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明史·尹昌隆传

张廷玉 〔清代〕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洪武中进士及第。授修撰,改监察御史。
  惠帝初即位,视朝晏。昌隆疏谏曰:“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故能庶绩咸熙,天下乂安。陛下嗣守大业,宜追绳祖武,兢兢业业,忧勤万几。今乃即于晏安,日上数刻,犹未临朝。群臣宿卫,疲于伺候,旷职废业,上下懈弛。播之天下,传之四裔,非社稷福也。”帝曰:“昌隆言切直,礼部其宣示天下,使知朕过。”未几,以地震上言,谪福宁知县。燕兵既逼,昌隆以北来奏章动引周公辅成王为词,劝帝罢兵,许王入朝。设有蹉跌,便举位让之。若沈吟不断,进退失据,将求为丹徒布衣且不可得。成祖入京师,昌隆名在奸臣中。以前奏贷死,命傅世子于北平。
  永乐二年册世子为皇太子,擢昌隆左春坊左中允。随事匡谏,太子甚重之。解缙之黜,同日改昌隆礼部主事。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刻忮。当其独处精思,以手指刮眉尾,则必有密谋深计。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父忧起复。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其家。帝凡巡幸,下诏狱者率舆以从,谓之随驾重囚,昌隆与焉。
  后数年,谷王谋反事发。以王前奏昌隆为长史,坐以同谋,诏公卿杂问。昌隆辩不已,震折之。狱具,置极刑死,夷其族。后震病且死,号呼“尹相”,言见昌隆守欲杀之云。
  耿通,齐东人。洪武中举于乡。授襄阳教授。永乐初,擢刑科给事中,历左右给事。刚直敢言。尝劾都御史陈瑛、御史袁纲、覃珩朋比为蒙蔽,构陷无辜,纲、珩已下狱,瑛长官,不宜独宥。又言:骁骑诸卫仓坏,工部侍郎陈寿不预修,粮至无所受,多损耗病民;工部尚书宋礼不恤下,匠役满,不即遣归,多至失所。瑛等皆被镌责。当是时,给事中敢言者,通与陈谔。举朝惮其风采。久之,擢大理寺右丞。
  帝北巡,太子监国。汉王高煦谋夺嫡,阴结帝左右为谗间,宫僚多得罪者。监国所行事,率多更置。通从容谏帝:“太子事无大过误,可无更也。”数言之,帝不悦。十年秋,有言通受请托故出人罪者。帝震怒,命都察院会文武大臣鞫之午门,曰:“必杀通无赦。”群臣如旨,当通罪斩。帝曰:“失出,细故耳,通为东宫关说,坏祖法,离间我父子,不可恕,其置之极刑。”廷臣不敢争,竟论奸党,磔死。
  陈谔,字克忠,番愚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旨,命坎瘗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
  历任顺天府尹,政尚严鸷。执政忌之,出为湖广按察使。改山西,坐事落职。仁宗即位,遇赦当还故官。帝以谔前在湖广颇摭楚王细故,谪海盐知县。迁荆王长史,为王府所厌苦。宣德三年迁镇江同知。致仕归,卒。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洪武年间,进士及第。被授予修撰,后改任监察御史。
  惠帝刚即位时,出来视朝较晚,昌隆上疏劝谏道:“高皇帝鸡鸣而起,黎明即上朝,太阳没出已经接见百官了,所以能够百务振兴,天下平安。陛下继承大业,应该继承祖宗的雄武精神,兢兢业业,忧勤万机。但现在却已图安逸,太阳已出来数刻,还没有临朝。群臣宿卫宫中,疲于等候,旷职废业,上下松弛。如果这种现象传到天下四裔,将不是社稷之福。”皇上说“:昌隆的话很恳切坦直,礼部将他的话宣示天下,使天下知道我的过错。”不久,他因有地震又上书,被贬任福宁县知县。燕王军队逼近时,昌隆以北方来的章奏动辄便引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为由,劝皇上罢兵,允许燕王入京朝见;如果有了差错,便让出皇位;如果现在沉吟不断,进退唯艰,那以后想求作丹徒布衣也不行了。成祖入京师后,昌隆名在奸臣之中,因前面这篇奏章被免去死罪,命他到北平教授世子。
  永乐二年,册封世子为皇太子,升昌隆为左春坊左中允。他随事匡正劝谏,太子很敬重他。解缙被贬退时,同一天改任昌隆为礼部主事。尚书吕震正在掌权,他性格刻薄妒嫉,当他独处深思时,如果用手指刮眉毛,则定有密谋深计,他的属官一发现便互相告诫,没有人敢在这种时候来汇报事情。昌隆上前汇报,吕震怒而不应。过了一会儿昌隆又汇报,吕震更怒了,拂衣而起。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吕震大怒,上奏说昌隆假托东宫臣僚,暗中想结党,蓄藏无君之心。昌隆被逮捕入狱,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父亲去世后,他不待守孝期满,即被召回任职,他去拜见吕震,吕震温言接待他。他入宫处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并被抄了家。皇上每次出京巡幸,被投进诏狱人的都被车载随从,称为随驾重犯,昌隆也在其中。
  过了几年,谷王谋反之事发。因谷王先前曾奏请昌隆做他的长史,就判他以同谋之罪,诏令公卿一起审问。昌隆不停地申辩,吕震驳斥他。定案之后,把他极刑处死,并将他诛族。后来吕震病重将死,叫喊“尹相”,说见到昌隆想杀他。 
  耿通,是齐东人。在明朝洪武年间,他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之后,他被任命为襄阳府教授。到了永乐初年,耿通被提拔为刑科给事中,后来历任左右给事中,他性格刚直,敢于直言不讳。他曾弹劾都御史陈瑛、御史袁纲和覃珩等人结党营私,蒙蔽圣听,构陷无辜之人。当时袁纲和覃珩已被下狱,但耿通认为陈瑛作为长官,不应独自被宽恕。此外,他还指出骁骑各卫的仓库损坏,工部侍郎陈寿没有提前修缮,导致粮食无处存放,造成大量损耗,危害百姓;工部尚书宋礼不关心下属,工匠服役期满也不及时遣返,导致许多人失去生计。因此,陈瑛等人都受到了责罚。当时,在给事中中敢于直言的,除了耿通还有陈谔,他们两人在朝廷上以其正直的作风令人敬畏。过了很久,耿通被提拔为大理寺右丞。
  当皇帝北巡时,太子留在京城监国。汉王朱高煦图谋夺取太子之位,暗中勾结皇帝身边的人进行谗言挑拨,导致许多宫廷官员获罪。太子监国期间,对许多事情都进行了更改和重置。耿通则从容不迫地向皇帝进谏说:“太子处理事务并无重大过失,无需过多更改。”他多次这样劝谏,但皇帝并不高兴。永乐十年秋天,有人举报耿通接受请托,故意出入人罪。皇帝闻之大怒,命令都察院会同文武大臣在午门对耿通进行审讯,并放出狠话:“一定要处死耿通,绝不赦免。”群臣遵旨审理后,判定耿通罪当斩首。但皇帝却说:“虽然他错放了罪犯是小事,但他为太子说情,破坏了祖宗法制,离间了我们父子关系,这是不可饶恕的,应当处以极刑。”廷臣们都不敢争辩,最终耿通被定为奸党,遭受了肢解的酷刑而死。
  陈谔,字克忠,是番禺人。在永乐年间,他通过乡试进入太学学习,后来被任命为刑科给事中。陈谔性格刚强果决,在弹劾官员时从不避讳。每当他上奏事情时,声音洪亮如钟。皇帝曾下令让他饿上好几天,但他在上奏时依然声音洪亮如初。皇帝说:“这是他天生的本性啊。”每次见到陈谔,皇帝都戏称他为“大声秀才”。有一次,陈谔因为直言进谏而触怒了皇帝,皇帝下令将他活埋在奉天门下,只露出头部。然而,七天之后,陈谔竟然还活着,于是皇帝赦免了他并让他官复原职。不久之后,陈谔又因直言再次触怒皇帝,被罚去修建象房。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雇佣工人,只能亲自劳作。恰好皇帝驾临象房,询问是谁在干活,陈谔便匍匐上前,详细说明了情况。皇帝怜悯他的遭遇,便下令恢复他的官职。
  陈谔历任顺天府尹,他的为政风格以严厉著称。然而,这也引起了一些执政大臣的忌惮,他们将他外放到湖广担任按察使。后来,陈谔又被改任为山西按察使,但因事被免职。仁宗即位后,大赦天下,陈谔本应官复原职。但皇帝认为他之前在湖广时曾挑剔楚王的小过失,于是将他贬为海盐知县。之后,他又被调任为荆王长史,但因在王府中遭受厌恶和困苦,宣德三年时又被调任为镇江同知。最终,陈谔选择辞官归乡,并在家中去世。
注释
修撰: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晏:迟,晚。
昧爽:拂晓,黎明。
庶绩:各种事业。
兢兢业业:勤恳认真。 
忮(zhì):刚愎,狠戾。
籍:抄没。
忤:违逆。
坎瘗(yì):挖坑掩埋。
刑科:明清时六科之一,负责处理刑事案件。
镌责:斥责。
展开阅读全文 ∨
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您可能感兴趣...
  • 明史·陈性善传

      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三十年进士。胪唱过御前,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曰:君子也。授行人司副,迁翰林检讨。性善 ...

    546
  • 明史·郑和传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

    72
  • 陈际泰勤读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逐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

    72
  • 明史·海瑞传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 ...

    273
  • 左光斗传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

    414
  • 张溥钞书

      张溥年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 ...

    568
  • 沈链传(节选)

      沈链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入为锦衣卫经历。链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 ...

    918
  • 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 ...

    314
  • 明史·郭子兴传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 ...

    915
  • 王守仁传(节选)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关,观山川形胜。弱冠举 ...

    96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