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叨叨令·黄尘万古长安路

佚名 〔元代〕
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老了人也么哥!老了人也么哥,英雄尽是伤心处。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自古以来,去长安的路上,黄尘滚滚,车马不绝,尽是求取功名的人。北邙山上那些帝王将相的坟墓,残碑断碣,荒草萋萋。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是何等不可一世。到头来只落得兵败垓下,自刎乌江。邯郸道上客店中的卢生,在睡梦中享尽荣华富贵,醒来时主人的黄粱米饭还没有蒸熟,只见窗外森森古木在一片落照之中。人都老了,人都老了,怎能不让人为人世沧桑、英雄失落而伤感呢!
注释
⑴正宫:宫调名。叨叨令:曲牌名,属正宫。
⑵邙(máng)墓:指邙山之上埋葬着王侯将相的坟墓。邙山,指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⑶乌江渡:指在楚汉之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逃到乌江江畔,拒绝渡河拔剑自刎而死。
⑷邯郸树: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卢生在邯郸旅舍的黄粱一梦。
⑸也么哥:句末感叹词,无义。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千百年来,去京城求功名的总是络绎不绝,殊不知,佼佼功名也好,赫赫勋业也好,荣华富贵也好,都逃脱不了“荒冢一堆草没了”(《红楼梦》中《好了歌》)的命运。于是作者写下了这曲叹世伤怀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作者在曲中思索人生,探索存在价值,抒发对短暂人生的痛惜及对功名难就的感慨。“黄尘万古长安路”,长安自古繁华,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此,历来是求取功名富贵之人争相奔赴之地。“黄尘”说明这条康庄大道上车马滚滚,“万古”说其历时久远,人们千秋万代未曾改变过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帝王将相生前何等尊荣气派,而死后不过三尺石碑一抔黄土,何等凄惶。当年项羽功名盖世到头来只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折碑三尺”“西风一叶”将视角落于微观,与往昔宏大的场景对比,写出衰微凄切的独特感受。“邯郸”引用卢生的典故,落第卢生途经邯郸住宿,在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在断气之时卢生一惊而醒,周围的一切如故,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卢生因而大彻大悟,人生百年不过如此。如今卢生早已不在,只有夕阳照着邯郸古树。于永恒与短暂、静穆与虚华的对照之中,透露出深深的哀痛之情。即便是王侯将相、盖世英雄这样的非凡人物,也不过落了“荒芜一丘草没了”的命运,何况世间凡人,纵然争取到了功名勋业,短暂一生一闪而过,也不过如黄粱一梦。“老了人也么哥,老了人也么哥”,重叠咏叹,有“哀吾生之须臾”(苏轼《前赤壁赋》)之感,“托遗响于悲风”(苏轼《前赤壁赋》)之意,读之不禁与作者一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英雄尽是伤心处”一句,作者以英雄自比,亦是为群体发声,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伤心”可见作者的态度,作者并非反对奔赴“长安路”追求功名富贵,而是感叹人世匆忙,“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而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典论·论文》),不难读出作者的历史幻灭感与人生虚无感。此曲是作者作为个体生命,在压抑下的发出的叹息。“昔”与“今”的重叠印象,“有”与“无”的物象交织,“永恒”与“短暂”的存在对比,读此曲,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的游历,使得读者亦萌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渺小之感,不禁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您可能感兴趣...
  • 叨叨令·道情

    《叨叨令·道情》是元代散曲作家邓玉宾创作的一支散曲。邓玉宾存世作品中有四首《叨叨令·道情》,都是劝诫世人向道的。...

    3
  •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3
  • 叨叨令·绿杨堤畔长亭路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情景相生的长亭送别图。全曲七句,除五六两句按律重复外,可以说每一句都代表了别行的一段痛苦的历程。首句叙明了别离的地点,带出了春天的节令,句中虽无人物和动作的出现,却代表了离别双方顺着绿杨堤岸来到长亭的全程。...

    827
  • 叨叨令·悲秋

    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依然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零哨,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落。睡不着也末哥,睡不自也末哥,孤孤另另单枕上迷颩模登靠。...

    207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159
  • 王恕廉介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253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26
  • 清江引·讥士人

    《清江引·讥士人》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针对元代的文人做官丑态的描写,刻画了白吃饭的“米虫”式的士人的庸俗、道貌岸然和狐假虎威的讨厌相,表现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全曲语言幽默,意境深远。...

    395
  • 祝融取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

    989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 ...

    3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