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夏夜示外

席佩兰 〔清代〕
夜深衣薄露华凝,屡欲催眠恐未应。
恰有天风解人意,窗前吹灭读书灯。
纠错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妻子写给丈夫的爱情诗。
首句写夜景。夏天的夜晚,孙原湘坐在窗户旁看书入迷,多情的妻子也坐在一旁,红袖添香,伴陪着夫君。夜渐深沉,氤氲的露气凝结成了一粒粒小露珠,屋里的寒意也越来越重了,可是,好学不倦的夫君穿着单薄的衣衫却浑然不觉,依旧对着一灯如豆,伏案攻读。温柔贤淑的妻子见此情景,怎能不为夫君担心呢?
次句诗就写了女主人公的心情。陪伴左右的妻子担心丈夫会着凉,更担心丈夫熬夜太久劳累伤身,她屡次想催促夫君入睡,可是,又恐怕丈夫未必肯答应,甚至会因此而受丈夫责怪,于是,只得一次又一次地默然作罢了。一个“屡”字,不仅暗示出夜越来越深,同时也表现出女诗人心中始终萦念着夫君,对丈夫一往情深。而一个“恐”字,则把女诗人既关心夫君又怕受其责怪的矛盾心情,坦诚地表露了出来。“屡”、“恐” 二字联系起来,似乎还暗示出这一对恩爱情侣以往也不止一次地发生过这种“爱的矛盾” :妻子因爱惜丈夫的身体经常劝丈夫不要熬夜太晚,丈夫却因爱看书而显得执拗不听规劝。今天晚上的矛盾,看来不过是以往同类矛盾的再现和继续罢了。这两句诗给读者造成了一个悬念:这一矛盾到底会如何解决呢?
最后两句诗中,一个偶然发生的戏剧性变化终于使这一矛盾得到出人意外又令人满意的解决:女主人公正担心犹豫时,恰好一阵深夜的凉风刮进窗户,把窗前那盏读书灯给吹灭,这样一来,酷爱读书的夫君将不得不上床休息了。一个“恰”字,跌宕生波,使第三句转折自然,也流露出妻子得遂心愿的欣喜之情;而“ 解人意”一语,则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白了自己对丈夫体贴入微而又极为敬重的心情。看来,女主人公心里早就想吹灭那盏油灯,让夫君休息,只是出于对夫君的敬重,才没有那样做罢了。
这首诗,语言清新雅洁,感情真挚深婉,以精巧的构思表达出温馨的人情味,深深沁入读者的心扉。
展开阅读全文 ∨
席佩兰
席佩兰(1760—?),女,字韵芬,一字道华,号涣云,洞庭山(今属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人,孙原湘妻。夫妇皆工诗,为一时佳偶。袁枚题其集,誉为“字字出于性灵,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音节琮琤,不独闺阁中罕有其俪也”。又编《随园女弟子诗选》,即以席佩兰为冠。其卒在孙原湘之后,具体未详。有《长真阁集》。
您可能感兴趣...
  • 送外入都

    《送外入都》是清代女诗人席佩兰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依依不舍之情;颔联乃想象丈夫孤身在外无人陪伴、关心,寄寓其牵挂之情;颈联则写希望与担优:企盼丈夫早归,唯恐考中而羁留京城,难以归来;尾联则劝慰丈夫安心外出、多多写诗。全诗写得感情真挚而质朴,语言平易但真切感人,叙事娓娓道来,韵味深长。...

    18
  • 寄衣曲

    《寄衣曲》是清代女诗人席佩兰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为远别的夫君缝制御寒的衣衫,却不知夫君别后在外到底胖了还是瘦了,原来的尺度是否管用;白天睽违两地自难相问,那就夜晚入梦时寻到他剪个样作依据。全诗炼字精审而又出自天然,形象鲜明,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