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六韬·虎韬·金鼓

佚名 〔先秦〕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侯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相号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领兵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兵力相当,适值严寒或酷暑,或又日夜大雨,十多天不止,因而壕垒全部塌毁,险隘关塞不能守备,侦察麻痹懈怠,士卒疏于戒备,这时,敌人乘夜来袭,三军皆无准备,上下又疑虑混乱,对此怎么办?”
太公说:“凡军队有戒备就能巩固,若松懈就要失败。在我军营垒上口令呼应之声不绝,哨兵手持旗帜,与营垒内外联络,相互传送号令,金鼓之声不可断绝,对外表示已做好战斗准备。以三千人为一屯,谆谆告诫,严加约束,使各自慎重守备。若敌人来犯,发现我军戒备森严,即使迫近我军阵前,也必退去,这时,我应乘敌力尽气衰之际,派遣精锐部队紧随敌后猛击敌人。”
武王说:“敌人知道我要跟踪追击,于是埋伏了精锐士卒,然后假装退却不止,当我军进到伏兵地区时,敌人就回头配合其伏兵向我反击,有的攻我前队,有的击我后队,有的迫近我营垒,因而我军大为恐慌,行列陷于混乱,各自擅离在阵中的位置,对此怎么办?”
太公说:“在这种情况下应把我军分为三队,分向跟踪追击敌人,不要进入伏击圈。在到达敌伏击圈前就要三队同时追到敌人,有的攻击敌人前后,有的攻击敌人两侧,并须严明号令,使士卒疾速进击,敌人必被打败。”
注释:
①霖雨:连续的大雨。
②谁何:指以口令相问答。在警戒区内,每人都用暗号口令以相识别。
③以相号命:通过号令互相联络,传达命令。
④屯:聚。此处指一个驻军单位。
⑤视:底本作“亲”,疑误,据《武经七书直解》校改。
⑥薄:逼近、逼迫,此处指发起进攻。
⑦陷:攻击,冲锋陷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加强警戒,严为防备,这是防止遭敌袭击的一般要求,所谓“以戒为固,以怠为败”。本篇论述了防敌夜袭、防御反击及追击敌人时防止被敌伏击的方法。防敌夜袭的方法是“以戒为固,以怠为败”,设置严密的警戒,在阵地前派出哨兵,事先规定好口令暗号,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敌人前来袭击,见到我戒备森严,无隙可乘,便会撤走。这时敌人“力尽气怠”,是我进行防御反击的极好时机,因此可派出精锐部队,“随而击之”。在追击敌人时,应谨慎从事,避免中敌埋伏。遇到这种情况,应将部队分为三部分,尾随敌后,在尚未到达敌人设伏地域之前,三部分同时发起攻击,即可将敌人击败。
展开阅读全文 ∨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您可能感兴趣...
  • 六韬·文韬·上贤

    上贤,就是尊重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首先论述了君主应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接着论述了应防止“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臣之劳”、“伤庶人之业”等“六贼”。最后阐明对“七害”即七种人应“勿使为将”、“匆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

    796
  • 六韬·武韬·文启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543
  • 六韬·文韬·六守

    六守篇首先论述了国君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用人不当。接着论述了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仁、义、忠、信、勇、谋。并进一步说明应用富之、贵之、付之、使之、危之、事之等六种手段来考察,就能够知道其是否符合这六条标准。然后指出国君必须控制和掌握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三大支柱:农、工、商。最后指出:“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733
  • 六韬·龙韬·立将

    立将篇讲述古代君主任命将帅的仪式和方法,阐明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是将帅领兵作战,责任重大,“社稷安危,一在将军”。因此将帅应做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不轻敌,不冒险,不贱人,不违众,与士卒同甘共苦。二是君主应信任将帅,给以机动指挥的权力。“国不可以从外治,军不可以从中御”,“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242
  • 六韬·龙韬·王翼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704
  • 六韬·龙韬·选将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 ...

    199
  • 六韬·文韬·文师

    《六韬·文韬·文师》是《六韬》的首篇,它通过记述周文王打猎时巧遇姜太公并最终立其为师这一人所共知的故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425
  • 六韬·文韬·明传

    明传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延续国祚传之子孙的要道。首先论述了国家衰亡的原因是“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接着论述了国家兴盛的原因是“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最后指出:“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902
  • 六韬·武韬·三疑

    《六韬·武韬·三疑》是《六韬》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论述了攻强、离亲、散众的策略: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272
  • 六韬·文韬·大礼

    大礼,是君臣之间的行为准则。本篇首先阐明了君臣之间的行为规范:君主应体察下情,普施恩惠;臣下则应服从命令,安分守职。接着从“主位”、“主听”、“主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君主应具备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强调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35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