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帝闻之,痛惜甚,俄下诏曰:“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举徽典,以旌遗忠。魂而有灵,知我深意。可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大将军潘美降三官,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贵杀数十人,矢尽遂死,余亦死,无一生还者。闻者皆流涕。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杨业,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杨信,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打猎,所猎之物比他人多一倍。他曾对他的伙伴说:“我将来当将军用兵,也要像今天用鹰犬追逐野鸡、山兔一样。”他二十岁左右追随北汉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勇猛而闻名。接连升职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到之处即闻克敌报捷,国人称他为“无敌”。
宋太宗征讨太原,常听到杨业的威名,曾悬赏想得到他这个人。不久,太原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危急,杨业劝他的国主刘继元投降,以保全百姓的生命财产。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宦官传旨召见杨业,一见大喜,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班师后,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皇帝认为杨业对边疆事务很有经验,又升他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密封珠宝玉器,赏赐给他极丰厚。正赶上契丹入侵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名骑兵从西陉出发,由小道赶到雁门北口,再转向南下从敌人背后攻击,契丹大败。杨业因战功升任云州观察使,仍兼郑州和代州的刺史及驻泊兵马都部署。从此,契丹军队一望见杨业的旗帜,就退去。守边的主将大多妒忌他,有的人暗中向皇帝写诬告信指责他的缺点,皇帝见了都不追问,反把这些奏章封好交给杨业。
雍熙三年(986),宋军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杨业为他的副职。派西上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监护这支军队。各路宋军接连攻下云、应、寰、朔四州,大军进驻桑乾河,恰逢曹彬这路军战事不利,各路宋军只得撤退,潘美这些人回到代州。
不久之后,宋廷下诏迁移四州的百姓至内地,命令潘美等人以所统领的士兵护送他们。这时,契丹国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和五押惕隐领兵十多万,又攻占了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更加强盛,不可与他们对战。朝廷只命令我们移取几个州的百姓,只须领军从大石路出,先派人暗中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大军离开代州的日子,命令云州的百姓先出。我们的军队驻在应州,契丹兵必定来抵抗,此时立即命令朔州的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我们派弓箭手一千人列在谷口,用骑兵增援中路,如此一来,三州的百姓,可确保安全了。”王侁反对这个建议并说:“率领数万精兵却害怕、软弱到这种程度。我军只管直奔雁门北川中,击鼓前进。”刘文裕也赞成这个意见。杨业说:“不能这样,这是必定失败的形势。”王侁说:“君侯你向来号称无敌,如今看见敌人就停止不前、屈服不战,莫非你还有别的打算吗?”杨业说:“我杨业不是躲避死,只因为此时对我们有不利之处,白白地被人杀伤士卒而得不到成功。现在你用怕死来责备我杨业,我应当在各位的前面作战。”快要出发时,杨业哭着对潘美说:“此次行动必定不利。杨业,是太原的降将,死应是分内的事。皇上不杀我,信任地任我为连帅,授给我兵权,我并不是放掉敌人而不打,只是为了等待便于攻敌的条件,将立尺寸之功以报答国恩。今天各位用躲避敌人的名义来责备我杨业,我杨业应当先战死在敌人中。”于是杨业指着陈家谷口说:“各位在那里摆下步兵弓箭手,作为左右翼用来增援,等我杨业转战到这里,立即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我,不这样,就没有活着的人了。”
潘美与王侁率领部下的士兵在谷口布战阵势。从凌晨寅时到上午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以为契丹已溃退,急于争功而离开谷口。潘美未能制止,遂沿着灰河向西南行二十里。不久听说杨业战败,潘美立即领兵退走。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持续至日落,最终抵达谷口。看到这里没有人,就拍着胸脯大哭,再率领帐下的将士奋力战斗,身受数十处创伤,而身边的士兵都快战死,杨业还亲手杀死几十人到上百人。他的马受重伤无法前行,于是他被契丹兵捉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战死在这里。杨业因而叹息说:“皇上对我很看重,我本打算用讨伐贼寇保卫边疆来报答他,却反被奸臣所迫害,致使国家的军队战败,还有什么脸求活着呢!”于是杨业绝食三日而亡。
宋朝皇帝听说这事,十分痛心惋惜,不久下诏书说:“手执戈以卫国,耳闻鼓鸣怀念将帅。竭全力战死敌寇,树立气节超过同类,不给以追悼而推重,怎么能够表彰忠义英烈呢!已故的云州观察使杨业忠诚坚定如金石,浩气可激荡风云。所选拔的陇上英才,本是山西的望族。自从托付兵权,他就一心思立战功,最先率领勇猛的军队,以作为效力边陲的力量,然而将领们毁坏了协约,援救的军队没有上前。杨业独自率领孤军,被困在沙漠;其猛烈之状,果然像暴风一样迅疾,将士作战,只有死战,不想生还。探求古代的人,怎能做到这种地步!所以,我们应大举善典,借以表彰后世的忠心,魂魄若有灵,会明白我的含意。可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赏赐他家里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大将军潘美降官三级,监军王侁解除官籍,隶金州;刘文裕解除官籍,隶登州。”
杨业不通文书,但忠烈勇猛,有才智和谋略。他带兵训练攻击作战,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代北天气严寒,人们大多习惯用毡防寒,杨业只是用胳膊夹住棉絮,坐在露天处理军事,身旁又不生火,侍候的人几乎冻僵倒下,而杨业却心情畅快没有怕冷的样子。他处理政事简练,对部下有情义,所以士卒心甘情愿为他所用。在朔州兵败时,他的部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各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同我一起死没有益处,可以逃走,回去报效天子。”将士都感动得哭着不肯离去。淄州刺史王贵杀敌数十人,箭用完了终于战死。其余的人也都战死,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听说这事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注释
倜傥:豪爽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
畋猎:打猎。
孤垒:孤立的堡寨。
戍边:驻守边疆。
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宋史·范纯礼传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 ...
- 21
-
宋史·欧阳修传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 ...
- 775
-
宋史·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
- 778
-
苏轼徙知徐州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 ...
- 369
-
宋史·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 ...
- 609
-
宋史·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 ...
- 45
-
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 ...
- 70
-
宋史·陆九龄传
陆九龄,字子寿。八世祖希声,相唐昭宗。孙德迁,五代末,避乱居抚州之金溪。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尝采司马氏冠昏丧祭仪行于家,生 ...
- 653
-
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 ...
- 737
-
宋史·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
- 749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