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先生自以为没有封侯的骨相,所以不慕荣利,隐居于幽静的林塘。
家里藏有几千卷珍贵图书,辛勤校勘已有三十年时光。
四海之内虽然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都汲汲于功名没有先生高尚,也不为先生欣赏。先生高卧茅庵之中,而今已经满头白霜。
如果拿襄阳故老来相比,先生是真正的隐士,有着和庞德公始终不入州门的崇高声望。
注释
1.寄隐居士:一作“寄饶葆光”。饶葆光,《苕溪渔隐丛话》载其与潘大临相熟,老死布衣,其余事迹未详。
2.先生:别本作“处士”。骨相:古人认为可从人的骨骼相貌中推论人的命运。《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微时,有相者谓之曰:‘君燕颔虎颈,是封候骨相。’”
3.卜居:古人选择住所,必先占卜吉凶,故称为“卜居”。
4.玉唾:即玉书据《拾遗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阙里人家”后世因称玉书为珍贵之书。
5.韦编:古代以皮绳编缀竹简,故称“韦编”。《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6.青眼:用眼正对,表示好感,比喻对人重视。《晋书·阮籍传》载,阮籍能为青白眼,见鄙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来见,对以青眼。
7.襄阳耆旧:襄阳的故老。晋代习凿齿有《襄阳耆旧传》,录高士多人。
8.庞公:即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岘山南,足不入州县。《襄阳耆旧传》载其事迹。
先生自以为没有封侯的骨相,所以不慕荣利,隐居于幽静的林塘。
家里藏有几千卷珍贵图书,辛勤校勘已有三十年时光。
四海之内虽然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都汲汲于功名没有先生高尚,也不为先生欣赏。先生高卧茅庵之中,而今已经满头白霜。
如果拿襄阳故老来相比,先生是真正的隐士,有着和庞德公始终不入州门的崇高声望。
注释
1.寄隐居士:一作“寄饶葆光”。饶葆光,《苕溪渔隐丛话》载其与潘大临相熟,老死布衣,其余事迹未详。
2.先生:别本作“处士”。骨相:古人认为可从人的骨骼相貌中推论人的命运。《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微时,有相者谓之曰:‘君燕颔虎颈,是封候骨相。’”
3.卜居:古人选择住所,必先占卜吉凶,故称为“卜居”。
4.玉唾:即玉书据《拾遗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阙里人家”后世因称玉书为珍贵之书。
5.韦编:古代以皮绳编缀竹简,故称“韦编”。《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6.青眼:用眼正对,表示好感,比喻对人重视。《晋书·阮籍传》载,阮籍能为青白眼,见鄙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来见,对以青眼。
7.襄阳耆旧:襄阳的故老。晋代习凿齿有《襄阳耆旧传》,录高士多人。
8.庞公:即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岘山南,足不入州县。《襄阳耆旧传》载其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谢逸屡举进士不第,后归隐。此诗应为诗人归隐后的与人共勉之作,诗中歌颂的这位隐者,其实也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他ト居幽僻之地,读书问学,与世无争,不知老之将至。与封建时代失意的读书人一样,诗人就是这样寻得自我解脱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诗描写了一位隐士的形象,但笔墨简炼,具有传神写真之妙。唐代的韩愈、孟郊之流,喜欢用诗歌来描写人物,尤好表现与他们同调的人物,即那些奇崛放旷、独立特行之士。但他们主要是运用古体歌行来写人。黄庭坚继承了这一传统,但他在古体之外,又尝试用律诗来描人物形象。谢逸此诗即是学黄庭坚而得其神髓的佳作。律诗篇幅有限,不能像古体那样铺叙,故只能略去细部,以大笔勾勒与侧面烘染来传达其神韵风采,尺幅之中,神采毕现,此诗堪当此评。
首联从“骨相”写到“居处”。首句谓先生无封侯之相,善意的嘲弄中,包含着对他绝意仕进的风骨的赞颂。此处用典,反其意。封侯无望,却因此而有林泉之乐失之东隅,未始不能收之桑榆,故次句写其居处之幽胜,语本杜甫《ト居》:“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ト林塘幽。”
颔联承“居处”写家中藏书之富,接写主人校读典籍之勤,沉潜学问之久。这有点扬雄的味道,扬子闭门校书,自甘寂寞所谓“寂寂寥寥扬子居,岁岁年年一床书”(卢照邻《长安古意》)。
颈联表现世人侧目,我自高卧的高蹈遗世之态,是颔联的进一步生发。写藏书与世态是侧面烘染,正是对他贫贱自守读书自娱、孤高不群的品格的衬托。前者以藏书衬托其好学,以“几千”对“三十”,是陪衬。后者以世态衬托其高行,“四海”对“一庵”,突出其超脱流俗是反衬。
尾联以庞德公之故实总写其品行志节。皇甫谧高士传载汉末襄阳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后入鹿门山不归。写庞公正是以古喻今,是对主人的一种映衬。所谓“独苦”,“只有”,与以上所写的孤高独行是一脉相承的。
全诗不啻是一幅生动的林泉高逸图,但它略去了一切琐碎细节,突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故有简笔传神之妙。其实这种精神境界也正是诗人的夫子自道。对照此诗所写的隐士合若符节,不难看出诗人与隐士的声气相通。
谢逸之诗深受黄庭坚称赏,引为同调,说明二人之诗有相通之处。事实上谢诗学黄的痕迹是很明显的,此诗即为一例。
首联从“骨相”写到“居处”。首句谓先生无封侯之相,善意的嘲弄中,包含着对他绝意仕进的风骨的赞颂。此处用典,反其意。封侯无望,却因此而有林泉之乐失之东隅,未始不能收之桑榆,故次句写其居处之幽胜,语本杜甫《ト居》:“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ト林塘幽。”
颔联承“居处”写家中藏书之富,接写主人校读典籍之勤,沉潜学问之久。这有点扬雄的味道,扬子闭门校书,自甘寂寞所谓“寂寂寥寥扬子居,岁岁年年一床书”(卢照邻《长安古意》)。
颈联表现世人侧目,我自高卧的高蹈遗世之态,是颔联的进一步生发。写藏书与世态是侧面烘染,正是对他贫贱自守读书自娱、孤高不群的品格的衬托。前者以藏书衬托其好学,以“几千”对“三十”,是陪衬。后者以世态衬托其高行,“四海”对“一庵”,突出其超脱流俗是反衬。
尾联以庞德公之故实总写其品行志节。皇甫谧高士传载汉末襄阳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后入鹿门山不归。写庞公正是以古喻今,是对主人的一种映衬。所谓“独苦”,“只有”,与以上所写的孤高独行是一脉相承的。
全诗不啻是一幅生动的林泉高逸图,但它略去了一切琐碎细节,突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故有简笔传神之妙。其实这种精神境界也正是诗人的夫子自道。对照此诗所写的隐士合若符节,不难看出诗人与隐士的声气相通。
谢逸之诗深受黄庭坚称赏,引为同调,说明二人之诗有相通之处。事实上谢诗学黄的痕迹是很明显的,此诗即为一例。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醉桃源·雪
晨光晓色扫檐晶。寒斋蝶梦惊。乱飘鸳瓦细无声。游扬柳丝轻。书幌冷,竹窗明。柴门只独扃。一尊浊酒为谁倾。梅花相对清。...
- 0
-
渔家傲·秋水无痕清见底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鲙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 0
-
西江月·宝柱横云雁影
宝柱横云雁影,朱弦隔叶莺声。风生玉指晚寒清。官样轻黄袖冷。饮罢尚留余意,曲终自有深情。归来江上数峰青。梅水横斜夜永。...
- 0
-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 1
-
西江月·送朱泮英
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入关意气喜生风。年少胸吞云梦。金阙日高露泣,东华尘软香红。争看荀氏第三龙。春暖桃花浪涌。...
- 3
-
点绛唇·金气秋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 5
-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 4
-
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 2
-
社日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清欢唯煮茗,美味祇羹芹。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 999
-
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
暄风迟日春光闹。蒲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 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