐明对“七害”即七种人应“勿使为将”、“匆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
- 796
-
六韬·武韬·文启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543
-
六韬·文韬·六守
六守篇首先论述了国君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用人不当。接着论述了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仁、义、忠、信、勇、谋。并进一步说明应用富之、贵之、付之、使之、危之、事之等六种手段来考察,就能够知道其是否符合这六条标准。然后指出国君必须控制和掌握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三大支柱:农、工、商。最后指出:“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 733
-
六韬·龙韬·立将
立将篇讲述古代君主任命将帅的仪式和方法,阐明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是将帅领兵作战,责任重大,“社稷安危,一在将军”。因此将帅应做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不轻敌,不冒险,不贱人,不违众,与士卒同甘共苦。二是君主应信任将帅,给以机动指挥的权力。“国不可以从外治,军不可以从中御”,“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 242
-
六韬·龙韬·王翼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704
-
六韬·龙韬·选将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 ...
- 199
-
六韬·文韬·文师
《六韬·文韬·文师》是《六韬》的首篇,它通过记述周文王打猎时巧遇姜太公并最终立其为师这一人所共知的故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 425
-
六韬·文韬·明传
明传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延续国祚传之子孙的要道。首先论述了国家衰亡的原因是“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接着论述了国家兴盛的原因是“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最后指出:“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 902
-
六韬·武韬·三疑
《六韬·武韬·三疑》是《六韬》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论述了攻强、离亲、散众的策略: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 272
-
六韬·文韬·大礼
大礼,是君臣之间的行为准则。本篇首先阐明了君臣之间的行为规范:君主应体察下情,普施恩惠;臣下则应服从命令,安分守职。接着从“主位”、“主听”、“主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君主应具备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强调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 35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