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无本质不上笔,巧借柳叶相形容。
笔端造化有如此,真宰应嗔被驱使。
君不见昔年三月春风时,杨柳方荣彦冲死,寿不若图中双燕子。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柳枝从西伸出柳叶却飘向东,画家不是画柳而是在画风。
风没有本质很难用笔来描绘,只好巧妙地借柳叶来形容。
巧夺天工遭妒忌,主宰万物的老天生气地把他驱使。
您没有看到,正是往年三月春暖时,杨柳生机勃发而彦冲病逝。他的寿命还不如画图中的一对小燕子。
注释
⑴彦冲:刘彦冲(1807—1847),清代画家。初名荣,字咏之,四川铜梁人,侨寓吴门(今苏州)。诗文甚佳。善于绘事,画山水、人物、花卉,一意师古,深造自得。山水初从朱昂之,后又肆力于古,临摹各家,无不得其精蕴。泼墨作小米云山,亦颇可观。惜中年遽殁。著有《归实斋所存遗稿》。柳燕:即《柳燕图》,刘彦冲于道光二十年(1840)作。
⑵本质:这里指具体的形态。
⑶造化:创造化育。有如此:一作“真如此”。
⑷真宰:天为万物的主宰,故称天为真宰。嗔(chēn):生气。
⑸昔年:往年,从前。
⑹方:正。荣:茂盛。
柳枝从西伸出柳叶却飘向东,画家不是画柳而是在画风。
风没有本质很难用笔来描绘,只好巧妙地借柳叶来形容。
巧夺天工遭妒忌,主宰万物的老天生气地把他驱使。
您没有看到,正是往年三月春暖时,杨柳生机勃发而彦冲病逝。他的寿命还不如画图中的一对小燕子。
注释
⑴彦冲:刘彦冲(1807—1847),清代画家。初名荣,字咏之,四川铜梁人,侨寓吴门(今苏州)。诗文甚佳。善于绘事,画山水、人物、花卉,一意师古,深造自得。山水初从朱昂之,后又肆力于古,临摹各家,无不得其精蕴。泼墨作小米云山,亦颇可观。惜中年遽殁。著有《归实斋所存遗稿》。柳燕:即《柳燕图》,刘彦冲于道光二十年(1840)作。
⑵本质:这里指具体的形态。
⑶造化:创造化育。有如此:一作“真如此”。
⑷真宰:天为万物的主宰,故称天为真宰。嗔(chēn):生气。
⑸昔年:往年,从前。
⑹方:正。荣:茂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该诗作于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柳燕图》的作者刘彦冲是清代画家,工山水人物花卉,可惜英年早逝。江湜是其生前好友,彦冲殁后,诗人有多篇悼念亡友之作,该诗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赞叹画家的奇绝天分之后,又慨叹其年寿不永。
诗的前四句赞叹画家的才情。从题目可知,直接咏写的对象是画家遗留的柳燕图,画面是春柳春燕。前四句未及燕子,主要就柳叶下笔,但并不是咏写画面的柳条如何娇媚,而是渲染画家借有形的柳摹写无形的风这一奇巧构思。“柳枝西出叶向东”,点出枝的伸展方向与叶片的张开角度不谐;“此非画柳实画风”,点出枝叶东西异向的秘密。“风无本质不上笔,巧借柳叶相形容”,点明风本无形,只有借助有形的柳才能表现出来,这颇合艺术实际,不愧为画家的知己。图画作为造型艺术,很难表现抽象的事物,只有凭借巧妙的构思,才能在有形的物象中表现深层的寓意和难以状写的事物。这一评赏也透露出诗人的细心,他既是内行,又很细心,才能体味出画家友人的匠心所在。而其画家友人又确实精细,巧妙地摹写出常人难以表现的内容。
诗的后五句惋惜画家的早逝。画家的去世本是病夭,诗中却说成是由于天公的妒忌。“笔端造化有如此,真宰应嗔被驱使”,承上启下,既突出了画家才情之巧,又刻画出天公的妒意,暗点画家的死因。友人的死本是极哀苦之事,将友人之死看作触天公之忌,则使怀友的哀伤稍得慰藉,并对友人的才情作了进一步的推许。引起“主宰”的嗔怒而死,比寻常的去世浪漫得多,也动人得多。尽管如此,丧友的悲苦仍难以压抑,后几句便慨叹友人死在春风三月时,寿命竟比飞燕还短。一推之后又一挽,点明不平凡的死也不能令人平抑愤懑,造物的不公实在令人心痛。可叹世上的事难得完满,有寿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未必有寿。天公如此不仁,不肯令人世多一些美满,的确令人怅叹。诗虽收束了,诗人的心潮却并未平伏,也引人品味人生与造化的神奇与复杂。人寿有尽,人生无涯,辞世者能活在友人的心中,也算是寿命的延伸;才人的作品能勾起后人的怀想,也是生命的延续。
全诗咏写柳燕图,前四句侧重写柳,显示画家的才情;后五句侧重写燕,喻写画家的短命。诗人与画家相知颇深,相知的纽带正在于画家的作品。诗人有多首诗作追悼亡友,而且都与画幅相关,在这种深深的哀伤中,其实也有自挽之意,犹言友人虽然去世,他的作品还能被我赏爱;自己百年之后,不知是否有此幸运。正因其不敢肯定后世能有知己,这才在心中有所郁闷,对友人的早夭格外伤感。诗人的追悼怀念之情,不仅令人想到他与画家的友谊,而且能引发读者深沉的人生感慨。
诗的前四句赞叹画家的才情。从题目可知,直接咏写的对象是画家遗留的柳燕图,画面是春柳春燕。前四句未及燕子,主要就柳叶下笔,但并不是咏写画面的柳条如何娇媚,而是渲染画家借有形的柳摹写无形的风这一奇巧构思。“柳枝西出叶向东”,点出枝的伸展方向与叶片的张开角度不谐;“此非画柳实画风”,点出枝叶东西异向的秘密。“风无本质不上笔,巧借柳叶相形容”,点明风本无形,只有借助有形的柳才能表现出来,这颇合艺术实际,不愧为画家的知己。图画作为造型艺术,很难表现抽象的事物,只有凭借巧妙的构思,才能在有形的物象中表现深层的寓意和难以状写的事物。这一评赏也透露出诗人的细心,他既是内行,又很细心,才能体味出画家友人的匠心所在。而其画家友人又确实精细,巧妙地摹写出常人难以表现的内容。
诗的后五句惋惜画家的早逝。画家的去世本是病夭,诗中却说成是由于天公的妒忌。“笔端造化有如此,真宰应嗔被驱使”,承上启下,既突出了画家才情之巧,又刻画出天公的妒意,暗点画家的死因。友人的死本是极哀苦之事,将友人之死看作触天公之忌,则使怀友的哀伤稍得慰藉,并对友人的才情作了进一步的推许。引起“主宰”的嗔怒而死,比寻常的去世浪漫得多,也动人得多。尽管如此,丧友的悲苦仍难以压抑,后几句便慨叹友人死在春风三月时,寿命竟比飞燕还短。一推之后又一挽,点明不平凡的死也不能令人平抑愤懑,造物的不公实在令人心痛。可叹世上的事难得完满,有寿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未必有寿。天公如此不仁,不肯令人世多一些美满,的确令人怅叹。诗虽收束了,诗人的心潮却并未平伏,也引人品味人生与造化的神奇与复杂。人寿有尽,人生无涯,辞世者能活在友人的心中,也算是寿命的延伸;才人的作品能勾起后人的怀想,也是生命的延续。
全诗咏写柳燕图,前四句侧重写柳,显示画家的才情;后五句侧重写燕,喻写画家的短命。诗人与画家相知颇深,相知的纽带正在于画家的作品。诗人有多首诗作追悼亡友,而且都与画幅相关,在这种深深的哀伤中,其实也有自挽之意,犹言友人虽然去世,他的作品还能被我赏爱;自己百年之后,不知是否有此幸运。正因其不敢肯定后世能有知己,这才在心中有所郁闷,对友人的早夭格外伤感。诗人的追悼怀念之情,不仅令人想到他与画家的友谊,而且能引发读者深沉的人生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湖楼早起二首
《湖楼早起二首》是清代诗人江湜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两首描写湖上晨景的小诗。第一首写客居湖楼,晨醒乍起,梦境全忘,只记得好像听到两座寺院报晓的钟声,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第二首写临湖所见,湖面上水气升腾,远处峰峦重叠,近观湖面上有一叶小舟,原是僧人早起礼佛,流露出诗人对西湖胜景的喜爱和对佛门的向往。这两首诗写得轻盈秀丽,清微......
- 4
-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 2
-
舟中二绝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凭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 85
-
南台酒家题壁
《南台酒家题壁》是清代诗人江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由羁旅天涯、青春易逝的困顿写起,然后回到眼前的宴饮,想要借酒浇愁却愈发显得愁苦。诗人见到窗外灯火点点,烟岚氤氲,市面迷蒙,听到瑟瑟秋风中传来管弦声声,袅袅呜咽,羁旅之愁再次涌上心头,抒发了仕途坎坷、离家四处浪游的悲苦心情,表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心境。全诗几乎纯用白描,......
- 408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