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乃迁右司郎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尝思之,复召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从幸未央宫,苑中驻辇谓公权曰:“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讫。”公权前奉贺,上曰:“单贺未了,卿可贺我以诗。”宫人迫其口进,公权应声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上悦,激赏久之。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彩,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柳公权,字诚恳。他从小就很爱学习,十二岁就能写辞赋了。元和初年,他考中了进士,开始做官是在秘书省当校书郎。后来,李听镇守夏州时,请他去做掌书记。穆宗皇帝即位后,柳公权进京奏事,皇帝召见了他,说:“我在佛寺里看到过你的书法,一直想见你呢。”当天就任命他为右拾遗,还让他当翰林侍书学士。后来他又升官,做了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皇帝有时政事处理得不太好,曾问柳公权为什么他的书法这么好,柳公权回答说:“写字最重要的是用心,心正则笔正。”皇帝听了脸色都变了,知道柳公权是在用书法来劝谏他。柳公权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朝中侍书。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时,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柳公权虽然因为书法被重用,但他心里其实挺惭愧的,希望能换个闲职。于是柳公权就被调去做了右司郎中,后来又换了好几个职位,包括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
后来,皇帝又想起柳公权的书法,又召他回朝侍书,并升他为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任他为中书舍人,还让他充任翰林书诏学士。皇帝经常召他进宫谈话,有时谈到深夜,蜡烛烧完了也不想停,宫女们就用蜡泪搓成条继续照明。有一次皇帝在未央宫赏花,停下来对柳公权说:“我最近有件喜事,边疆将士的春衣终于按时发放了。”柳公权上前祝贺,皇帝说:“光口头祝贺不够,你得用诗来祝贺我。”宫女们催着他快说,柳公权随口吟道:“去年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皇帝听了很高兴,连连夸奖。在便殿上,皇帝和六位学士聊天,谈到汉文帝的节俭,皇帝还举起袖子说:“这衣服我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纷纷夸赞皇帝的节俭美德,只有柳公权没说话。皇帝特意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柳公权回答说:“皇帝应该做的是选拔贤能,罢黜无能,听取谏言,明辨赏罚。洗衣服这种小事,不值得多说。”当时同在的周墀听了都害怕,但柳公权言辞坚定,毫不退缩。皇帝说:“我知道你不适合做谏议大夫,但因为你说话有诤臣的风范,所以还是授你谏议大夫之职。”第二天就下了诏书,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并知制诰,翰林学士的职位不变。
注释
释褐:进士及第授官。
改容:面色改变。
见跋:显出烛根。
激赏:赞赏。
恭俭:恭谨俭约。
不肖:不成材、不正派之人。
谏诤:直言规劝。
诤臣: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
柳公权,字诚恳。他从小就很爱学习,十二岁就能写辞赋了。元和初年,他考中了进士,开始做官是在秘书省当校书郎。后来,李听镇守夏州时,请他去做掌书记。穆宗皇帝即位后,柳公权进京奏事,皇帝召见了他,说:“我在佛寺里看到过你的书法,一直想见你呢。”当天就任命他为右拾遗,还让他当翰林侍书学士。后来他又升官,做了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皇帝有时政事处理得不太好,曾问柳公权为什么他的书法这么好,柳公权回答说:“写字最重要的是用心,心正则笔正。”皇帝听了脸色都变了,知道柳公权是在用书法来劝谏他。柳公权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朝中侍书。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时,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柳公权虽然因为书法被重用,但他心里其实挺惭愧的,希望能换个闲职。于是柳公权就被调去做了右司郎中,后来又换了好几个职位,包括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
后来,皇帝又想起柳公权的书法,又召他回朝侍书,并升他为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任他为中书舍人,还让他充任翰林书诏学士。皇帝经常召他进宫谈话,有时谈到深夜,蜡烛烧完了也不想停,宫女们就用蜡泪搓成条继续照明。有一次皇帝在未央宫赏花,停下来对柳公权说:“我最近有件喜事,边疆将士的春衣终于按时发放了。”柳公权上前祝贺,皇帝说:“光口头祝贺不够,你得用诗来祝贺我。”宫女们催着他快说,柳公权随口吟道:“去年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皇帝听了很高兴,连连夸奖。在便殿上,皇帝和六位学士聊天,谈到汉文帝的节俭,皇帝还举起袖子说:“这衣服我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纷纷夸赞皇帝的节俭美德,只有柳公权没说话。皇帝特意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柳公权回答说:“皇帝应该做的是选拔贤能,罢黜无能,听取谏言,明辨赏罚。洗衣服这种小事,不值得多说。”当时同在的周墀听了都害怕,但柳公权言辞坚定,毫不退缩。皇帝说:“我知道你不适合做谏议大夫,但因为你说话有诤臣的风范,所以还是授你谏议大夫之职。”第二天就下了诏书,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并知制诰,翰林学士的职位不变。
注释
释褐:进士及第授官。
改容:面色改变。
见跋:显出烛根。
激赏:赞赏。
恭俭:恭谨俭约。
不肖:不成材、不正派之人。
谏诤:直言规劝。
诤臣: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魏徵讽谏
唐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匿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帝素敬徵,欲尽其言。徵语不尽,鹞竟死怀中。...
- 858
-
旧唐书·孔祯传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 ...
- 712
-
旧唐书·颜杲卿传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 ...
- 181
-
旧唐书·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 ...
- 646
-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 ...
- 576
-
旧唐书·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 ...
- 362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