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橐,字德应,绍兴余姚人。入太学有声,登政和上舍第,教授宁州。以母老改台州士曹,治狱平允。更摄天台、临海、黄岩三邑,易越州新昌令,皆以恺悌称。
吕颐浩欲援为御史,约先一见,橐曰:“宰相用人,乃使之呈身耶?”谢不往。赵鼎、李光交荐其才。绍兴二年五月,召对,改秩。六月,除监察御史,论事不合。八月,诏以宰邑有治行,除江西运判。瑞昌令倚势受赂,橐首劾罢之。期年,所按以十数,至有望风解印绶者。
以母年高,乞归养,诏橐善抚字,移知台州。台有五邑,尝摄其三,民怀惠爱,越境欢迎,不数月称治。母丧,邦人巷哭,相率走行在所者千余人,请起橐。诏橐清谨不扰,治状著闻,其敕所在州赐钱三十万。橐力辞,上谓近臣曰:“陈橐有古循吏风。”终丧,以司勋郎中召。
累迁权刑部侍郎。时秦桧力主和议,橐疏谓:“金人多诈,和不可信。且二圣远狩沙漠,百姓肝脑涂地,天下痛心疾首。今天意既回,兵势渐集,宜乘时扫清,以雪国耻;否亦当按兵严备,审势而动。舍此不为,乃遽讲和,何以系中原之望。”
既而金厚有所邀,议久不决,将再遣使,橐复言:“金每挟讲和以售其奸谋。论者因其废刘豫又还河南地,遂谓其有意于和,臣以为不然。且金之立豫,盖欲自为捍蔽,使之南窥。豫每犯顺,率皆败北,金知不足恃,从而废之,岂为我哉?河南之地欲付之他人,则必以豫为戒,故捐以归我。往岁金书尝谓岁帑多寡听我所裁,曾未淹岁,反覆如此。且割地通和,则彼此各守封疆可也,而同州之桥,至今存焉。盖金非可以义交而信结,恐其假和好之说,骋谬悠之辞,包藏祸心,变出不测。愿深鉴前辙,亦严战守之备,使人人激厉,常若寇至。苟彼通和,则吾之振饬武备不害为立国之常。如其不然,决意恢复之图,勿循私曲之说,天意允协,人心响应,一举以成大勋,则梓宫、太后可还,祖宗疆土可复矣。”桧憾之。橐因力请去。未几,金果渝盟。
除徽猷阁待制、知颍昌府。时河南新疆初复,无敢往者,橐即日就道。次寿春则颍已不守。改处州,又改广州。兵兴后,广东盗贼无宁岁,十年九易牧守。橐尽革弊政,以恩先之。留镇三年,民夷悦服。
初,朝廷移韩京一军屯循州,会郴寇骆科犯广西,诏遣京讨之。橐奏:“广东累年困于寇贼,自京移屯,敌稍知畏。今悉军赴广西,则广东危矣。”桧以橐为京地,坐稽留机事,降秩。屡上章告老,改婺州,请不已,遂致仕。又十二年,以疾卒于家,年六十六。
橐博学刚介,不事产业,先世田庐,悉推予兄弟。在广积年,四方聘币一不入私室。既谢事归剡中,侨寓僧寺,日籴以食,处之泰然。王十朋为《风士赋》,论近世会稽人物,曰:“杜祁公之后有陈德应”云。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陈橐,字德应,是绍兴余姚人。他进入太学后声名鹊起,通过政和年间的上舍考试,后被任命为宁州教授。因母亲年迈,他改任台州士曹,处理案件公正平和。后来还代理过天台、临海、黄岩三县的职务,以及担任越州新昌县令,都因和蔼可亲、公正无私而广受赞誉。
吕颐浩想推荐他做御史,约定先见一面,陈橐却说:“宰相用人,难道还要让他去自我推荐吗?”于是婉言谢绝不去。赵鼎、李光则相继推荐他的才能。绍兴二年五月,皇帝召见他并询问国事,随后提升了他的官职。六月,任命他为监察御史,但他因论事不合而遭遇不顺。八月,朝廷鉴于他治理地方有政绩,改任他为江西运判。瑞昌县令仗势受贿,陈橐首先弹劾并罢免了他的官职。一年内,他查处了数十名官员,甚至有人闻风主动辞官。
因母亲年迈,陈橐请求回乡奉养,朝廷考虑他善于安抚百姓,便调任他为台州知州。台州有五县,他曾代理过其中三县,百姓对他心怀感激,甚至越境欢迎他,他上任不到几个月,台州便治理得井井有条。母亲去世后,台州百姓悲痛不已,在街巷中哭泣,上千人结伴前往京城请求朝廷起用陈橐。朝廷下诏称赞陈橐清廉谨慎、不扰民,治理有方,名声远扬,并命令所在州郡赐给他三十万钱。陈橐坚决推辞,皇帝对近臣说:“陈橐有古代循吏的风范。”服丧期满后,朝廷以司勋郎中的职位征召他回朝任职。
陈橐逐渐升任为代理刑部侍郎。当时,秦桧极力主张与金议和,陈橐上疏说:“金人诡计多端,和议不可信。况且我们的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远囚于沙漠之地,百姓死伤无数,天下人无不痛心疾首。如今天意已转,我方兵力逐渐聚集,应趁此时机扫清敌寇,以雪国耻;若不然,也应按兵不动,严加防备,审时度势再行动。放弃这些不做,却急于讲和,如何能安抚中原百姓的期望?”
不久,金人提出更多要求,和议久拖不决,朝廷准备再次派遣使者,陈橐又进言:“金人每次借讲和之名行其奸诈之谋。有人因金人废除了刘豫并归还河南之地,就认为他们有和谈的诚意,我认为不是这样。金人立刘豫,是想让他作为屏障,窥探南方。刘豫每次叛乱,都失败而归,金人知道他不堪重用,所以废除了他,这并非为了我们。至于河南之地,金人若打算交给别人,必定会以刘豫为戒,所以把它归还给我们。往年金人的书信曾说岁贡多少由我们决定,但没过一年,他们就反悔了。而且,如果割地求和,双方本应各守疆界,但同州之桥至今仍存,说明金人并非可以凭道义相交、信义相结的国家。我担心他们假借和好的名义,说些荒谬的话,包藏祸心,变化莫测。希望朝廷能深刻吸取前车之鉴,同时加强战备防守,让每个人都保持警惕,就像敌人随时会来一样。如果金人真心和谈,那么我们整顿武备也不妨碍国家的长治久安。如果不是这样,就应下定决心恢复中原,不要听信那些偏颇的言论。若天意顺应,人心归向,我们便能一举成就大业,迎回梓宫(徽宗的灵柩)、太后,收复祖宗的疆土。”秦桧因此对陈橐怀恨在心。陈橐于是坚决请求离职。不久之后,金人果然背弃了盟约。
陈橐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颍昌府知府。当时河南新收复的地区局势不稳,无人敢前往任职,但陈橐却立即上路赴任。然而,当他到达寿春时,颍昌府已经失守。随后,他被改任为处州知府,不久又调任广州。自战乱以来,广东地区盗贼横行,几乎年年不宁,知府也因此频繁更迭。陈橐到任后,彻底革除弊政,以恩德为先,治理三年,使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
起初,朝廷曾调韩京的军队驻扎循州,恰逢郴州盗贼骆科侵犯广西,朝廷便下诏派遣韩京前往讨伐。陈橐上奏说:“广东地区多年受盗贼侵扰,自从韩京的军队驻扎后,盗贼才稍有畏惧。如今若将全部军队调往广西,那么广东将陷入危险之中。”秦桧认为陈橐是故意阻挠韩京的行动,便以延误军机为由,降了他的官职。陈橐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后被改任为婺州知府,但他请求不断,最终得以退休。又过了十二年,陈橐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陈橐学识渊博,性格刚直,不经营产业,将祖上的田地房产都分给了兄弟们。他在广东多年,四方赠送的礼物从未进入过他的私宅。退休后,他回到剡中,寄居在寺庙里,每天买米做饭,过着安然自得的生活。王十朋在《风士赋》中,评论近世会稽地区的人物时,称赞道:“杜祁公(杜衍)之后,有陈德应(陈橐)啊!”
注释
陈橐(tuó):人名。
上舍:宋代太学中的最高级别。
抚字:体恤爱护。
摄:管辖。
循吏:守法循礼的好官。
终丧:服丧期满。
广:广州。
籴(dí):买进粮食。
杜祁公:北宋名臣。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宋史·范纯礼传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 ...
- 21
-
宋史·欧阳修传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 ...
- 775
-
宋史·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
- 778
-
苏轼徙知徐州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 ...
- 369
-
宋史·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 ...
- 609
-
宋史·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 ...
- 45
-
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 ...
- 70
-
宋史·陆九龄传
陆九龄,字子寿。八世祖希声,相唐昭宗。孙德迁,五代末,避乱居抚州之金溪。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尝采司马氏冠昏丧祭仪行于家,生 ...
- 653
-
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 ...
- 737
-
宋史·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
- 749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