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龙韬·奇兵
太公曰:“古之善战者非能战于天上,非能战于地下,其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夫两阵之间,出甲陈兵、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也;深草蓊蘙者,所以逃遁也;溪谷险阻者,所以止车御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坳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无隐者,所以战勇力也;疾如流矢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诡伏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
“因其惊骇者,所以一击十也;因其劳倦暮舍者,所以十击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强弩长兵者,所以逾水战也;长关远候,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嚣者,所以行奇谋也;大风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后也;伪称敌使者,所以绝粮道也。谬号令,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战必以义者,所以励众胜敌也;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罚者,所以进罢怠也;一喜一怒,一与一夺,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调和三军,制一臣下也;处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险阻者,所以为固也;山林茂秽者,所以默往来也;深沟高垒粮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故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道:“凡是用兵作战,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太公说:“古时候善于作战的人,并不是能在天上战斗,也不是能在地下战斗;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全在于用兵能否神妙莫测。所以能得到兵势神妙的,国家昌盛,失掉兵势神妙的,国家要灭亡。在敌我两阵之间陈兵列甲,纵容士卒喧哗,或者阵势行列混乱的,是故意在使用欺诈手段;选择有茂密的野草的地方,是为逃跑做准备;有占据溪水山谷险阻的,是为了阻挡敌人的战车防御敌人的骑兵;有把队伍派往险隘关塞丛山森林之中的,是为了以少量兵力打击敌人的大部队;有把队伍送到水泽低洼幽暗隐蔽地形的,是为了隐蔽自己的行动;队伍停留在开阔平坦没有隐蔽地方的,是为了与敌人较量军事实力;军队行动快如飞箭,攻击如拨动弩机,这样,才能打败敌人的精密策划;使用伏兵设下诡计,虚张声势的,是为了击破敌军擒杀敌将;有把军队分为若干纵队的,是为了攻破敌人的阵势。”
“有的乘敌人惊骇时,以一击十;有的乘敌人困倦天黑宿营时,以十击百;有的用奇巧的本领,越过深水,渡过江河。有用强驽和长柄兵器的,是为了隔水与敌人作战;有在远距离设置警戒哨兵与侦探,行动迅疾而进退诡诈的,是为了降伏敌人的城邑;有击鼓前进,让士卒大声喧哗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准备实行奇妙的谋略;有乘急风暴雨时发动袭击的,是攻击敌人前锋歼灭敌人后卫的方法;假冒敌人的使者,是为了断绝敌人的运粮道路;假传敌人的号令,穿戴敌人的衣服,是为了准备撤退;战争中以义理激励士卒,是为了勉励士众奋勇杀敌;分封尊贵的爵位,给予重赏,是为了勉励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实行严厉的刑罚,是为了惩治疏怠之人。该喜则喜,该怒则怒;有功者给予爵位,有罪者夺去爵位;为政要宽猛相济,有文有武;命令要有徐有疾。这是调和三军,使他们同心协力的方法。有将军队驻扎在视线开阔的高地上的,是为了便于警戒与防守;有占据险阻地形的,是为了坚固防守;有驻扎在茂密的山林地带的,是为了隐蔽往来行动;有挖掘壕沟,高筑壁垒,多储粮食的,是为了持久作战。”
“所以说,将帅如不知道战争中攻守的策略,不能和他谈论如何对付敌人;如果不会灵活运用兵力,就不能和他谈论出奇制胜用兵;如果不了解治乱,就不能和他谈论谋略诡计的变化使用。所以说,将帅不仁义,那么三军就互相不亲近;将帅如果不勇敢,那么三军就不精锐;将帅如果没有智略,那么三军就疑惧失去胜利信心;将帅如果不能高瞻远瞩,那么三军就混乱没有依恃;将帅如果不精详微妙,那么三军就会失去胜利的机会;将帅如不时时警惕,那么三军将懈怠松散失去戒备;将帅不坚强自力,三军就会丢失职守。所以将帅是掌握三军命运的人,三军会因他得到治理,也可以因他而散乱。国家能得到贤将,军队强大国运昌盛;不能得到贤将,军队弱小国家灭亡。”
武王说:“很好。”
注释:
(1)神势:神妙的态势。
(2)蓊蘙(wěnɡ yì):草木茂盛。
(3)坳泽:低洼潮湿的地方。窈冥:幽暗。
(4)精微:精妙周密。
(5)诳:欺骗。
(6)因:乘。
(7)长关远候:意为在远方设立关卡,派出侦察。
(8)暴疾谬遁:意为行动迅速、进退诡诈。
(9)谬号令:假传敌人的号令。
(10)保险阻者:占据险阻地形的人。
(11)分移:意为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分:分开。移:挪动。
(12)倾:倒下,倾覆。引申为失败,崩溃。
(13)机:机会。
(14)备:防备。
(15)职:职守。
-
六韬·文韬·上贤
上贤,就是尊重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首先论述了君主应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接着论述了应防止“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臣之劳”、“伤庶人之业”等“六贼”。最后阐明对“七害”即七种人应“勿使为将”、“匆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
- 796
-
六韬·武韬·文启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543
-
六韬·文韬·六守
六守篇首先论述了国君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用人不当。接着论述了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仁、义、忠、信、勇、谋。并进一步说明应用富之、贵之、付之、使之、危之、事之等六种手段来考察,就能够知道其是否符合这六条标准。然后指出国君必须控制和掌握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三大支柱:农、工、商。最后指出:“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 733
-
六韬·龙韬·立将
立将篇讲述古代君主任命将帅的仪式和方法,阐明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是将帅领兵作战,责任重大,“社稷安危,一在将军”。因此将帅应做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不轻敌,不冒险,不贱人,不违众,与士卒同甘共苦。二是君主应信任将帅,给以机动指挥的权力。“国不可以从外治,军不可以从中御”,“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 242
-
六韬·龙韬·王翼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 704
-
六韬·龙韬·选将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 ...
- 199
-
六韬·文韬·文师
《六韬·文韬·文师》是《六韬》的首篇,它通过记述周文王打猎时巧遇姜太公并最终立其为师这一人所共知的故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 425
-
六韬·文韬·明传
明传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延续国祚传之子孙的要道。首先论述了国家衰亡的原因是“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接着论述了国家兴盛的原因是“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最后指出:“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 902
-
六韬·武韬·三疑
《六韬·武韬·三疑》是《六韬》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论述了攻强、离亲、散众的策略: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 272
-
六韬·文韬·大礼
大礼,是君臣之间的行为准则。本篇首先阐明了君臣之间的行为规范:君主应体察下情,普施恩惠;臣下则应服从命令,安分守职。接着从“主位”、“主听”、“主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君主应具备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强调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 35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