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键将军捏刀管教育,
说道学校里边应该添什么。
首先叫作“公民科”,不知这科教得是什么。
但愿诸公莫性急,让我来编教科书,
做个公民实在弗容易,大家切莫邪邪乎。
第一着,要能受,蛮如猪罗力如牛,
杀了能吃活就做,瘟死还好熬熬油。
第二着,要磕头(初发表时为:先要磕头),先拜何大人,再拜孔阿丘,
拜得不好就砍头,
砍头之际莫讨命,要命便是反革命,
大人有刀你有头,这点天职应该尽。
第三着,莫讲爱,自由结婚放洋屁,
最好是做第十第廿姨太太,
如果爹娘要钱花,几百几千可以卖,
正了风化又赚钱,这样好事还有吗?
第四着,要听话,大人怎讲你怎做。
公民义务多得很,只有大人心理自己懂,
但愿诸公切勿死守我的教科书,
免得大人一不高兴就说阿拉是反动。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纠错
本诗发表于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头》第一期,编入《集外集拾遗》。
本诗是《好东西歌》的姐妹篇,也是政治讽刺诗。
国民党政府的湖南省主席何健,在国民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小学课本增设公民科“的提案。提案中说:“吾国自革新后,物质虽竞趋文明,人心实日即浇薄,既有唯物史观普罗文学以诱惑青年,复有共产党徒实行贼害工农,毒焰所痛,非极至去人伦、绝道德于不止。欲挽狂澜,端赖教育......中小课程,应增设公民科,以保持民族固有道德,而拯已溺之人心”。因此,在编订“公民科”的教科书时,要“尽量采纳中国固有道德,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积极训练”。可见何健提议中小学增设“公民科”,是妄图以封建礼教束缚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为了反共反人民,以巩固他们的统治。
本诗是《好东西歌》的姐妹篇,也是政治讽刺诗。
国民党政府的湖南省主席何健,在国民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小学课本增设公民科“的提案。提案中说:“吾国自革新后,物质虽竞趋文明,人心实日即浇薄,既有唯物史观普罗文学以诱惑青年,复有共产党徒实行贼害工农,毒焰所痛,非极至去人伦、绝道德于不止。欲挽狂澜,端赖教育......中小课程,应增设公民科,以保持民族固有道德,而拯已溺之人心”。因此,在编订“公民科”的教科书时,要“尽量采纳中国固有道德,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积极训练”。可见何健提议中小学增设“公民科”,是妄图以封建礼教束缚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为了反共反人民,以巩固他们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本诗第一句”捏刀管教育“,点明了国民党当局企图以暴力统治和思想统治两手来统治人民的要害。何健是臭名昭著的地方军阀,他何以提出中小学要设”公民科“呢?其实这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它说明了国民党当局实行法西斯统治,除了用钢刀杀人,还用软刀子,就是”奴化教育“。
诗中一开始就说学校里增设这”公民科“十分重要。按照:公民科”的要求,要在党国治下做一个公民实在“弗容易”。如果公民做不成,那就可能被指为反动,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大家“切莫邪邪乎”。邪邪乎,上海话,就是糊里糊涂,毫不经心的意思。
鲁迅深刻的分析了何健的提案,把“公民科”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着,是说“公民科”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民教育成为任其使用的牛马,任其宰割的猪,甚至死了还要熬熬油,极言反动派压榨、宰割人民到了穷凶恶极的地步。
第二着,是说“公民科”中有尊孔的内容,是为了软刀子杀人,使人被杀了也不觉得痛,服服帖帖党奴隶,从而巩固其地位。
第三着,是说“公民科”中有提倡固有道德的内容,其实满口仁义道德,是为了保证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他们反对“自由结婚”,要青年“莫讲爱”,却逼着百姓把女孩卖给他们,使他们有“第十第廿姨太太”。
第四着,是说“公民科”的内容举不胜举,总而言之,要听“大人”的话,就是要唯命是从,“大人怎么说你怎么做”。
“公民科”是否就是这些内容呢?不,“公民科”到底要履行哪些义务呢?“只有大人自己心里懂”。“教科书”虽已包括了四个方面极重要的内容,但公民要遵守的远远不止于此。所以这样的“教科书”也“切勿死守”,只做到了这几条,还可能会使“大人”一不高兴“而指为反动,随时都有非命的危险。
鲁迅在这首诗中,从教育的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深刻揭露了反动教育为反革命政治服务的实质。它告诉人们:反动派不论用钢刀还是软刀,都是那么狠毒。
诗中一开始就说学校里增设这”公民科“十分重要。按照:公民科”的要求,要在党国治下做一个公民实在“弗容易”。如果公民做不成,那就可能被指为反动,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大家“切莫邪邪乎”。邪邪乎,上海话,就是糊里糊涂,毫不经心的意思。
鲁迅深刻的分析了何健的提案,把“公民科”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着,是说“公民科”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民教育成为任其使用的牛马,任其宰割的猪,甚至死了还要熬熬油,极言反动派压榨、宰割人民到了穷凶恶极的地步。
第二着,是说“公民科”中有尊孔的内容,是为了软刀子杀人,使人被杀了也不觉得痛,服服帖帖党奴隶,从而巩固其地位。
第三着,是说“公民科”中有提倡固有道德的内容,其实满口仁义道德,是为了保证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他们反对“自由结婚”,要青年“莫讲爱”,却逼着百姓把女孩卖给他们,使他们有“第十第廿姨太太”。
第四着,是说“公民科”的内容举不胜举,总而言之,要听“大人”的话,就是要唯命是从,“大人怎么说你怎么做”。
“公民科”是否就是这些内容呢?不,“公民科”到底要履行哪些义务呢?“只有大人自己心里懂”。“教科书”虽已包括了四个方面极重要的内容,但公民要遵守的远远不止于此。所以这样的“教科书”也“切勿死守”,只做到了这几条,还可能会使“大人”一不高兴“而指为反动,随时都有非命的危险。
鲁迅在这首诗中,从教育的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深刻揭露了反动教育为反革命政治服务的实质。它告诉人们:反动派不论用钢刀还是软刀,都是那么狠毒。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别诸弟三首
其一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其二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 ...
- 247
-
替豆萁伸冤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 522
-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 4
-
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 1
-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 4
-
无题二首·其二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 954
-
哀范君三章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 13
-
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 2
-
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 2
-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 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