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水调歌头·送信守王桂发

辛弃疾 〔宋代〕
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送别酒宴虽已结束,但不要急于离去,请再少坐叙谈。您为人谦和敦睦,一朝分别,很让人想念。对您的为人政绩,不仅士绅辈情有独钟,就连普通老百姓也感谢留恋王太守,说起来都泪流不止。水至清则无鱼,因您一身都是和气,因此上下关系融洽,得到大家的爱戴。
祝愿您到朝廷担任要职,说不定走在半路上就会接到任命诏书。我年龄已大,身体多病,不能饮酒,还妨碍别人畅饮,这事让我发愁。请您经常和我通信,以保持友情。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水调歌头·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⑵送信守王桂发:一作“送太守王秉”。信守,信州太守。王桂发,名秉。唯《广信府志·职官志》中未及其人,其守信州之年月亦别无可考。
⑶“重挽”句:苏轼《庆源宣义王丈人,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遇吏民如家人,人安乐之。既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放怀自得。有书来求红带,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请黄鲁直、秦少游各为赋一首,为老人光华》:“妻啼儿号刺史怒,时有野人来挽须。”言与民众关系和谐密切。使君,指王桂发。挽须:捋胡须,亲切无间状。
⑷我辈情钟:谓感情专一。《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⑸“父老”句: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此处借以称赞王桂发在信州有善政,得民心。尹,古代官的通称。这里指王桂发。
⑹渠:他,指王桂发。
⑺“秋水”二句:语本东方朔《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⑻清阙:指朝廷。
⑼黄阁:谓中书门下省,为丞相理政处。
⑽紫枢:指枢密院,为国家的军事首脑机关。
⑾拜除:拜官,授职。书:指诏书。
⑿“多病”句:反用陈师道《赠王聿修商子常》“畏病忍狂妨痛饮”诗意。
⒀余:我。作者自称。
⒁草堂:古代文人避世隐居处称为草堂,这里指作者所居带湖宅第。无:相当于“否”。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王桂发何时任信州太守,《广信府志·职官志》没有记载,故此词作年难以确定。词中有“多病妨人痛饮”句,与《最高楼·相思苦》语意正相同,疑作于同时。辛弃疾寓居带湖期间,信州太守更替大都可考,唯淳熙末之二三年空缺,可推断王桂发任信州太守当在此际。因此,这首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送别词。当时作者闲居上饶,信守王桂发为其父母官,估计是任满去职,故赋词相送,以表达作者对王的敬重与依恋。
全词以“屈指吾生余几”句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王桂发深得民心,理应升迁。词从别宴写起。酒罢人行,这是常理,而作者却说“酒罢且勿起”,起笔便出人意外,接以“重挽使君须”,则更不寻常。使君,这里指太守。作为一州之长,谁不敬畏,有谁斗胆敢挽其须。有意思的是,不仅有人敢挽,而且可以“重挽”,则太守与民众之亲密无间可想而知。了了数字,一个爱民如子的太守形象便写出来了。“一身都是和气”二句紧承上文,写王桂发的和蔼可亲。“我辈情钟休问”三句写王桂发深受乡绅尤其是父老的爱戴。“父老田头说尹”,言其有口皆碑,备受夸赞;“泪落独怜渠”,一“泪”一“怜”,进一步坐实了王桂发和民众休戚与共的关系,表现出他深得民心。接下去两句说王桂发深得民心主要在于为政宽猛适度,宽则得众。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作者在这里虽然只引用了前一句,却能使人马上联系起后一句。这和他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人们便马上联想起后一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很相似,不同的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顺承,借表彰孙权贬抑刘琮之流的投降派;而此处则多了一个转折,不是批评王桂发“至察无徒”,而是说他由于汲取了“水至清则无鱼”的教训,宽以待人,对民众不苛求,所以能得民心。中国人相信好人必有好报,清官廉吏应得受到朝廷重用。“望清阙”五句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是上片所写内容合乎逻辑的发展,也是作者对王桂发的良好祝愿,愿其早日升迁。
“屈指吾生余几”以下五句为第二部分,写作者的现状与希望。其中前三句是说自己年老多病,来日无多,又因病止酒,使他很愁苦,把话题引开。但稍纵即收,马上又回到送别上来,写别后对王桂发的相思之情,而结句以询其可否寄书以慰寂寥出之,语气非常婉转客气,甚是得体。词的结尾非宕开即绕回,而这五句词旋放旋收,放得自然,收得巧妙,深得收纵自如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
您可能感兴趣...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349
  • 水调歌头·舟次感成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度,各对一灯红。...

    2
  • 水调歌头·长镵白木柄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2
  • 水调歌头·百年复几许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2
  •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为公饮,须一日, ...

    77
  •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 ...

    574
  •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864
  •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用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 “杯,汝来前”的散文笔法,借形与神的对话,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欲回归田园却又不能潇洒而去的矛盾心情。全词用典自然,不露痕迹。...

    748
  •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玉华诗老闲适隐逸生活,抒写了词人向往大自然,羡慕隐士生活的心愿。全词明快飘逸,表现了词人一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产生的旷达欢快的心情。...

    2
  •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饮酒佯狂,不拘礼法;下阕写狂饮任性的原因:官小位卑,穷困潦倒,心情沉闷无以发泄,只有与故旧饮酒消愁,表现了诗人出入史馆时的心情。全词清新疏快,意味深长。...

    16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