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魏徵讽谏

刘昫 〔五代〕
  唐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匿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帝素敬徵,欲尽其言。徵语不尽,鹞竟死怀中。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极其漂亮,他私下里把鹞鹰架在胳臂上玩。看到魏徵来了,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徵知道这件事,于是上前去禀报事情,乘机说古代帝王安逸享受(而亡国的故事),用委婉的话规劝(太宗)。魏徵说了很久,太宗担心鹞鹰捂死。然而唐太宗一向尊重魏徵,想让他把话说完。魏徵说个没完,鹞鹰终于捂死在(太宗)怀里。
注释
绝:极。
俊异:卓异,非比寻常;此指奇异美丽。
郑公:指魏徵,他被封为郑国公。
匿:藏。
白:禀报。
逸豫:安逸享乐。
竟:最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文生动展现了唐太宗与魏徵耐人寻味的君臣关系:太宗得鹞而匿于怀,显出其少年天子爱玩本性,但又有“素敬徵”的克制态度;魏徵明知其隐情,却以不揭穿、不冒犯的方式委婉谏言,见其谏臣智慧;太宗强忍鹞死而“欲尽其言”的隐忍姿态,呼应其明君形象,又以鹞的悲剧结局暗示君王私欲须让位于社稷公义。全篇未言“谏”字而谏意深藏,于细微处折射贞观年间“主明臣直”的政治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
刘昫
刘昫(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历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
您可能感兴趣...
  • 旧唐书·柳公权传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 ...

    829
  • 旧唐书·孔祯传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 ...

    712
  • 旧唐书·颜杲卿传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 ...

    181
  • 旧唐书·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 ...

    646
  •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 ...

    576
  • 旧唐书·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 ...

    36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