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郁苍连,抱岭环川。成林古柏势参天。百里荒原青一点。愈见森然。
碑石付荒烟,唐宋无传。茫茫禹甸几千年。汉武驱胡勋尚在,安用求仙。
庙貌仰崔巍,孙子宜其。四万五千万有奇。物本乎天人本祖,无限低徊。
民族惧沦夷,扫墓何为?玄黄涿鹿尚余威。不是人穷才念祖,祖武依稀。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平韵54字。谒:一般指下对上、幼对长的拜见。黄陵:轩辕黄帝相传是华夏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他的陵墓简称黄陵。黄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原中部县)城北的桥山上(故又称桥陵),陵下有沮水流过。陵高3.6米,周围48米。墓前有碑亭,唐宋年间的已经无存,留下的仅为明、清两代人所建,如明嘉庆唐铸所题“桥山龙驭”;清毕沅题“古轩辕黄帝桥陵”等。陵南有座高大的土台,相传是汉武帝征朔方回来时祭奠黄帝和求仙所用。
②郁苍:郁郁苍苍,树木苍翠繁盛貌。
③抱岭环川:指黄帝陵在桥山之上、沮水之滨。
④参天:高入天空。
⑤森然:肃穆、森严貌。
⑥荒烟:历年久远,人烟荒芜。
⑦禹甸:指中国的疆域。《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郑玄笺云:“禹治而丘句之”、“六十四井为甸,甸方八里。”丘甸之,即分成丘、甸,四丘为甸。以后称中国的疆域为禹甸。
⑧汉武驱胡勋尚在,安用求仙:黄陵前有汉武求仙台。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一前87年)颇具文治武功,他曾多次远征朔方,北驱匈奴。元封元年10月,率军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归征时祭陵求仙,以求长生不老。胡,古代时中国北部、西部各族的泛称。安:何必,用于反问句式。
⑨庙貌:指陵庙中的塑像。崔巍:雄伟高大貌。
⑩孙子宜其:子孙繁盛,后继有人。《诗经·周南·螽斯》:“宜其子孙,振振兮。”
⑪有奇:有零数。奇,零数。
⑫物本乎天人本祖:万物都是天生的,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⑬沦夷:灭亡之意。
⑭玄黄涿鹿:玄黄,指流血的战争。《易·乾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涿鹿:古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时,蚩尤最为暴并作乱,不用帝命,于是轩辕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
⑮祖武依稀:黄帝的光辉业绩仿佛依然存在。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平韵54字。谒:一般指下对上、幼对长的拜见。黄陵:轩辕黄帝相传是华夏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他的陵墓简称黄陵。黄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原中部县)城北的桥山上(故又称桥陵),陵下有沮水流过。陵高3.6米,周围48米。墓前有碑亭,唐宋年间的已经无存,留下的仅为明、清两代人所建,如明嘉庆唐铸所题“桥山龙驭”;清毕沅题“古轩辕黄帝桥陵”等。陵南有座高大的土台,相传是汉武帝征朔方回来时祭奠黄帝和求仙所用。
②郁苍:郁郁苍苍,树木苍翠繁盛貌。
③抱岭环川:指黄帝陵在桥山之上、沮水之滨。
④参天:高入天空。
⑤森然:肃穆、森严貌。
⑥荒烟:历年久远,人烟荒芜。
⑦禹甸:指中国的疆域。《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郑玄笺云:“禹治而丘句之”、“六十四井为甸,甸方八里。”丘甸之,即分成丘、甸,四丘为甸。以后称中国的疆域为禹甸。
⑧汉武驱胡勋尚在,安用求仙:黄陵前有汉武求仙台。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一前87年)颇具文治武功,他曾多次远征朔方,北驱匈奴。元封元年10月,率军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归征时祭陵求仙,以求长生不老。胡,古代时中国北部、西部各族的泛称。安:何必,用于反问句式。
⑨庙貌:指陵庙中的塑像。崔巍:雄伟高大貌。
⑩孙子宜其:子孙繁盛,后继有人。《诗经·周南·螽斯》:“宜其子孙,振振兮。”
⑪有奇:有零数。奇,零数。
⑫物本乎天人本祖:万物都是天生的,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⑬沦夷:灭亡之意。
⑭玄黄涿鹿:玄黄,指流血的战争。《易·乾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涿鹿:古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时,蚩尤最为暴并作乱,不用帝命,于是轩辕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
⑮祖武依稀:黄帝的光辉业绩仿佛依然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1937年7月17日,即距日本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后的10天,谢老肩负新的使命,从延安出发赴甘肃兰州开办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后改称八路军)办事处(后简称八办),出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驻兰州代表,其任务是通过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推动西北地区国共合作的发展,实现西北的全面抗战。7月20日,因渡河困难,谢老一行的车队在陕西中部县受阻。7月21日,在连续几天的阴雨后天气放晴,谢老拜谒黄陵,第二天又游了黄帝庙,于是写下了《谒黄陵》这首词。词的主题与谢老肩负的使命密切相关,登陵观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对黄帝陵悠久历史和丰功伟绩的歌颂,召唤中华民族继承历史上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团结一致,拯救民族的危亡,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第一首词的上片,像一组由下至上、由近及远的电影镜头。切割摇转地把黄陵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物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黄陵下临沮水,上为桥山环抱,成林古柏,苍翠繁茂,直插云霄,让人强烈感受到郁苍挺立、森严肃穆的气象和氛围,由衷升腾起一种崇敬之情。特别是“百里荒原青一点”一句,像是乘飞机从空中鸟瞰黄陵这块百里荒原上难得的风水宝地,视角独特,气魄宏大,道别人所不能道,强化了环境的气势,产生了崭新的美学效果。下片写黄陵历史遗迹的悠久和光辉。先说唐宋时代的碑石,由于年代久远,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华夏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还是可以在此地得到证明,陵前的那个土丘相传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求仙台。由求仙台引发,使作者想到:汉武帝早年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他曾多次远征朔方,北驱匈奴,为反对胡人对中国的侵略,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到了晚年却大肆封禅、祀神求仙,企图求得永生世上的长生不老药。“汉武驱胡勋尚在,安用求仙?”意思是说,汉武帝虽然已经死去了近两千年,但他反对侵略的丰功伟绩却留给后世,与他生命相比可以说是不朽的。既然如此,汉武帝是不需求仙以求长生不老的。即他人为地欲求自己生命的永存,他没有也不可能得到,但他为中华民族所创立的伟业却永远载人史册,流传至今,光照后世。第一首词全由外在景物引发,景情一体,自然贴切,深刻感人,余味无穷。
如果说第一首主要是写黄帝历史遗迹的悠远,那末第二首主要是写黄帝历史功德的高尚。上片起句不凡,“崔巍”已够雄伟高大,又加上一个“仰”字,更显得崇高,由衷产生一种仰慕之情。接着引入《诗经·周南》的典故,非常恰当地说明了黄帝子孙兴盛,后继有人,这是民族繁衍的基础,又是民族发达的象征,一直到今天中华民族人口发展到占人类四分之一的泱泱大国。这也就是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始祖,从来不曾被外人消灭、历代兴盛不衰的伟大所在。由此作者想到,万物都是天生的,人也有他的祖先,因此绝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既然今日来拜谒,便留恋而不忍离去。词到此似乎已经完结。下片由“无限低徊”的感情冲击,神笔一荡,提出:“民族惧沦夷,扫墓何为?”既是“无限低徊”不忍离去感情的继续,又是前片感情的开拓和深化,第一首中洋溢的欢快心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满腔悲愤,较第一首的感情更加恳切和沉重,提出一个民族最惧怕的是被消灭,知道如此,今天又何必来扫墓。也就是说,如今中华民族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今天来谒陵,为了使中华民族不致被灭绝,就是要起而挽救它的危亡。这一反问很有深度和力量,像重锤一样敲击每一个谒陵人的心灵,唤起民族的觉醒。“玄黄涿鹿尚余威”以下三句,是继续写黄陵本身,颂扬黄帝当年血战涿鹿、除灭反叛的历史功绩,现在仍显示着它的余威,中华民族不是在穷途末路上才想起自己祖先的传统,而抗暴反侵略传统一直在激励后人,即中华民族是容不得任何人在自己的疆域之内进行侵略,乱施血腥蹂躏的,胜利最后一定属于具有反侵略光荣传统的中华民族。
这是一首谒陵咏古词,句句是咏古,字宇在传情,说的是过去,想的是今天,上下几千年,咏古论今,任想像的翅膀驰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不管是玄黄涿鹿,还是汉武驱胡,一条反侵略的历史红线,把黄帝的光荣历史、当今民族的危亡、将来反侵略的必胜结局巧妙地融和在一起,迅速唤起了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使命感,给人以教育启迪,让人强烈奋起,并获得一种巨大的鼓舞和前进的力量。这正是这两首词的美学价值所在,其中没有丝毫的说教和宣传气味,却洋溢着崇尚祖国历史,热爱当今生活的真情实感,是一切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所不可企及的。它在历史和现实的交会点上给人们以最大的艺术享受。
如果说第一首主要是写黄帝历史遗迹的悠远,那末第二首主要是写黄帝历史功德的高尚。上片起句不凡,“崔巍”已够雄伟高大,又加上一个“仰”字,更显得崇高,由衷产生一种仰慕之情。接着引入《诗经·周南》的典故,非常恰当地说明了黄帝子孙兴盛,后继有人,这是民族繁衍的基础,又是民族发达的象征,一直到今天中华民族人口发展到占人类四分之一的泱泱大国。这也就是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始祖,从来不曾被外人消灭、历代兴盛不衰的伟大所在。由此作者想到,万物都是天生的,人也有他的祖先,因此绝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既然今日来拜谒,便留恋而不忍离去。词到此似乎已经完结。下片由“无限低徊”的感情冲击,神笔一荡,提出:“民族惧沦夷,扫墓何为?”既是“无限低徊”不忍离去感情的继续,又是前片感情的开拓和深化,第一首中洋溢的欢快心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满腔悲愤,较第一首的感情更加恳切和沉重,提出一个民族最惧怕的是被消灭,知道如此,今天又何必来扫墓。也就是说,如今中华民族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今天来谒陵,为了使中华民族不致被灭绝,就是要起而挽救它的危亡。这一反问很有深度和力量,像重锤一样敲击每一个谒陵人的心灵,唤起民族的觉醒。“玄黄涿鹿尚余威”以下三句,是继续写黄陵本身,颂扬黄帝当年血战涿鹿、除灭反叛的历史功绩,现在仍显示着它的余威,中华民族不是在穷途末路上才想起自己祖先的传统,而抗暴反侵略传统一直在激励后人,即中华民族是容不得任何人在自己的疆域之内进行侵略,乱施血腥蹂躏的,胜利最后一定属于具有反侵略光荣传统的中华民族。
这是一首谒陵咏古词,句句是咏古,字宇在传情,说的是过去,想的是今天,上下几千年,咏古论今,任想像的翅膀驰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不管是玄黄涿鹿,还是汉武驱胡,一条反侵略的历史红线,把黄帝的光荣历史、当今民族的危亡、将来反侵略的必胜结局巧妙地融和在一起,迅速唤起了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使命感,给人以教育启迪,让人强烈奋起,并获得一种巨大的鼓舞和前进的力量。这正是这两首词的美学价值所在,其中没有丝毫的说教和宣传气味,却洋溢着崇尚祖国历史,热爱当今生活的真情实感,是一切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所不可企及的。它在历史和现实的交会点上给人们以最大的艺术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 9
-
浪淘沙·昨夜
昨夜立空廊。月地流霜。影儿一半是衣裳。如此天寒如此瘦,怎不凄凉。昨夜枕空床。雾阁吹香。梦儿一半是钗光。如此相逢如此别,怎不思量。...
- 816
-
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 5
-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 2
-
浪淘沙·野宿近荒城
《浪淘沙·野宿近荒城》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借景抒情,由描述野宿孤寂入手,抒发无限怅惘之情。下片写身世之感和此刻的凄清孤独,寒夜难眠。全词质朴无华,既衬托了离情的哀伤,又使所抒之情柔而有骨,真挚感人,充分体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 120
-
浪淘沙·自题庚子秋词后
华发对山青,客梦零星,岁寒濡呴慰劳生。断尽愁肠谁会得?哀雁声声。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冰。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
- 169
-
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赠杨梅者为赋赠
《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赠杨梅者为赋赠》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作者重在赋杨梅及感怀故人寄赠之意;下片借前人作比,叹自己之老景凄凉,并由食杨梅,想到了自己亡妾生前的种种情景。...
- 0
-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 4
-
浪淘沙·帘幕燕双飞
帘幕燕双飞。春共人归。东风恻恻雨霏霏。水满西池花满地,追惜芳菲。回首昔游非。别梦依稀。一成春瘦不胜衣。无限楼前伤远意,芳草斜晖。...
- 3
-
浪淘沙·有感
无谓两眉攒。风雨春寒。池塘小小水漫漫。只为柳花无一点,忘了临安。何许牡丹残。客倚屏看。小楼面面是春山。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带阑干。...
- 0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