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庆宣和·花过清明也是客

佚名 〔元代〕
花过清明也是客,客更伤怀。杜宇声三更里破窗外:去来,去来。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一过清明,花儿在枝头上也坐不安稳,何况像我这样风尘异乡的客人!破窗外三更时就听到杜鹃鸟啼鸣,仿佛在向我提醒:“回去吧!回去吧!”一声接着一声。
注释
①杜宇:杜鹃鸟,鸣声如“不如归去”。
②去来:去吧。“来”字语助无义。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客”字入诗殿尾,多成佳句,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座中醉客延醒客”(李商隐)、“梦里不知身是客”(李煜)、“春风合是人间客”(晏几道)、“唤作主人原是客”、“蝴蝶梦魂常是客”(陆游)等等。这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生的一种孤独悲凉的普遍感受。曲中的“花过清明也是客”,正是这样的警策之句。它既点醒了一过清明后百花在枝头留不长久的事实,又是以花及人,说明在此之前,作者已久谙了客中的愁苦滋味。东风作主,春花斗妍,它们至少还没有遭受到命运的摧残;而一旦芳时过去,花儿各自飘零,对于作者来说就不仅仅是同病相怜,而是对生活的无情感到彻底绝望了。所以次句说“客更伤怀”,伤己之外,更兼伤春伤时,这正是“更”字的含意所在。这两句寄托深沉,感情强烈,给人以怵目惊心之感。
“伤怀”的来源还不止一端,除了目击外,尚有耳闻的一面。第三句就推出了“杜宇声”,这一句中又堆砌着三层愁意,一层是杜宇,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李白《宣城杜鹃》),从来是客愁的象征;一层是三更,代表着孤凄无眠;一层是破窗,显示了客境的困苦。三层中以杜宇声为众愁之主。因为它听上去像是在啼唤“不如归去”。四、五两旬就记录了它的鸣声“去来!去来!”这是杜宇催归,又同时是作者心中无望的吁喊。[庆宣和]末两句律为叠句,此处恰恰起了声声催促的加倍作用。作品至此戛然而止,却使人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去来”的凄声。这首小令虽然篇幅短小,但由于注重练意,又融情入景,故将羁旅的客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庆宣和·花过清明也是客》是元朝无名氏创写的一首词。首句既点醒了一过清明后百花在枝头留不长久的事实,又是以花及人,说明在此之前,作者已久谙了客中的愁苦滋味。次句 “客更伤怀”,伤己之外,更兼伤春伤时,这正是“更”字的含意所在。这两句寄托深沉,感情强烈,给人以怵目惊心之感。末两句律为叠句,此处恰恰起了声声催促的加倍作用。该小令虽然篇幅短小,但由于注重练意,又融情入景,故将羁旅的客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您可能感兴趣...
  • 庆宣和·毛氏池亭

    《庆宣和·毛氏池亭》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描绘了观赏观赏毛氏池亭时所见的云影天光、扶疏老树、万柄高荷,展示了一幅“倚楼听雨赏荷图”,动静结合的画面烘托了作者的闲适心境。全曲不着一字写作者的心情,但字字透露出作者的心境,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殊胜。...

    429
  • 【双调】庆宣和

    参议随朝天意可,又受奔波,绰然谁更笑呵呵。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

    71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158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22
  • 清江引·讥士人

    《清江引·讥士人》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针对元代的文人做官丑态的描写,刻画了白吃饭的“米虫”式的士人的庸俗、道貌岸然和狐假虎威的讨厌相,表现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全曲语言幽默,意境深远。...

    392
  • 祝融取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

    968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 ...

    10
  •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 ...

    2
  •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6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