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榆钱

周亮工 〔明代〕
苇屋萧条别样贫,交情偏见雨痕新。
莫惭逋券谁相答,点点榆钱浪掷人。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苇屋空荡荡的还漏雨,极其简陋,天下了雨,不见友人过访。
不必为无人代偿欠债而感到羞惭了,我正有点点榆钱在白白地送人呢。
注释
1.苇屋:用芦苇为屋顶的房子。别样:格外。
2.“交情”句:用杜甫《秋述》诗序的典故:“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以旧雨、新雨分别比喻故人与新交,也以二者的对比说明交情的厚薄。
3.逋(bū)券:欠债的凭证。谁相答:意谓谁能答应还债。答,原义为应对,此指代偿债券。
4.浪掷人:意指慷慨地随便扔给人(指欠债的穷苦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本草纲目·木部二》说: “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榆钱长在春季,可知此诗作于某年的春日。当时诗人家居寂寞,见“似钱”的榆荚,联想到自己无力偿还欠债,便戏谑地借榆钱自我解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一、二句先写屋内的情况。想来家徒四壁,故空荡荡的,显得毫无生气。 “别样贫”,即格外贫,此三字承上启下。承上,补足“萧条”之意,说明确是一无所有,穷得超出人想象之外;启下,引出次句与“别样贫”有关的描写。次句用杜甫《秋述》诗序的典故,此反语,言苇屋漏雨,见其简陋。所谓“交情偏见雨痕新”,是说天下了雨,不见友人过访。 “偏见”二字意在强调,当时正最需要友情的温暖,却偏不见友人到来,真是“一贫一富,乃见交态”(《汉书·郑当时传》),足见世态之炎凉了。“雨痕新”三字,同时又透露出茅屋漏雨的情况。诗人弛守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破尾中,处境本已不堪,这时又想起了欠债待还之事,不用说,心情一定更为沉重了。
三、四句转写屋外。诗人推开大门,挂满枝头、正在飘落的榆钱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他便不无苦涩地进行自我宽解:从今以后,再也不必为无人代偿欠债而感到为难、羞惭了,我正有点点榆钱在白白地送人呢。诗人并不是不知道榆钱似钱而非钱,却偏要将它作真钱来看待,以榆钱的“浪掷人”表明自己的“富有”,说明自己有力量偿还债券,不难想见其内心有何等的苦涩了。
此诗前两句中用典,句意生涩,书卷气颇重。后两句虽然仍是落魄士子口吻,但正话反说,幽默中藏有无限酸辛。作者说过:“夫诗以言情性也。”若无深切的生活体验,是难于以看似旷达、超睨之态写出自己穷愁潦倒的处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周亮工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原名亮,谱名为圻,字元亮,又字伯安(又作百安、白安),号栎园,别号减斋、陶庵、栎下生、太白学人、偶遂堂主人等。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中国清代官员、文学家、篆刻家、书画鉴藏家。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次年成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入清后,任两淮盐法道、淮扬海防道兵备参政、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后屡次被劾论死,又遇赦。...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