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青春客里休,半生赢得一生愁。
与人会饮从沉醉,是处无家且浪游。
海气夜迷灯火市,江风凉入管弦秋。
不知一枕羁人梦,更上谁家旧酒楼?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青春匆匆在客居中流走,半生到此赢来一生穷愁。
与人聚饮任从喝得大醉,这里没有我的家且漫游。
夜晚海雾迷失市里灯火,江风融入乐曲时值凉秋。
不知今夜一枕客居孤梦,更会登上谁家的旧酒楼。
注释
⑴南台:在福州市南门外,临闽江,民居鳞次栉比,甚为繁盛。题壁:在墙壁上题诗。
⑵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青春:指少壮之年。
⑶从:随它,任它。
⑷是处:此处。浪游:漫游,随意游荡。
⑸海气:海面上的雾气。迷:迷蒙。
⑹“江风”句:谓在秋天清凉的江风中飘着管弦的音乐声。管弦,泛指乐器。
⑺一枕:一夜。羁人:客居在外的人。
青春匆匆在客居中流走,半生到此赢来一生穷愁。
与人聚饮任从喝得大醉,这里没有我的家且漫游。
夜晚海雾迷失市里灯火,江风融入乐曲时值凉秋。
不知今夜一枕客居孤梦,更会登上谁家的旧酒楼。
注释
⑴南台:在福州市南门外,临闽江,民居鳞次栉比,甚为繁盛。题壁:在墙壁上题诗。
⑵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青春:指少壮之年。
⑶从:随它,任它。
⑷是处:此处。浪游:漫游,随意游荡。
⑸海气:海面上的雾气。迷:迷蒙。
⑹“江风”句:谓在秋天清凉的江风中飘着管弦的音乐声。管弦,泛指乐器。
⑺一枕:一夜。羁人:客居在外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该诗作于咸丰五年(1855)秋天。诗人已近中年,却三应乡试不中,又家世贫寒,生计维艰。诗人客居福州,浪游南台,穷愁潦倒,应友人之邀登酒楼会饮,感念自身遭际,即兴在墙壁上题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南台在福州南门外,市面繁华热闹。这喧嚷嘈杂的闹市,反而使心绪不佳的诗人倍添客游的困顿落寞之感。全诗一气呵成,紧紧围绕一“愁”字下笔,将羁旅惆怅、仕途坎坷的悲慨,抒写得淋漓尽致。
前两联由自己半生浪游,写到这次又在客中应邀登上酒楼会饮。“忽忽青春客里休,半生赢得一生愁。”意谓自己的大好年华,全在天涯羁旅中度过,看来此生再也无望定居享乐了。“忽忽青春”既是说青春易逝,更是说自己从未体验过青春的欢乐,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多愁善感的中年。“半生赢得一生愁”,谓自己忽忽而过的青春时期,早已品尝到他人一生所遇的愁苦;又可谓自己前半生的困顿,已预示着一生的潦倒。无论如何,诗人饮酒时满腹愁肠,欲借酒消愁,更因酒添愁。“与人会饮从沉醉,是处无家且浪游。”承“愁”意,谓自己既已愁肠纠结,何妨应人所邀,参与会饮,借酩酊醉意麻痹身心,暂得排遣。虽说这里并不是自己的故乡,但已然处处无法安居,又何妨暂且在这里浪游,消磨岁月。“从沉醉”“且浪游”语似旷达,实则更显深挚缠绵。“从”与“且”似不甚在意,实念念在兹;由他去罢的怅叹,实则是对身世际遇的深深遗憾。诗人内心并非死水微澜,而是激荡难抑,越是不想计较自身的处境,越是强烈地显示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只是作客在外,应人之邀,不便于过多表白自身的不平而已。
后两联由会饮时的感受,又回到对客游在外的清醒意识。“海气夜迷灯火市,江风凉入管弦秋”,是对南台酒家夜饮情景的叙写,系凭窗远望所见。此时此际,别家浪游的客子,格外思家念亲。但是,自己早已到处为家而又处处无家。颈联也是说会饮的感受,但比颔联更深沉,更缠绵,更真切。它明是写景,实寓情于景,抒发了欲超脱实无奈的情怀。所见夜市灯火之“迷”,实是心境之迷蒙;所感吹送管弦乐声的江风之“凉”,实是对改变处境已感绝望之悲凉。“不知一枕羁人梦,更上谁家旧酒楼”,由眼前的会饮,念及日后的浪游,意谓今夜将醉倒在南台酒家,不知以后又将醉倒在哪里。结尾与开头应合,都写浪游生涯,开头说的是自己的青春岁月全在客中度过,后半生恐也将继续到处作客;结尾说自己今日在此地暂留,不知今后又会去何处客游。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结尾似更怅惘,更无奈,更茫然。诗人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不抱任何好转的期望,这当然也是一种不平,一种抗争,却只是消极的承受,失望的挣扎,是对既定命运的愤懑与无奈。
从结构上看,该诗不同于一般七律那样以起、承、转、合为序,而是呈环状结体,前两联由离愁写到会饮,后两联又由会饮回到离愁。诗以离愁起,也以离愁终,将一腔愁绪,尽吐于词表。
前两联由自己半生浪游,写到这次又在客中应邀登上酒楼会饮。“忽忽青春客里休,半生赢得一生愁。”意谓自己的大好年华,全在天涯羁旅中度过,看来此生再也无望定居享乐了。“忽忽青春”既是说青春易逝,更是说自己从未体验过青春的欢乐,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多愁善感的中年。“半生赢得一生愁”,谓自己忽忽而过的青春时期,早已品尝到他人一生所遇的愁苦;又可谓自己前半生的困顿,已预示着一生的潦倒。无论如何,诗人饮酒时满腹愁肠,欲借酒消愁,更因酒添愁。“与人会饮从沉醉,是处无家且浪游。”承“愁”意,谓自己既已愁肠纠结,何妨应人所邀,参与会饮,借酩酊醉意麻痹身心,暂得排遣。虽说这里并不是自己的故乡,但已然处处无法安居,又何妨暂且在这里浪游,消磨岁月。“从沉醉”“且浪游”语似旷达,实则更显深挚缠绵。“从”与“且”似不甚在意,实念念在兹;由他去罢的怅叹,实则是对身世际遇的深深遗憾。诗人内心并非死水微澜,而是激荡难抑,越是不想计较自身的处境,越是强烈地显示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只是作客在外,应人之邀,不便于过多表白自身的不平而已。
后两联由会饮时的感受,又回到对客游在外的清醒意识。“海气夜迷灯火市,江风凉入管弦秋”,是对南台酒家夜饮情景的叙写,系凭窗远望所见。此时此际,别家浪游的客子,格外思家念亲。但是,自己早已到处为家而又处处无家。颈联也是说会饮的感受,但比颔联更深沉,更缠绵,更真切。它明是写景,实寓情于景,抒发了欲超脱实无奈的情怀。所见夜市灯火之“迷”,实是心境之迷蒙;所感吹送管弦乐声的江风之“凉”,实是对改变处境已感绝望之悲凉。“不知一枕羁人梦,更上谁家旧酒楼”,由眼前的会饮,念及日后的浪游,意谓今夜将醉倒在南台酒家,不知以后又将醉倒在哪里。结尾与开头应合,都写浪游生涯,开头说的是自己的青春岁月全在客中度过,后半生恐也将继续到处作客;结尾说自己今日在此地暂留,不知今后又会去何处客游。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结尾似更怅惘,更无奈,更茫然。诗人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不抱任何好转的期望,这当然也是一种不平,一种抗争,却只是消极的承受,失望的挣扎,是对既定命运的愤懑与无奈。
从结构上看,该诗不同于一般七律那样以起、承、转、合为序,而是呈环状结体,前两联由离愁写到会饮,后两联又由会饮回到离愁。诗以离愁起,也以离愁终,将一腔愁绪,尽吐于词表。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彦冲画柳燕
《彦冲画柳燕》是清代诗人江湜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篇悼念亡友之作。诗的前四句从友人刘彦冲的遗作《柳燕图》写起,称赞画家借有形的柳叶摹写无形的风这一巧思。后五句写画家天分奇绝,满腹才情,只可惜天妒英才,中年病夭,诗人借写燕抒发对友人早逝的哀伤、惋惜,也产生了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全诗不事雕琢,不用典故,明白如话,却处处含情,字字泣......
- 867
-
湖楼早起二首
《湖楼早起二首》是清代诗人江湜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两首描写湖上晨景的小诗。第一首写客居湖楼,晨醒乍起,梦境全忘,只记得好像听到两座寺院报晓的钟声,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第二首写临湖所见,湖面上水气升腾,远处峰峦重叠,近观湖面上有一叶小舟,原是僧人早起礼佛,流露出诗人对西湖胜景的喜爱和对佛门的向往。这两首诗写得轻盈秀丽,清微......
- 4
-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 2
-
舟中二绝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凭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 8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