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学使后园者,故五代时南汉“仙湖”地也。刘䶮既居岭南,僭帝号四世,至鋹,不务德政,专行奢暴,大起宫室。树陈香以为柱,雕玳瑁以为梁,明珠耀题,翠羽悬帐,黄金白璧之饰,辉煌璀璨,妖姬鬘女,霓裳千百。乃招聚方士,植不死之草,炼长生之药。凿地为湖,曰“仙湖”;壅沙为洲,曰“药洲”。令美人羽士,载玻璃兰桂之舟采药,于湖中作歌,望之缥缈,自以为神仙之乐也。又发徒万人之太湖,运灵璧径丈之石。置湖中者九,谓之“九曜”。淫侈已极。一旦宋师至,君臣面缚出降。鋹尝侍太祖,曰:“今诸国以次破来,旦夕皆来,愿意执梃为诸降王长。”噫!何其陋也。余观《十国春秋》,愚其事。及来广州,为访问之所谓“仙湖”不可得,而城南圜阓。乃有“仙湖”、“九曜”之名,盖尘海变迁久矣。
今学程公,招余馆署内,乃至其后园。地不数亩,一池泓映,怪石参列,乃知所为九曜石固在。然或立或卧者仅八,闻其一在藩署,不知谁所移也。石上题刻甚或多,翁覃溪学士既考之详矣,又刻石于壁,读之可得首尾。
而余之徘徊于是园者,岂以石哉!方春夏之交,宿雨初霁,缓步其中,修竹㛹娟,新篁微脱,鸟声格磔榕阴参天,小桥斜拂水面,曲栏半毁,风吹衣影,欹侧桥下,如行镜中。过桥一亭,环水而峙,窗牖洞开,绿光四人倒地,上下合碧,及夫落日乍昏,沉烟初起,倦禽争树,落叶时飞。少焉,月出玲珑,透檐穿树,蒙胧翳密,夜景苍然,俯临深池,幽浏不测。余乃与其徒倚栏而坐,高咏短章,闲谈名理,清风满襟,不学羁愁之如失也。
且夫善游者,不惟其地,惟其人;不惟其境,惟其时。昔刘氏之盛,此地方为“仙湖”,所娱游者岂止九石而已哉。千载以来,寂然都尽。世徒想其繁华,有今昔之感,而不知余今之乐,实有胜于昔人,善游者必能辨之矣。然是园本学使所有,今程公日以试士在外,不暇游,余乃私而有之。夫以久客羁愁,忽据此园林之乐,以视昔之据一国而不能有者,胜负何如也?今余又将去,恐后之来者,未必能乐余之乐,徒以古迹吊之也。是为记。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粤东学政的后花园,原是过去五代时期南汉皇帝的园苑。当年刘䶮到了广州建立国都自称为帝,后经历了四朝君臣到刘鋹即位的时候,无心国事朝政,昏庸骄横,奢淫极逸,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园陵。用沉香木来做房柱,在房梁上雕上精美的玳瑁形状,用明珠装饰匾额题字,用孔雀的羽毛装饰绸帐,用黄金白玉把房子装饰得辉煌璀璨,还养着成百上千打扮华丽的舞女。他们广泛聚纳各方善神仙之术的奇贤怪士,采植养生的草药炼制成长生不老的仙丹。在园苑里就地挖一个人工湖,叫做“仙湖”;在湖中用泥沙堆砌起一块陆地,取名叫做“药洲”。命令漂亮的女子和道士一起乘着用兰桂装饰的玻璃小船到湖中一边采药,一边在湖中唱着歌翩翩起舞,远远地看去,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就像在仙境里的歌舞一样。又派千万人披散着头发、赤着脚到太湖,从灵璧搬运回径直一丈几许的大石投放到仙湖里。共投了九个大石头,称为“九曜”。真是骄侈到了极点。可是当宋国官兵一到,他们很快就君臣一起被绑着投降了。刘鋹曾在侍奉宋太祖左右的时候对他说:“朝廷威灵远播,四方僭号窃位的君主,今日都在座,不久平定太原,刘继元又将到达,臣率先来朝,我愿意手持棍棒,做各国投降君王的降王”。唉!这个人怎么这么浅陋啊。我看了关于五代时期十国的史书,深信这件事。到广州来后,想访问那所谓“仙湖”却没能如愿,只有那城南环绕市区的门墙。心想那“仙湖”、“九曜”的由来,可能已经是沧海桑田变迁很久以前的传说了。
现在督学程公指引我在馆里办学,才进了这后花园。这里并不太宽阔,占地不过就几亩而已,有一片池塘清水映照,几块怪石错杂地排列在那里,才知那所谓的九曜石是依然存在的。然而那几个石头有的立着、有的卧着数来数去却只有八块,听说还有一块却在布政使衙门,不知道是谁移到那里去的。那石头上刻了很多的东西,清朝著名的学者翁覃溪学士的生平经历记载得非常详细,读起来可以从头看到尾,相当完整。
我现在徜徉在这座后花园里,怎能是因为有这些石头呢!当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连夜的雨刚刚停歇,漫步其中,看着园里竹子是那样的颀长娟秀,笋衣才刚刚脱落,几只小鸟在竹林间跳着、鸣叫着;那棵大榕树已是绿阴参天;一座小桥斜斜地架在那水面上,曲折的护栏已经朽毁大半,清风吹起衣衫飘动着,斜着倒映在桥下的水中,就好像走在镜子上面一样;走过这桥就看到一座古亭,它在水的中央峙立着,窗户都散开着;在一片绿色的园林之中,四人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与天空交辉相映,一片碧绿;等到黄昏时候夕阳落山,薄雾慢慢升起,飞倦了的禽鸟纷纷回到树上,不时有树叶落下来;不久,半明半寐的月亮出来了,透过屋檐穿过树林,光线隐晦不清;夜色中一片灰蒙,低头看那池水,是那样的清澈幽深。我和学生们倚着栏杆坐下,高声地读着文章,或者聊一些人间世理,清风徐徐吹来,心中充满惬意,不像那些羁旅之人一样的愁思满怀、患得患失。
真正懂得游历的人,不在于这地方,而在于其中的人事;不在于这里的境遇,而在于时机。过去南汉刘鋹繁华的时候,这个地方被称作“仙湖”,来这里游玩的乐趣只是因为是有这九石而已。千百年过去了,那些早已经烟消云散。世俗的人们留恋这里曾经的繁华,他们到现在仍然有许多的感叹、惋惜,而不能了解我如今在这里的的乐趣已是超过了过去的古人,只有懂得游历的人才真正明白的。这座园苑属于学政所有,现在程公每天都外出到各地督察考试,没能有空来观赏,我就暂且独享它。把我日久流落的客羁愁绪凭依在这园苑的乐趣之中,回过头去看当年非得要倾尽一国的财力、物力才能建成此园的乐趣,哪个更胜一筹呢?现在我也即将离开这里了,担心以后来这里的人不能体验到我在这里的情趣,而只把这里当作古迹来凭吊。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作为记。
注释
1.学使:督学使者的简称,也称学政。是朝廷派往各省负责按期对所属州府童生员进行考试的官吏。
2.五代南汉:公元907年朱温来唐称帝,此后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统治北方,史称“五代”。与此同时,在中加南部及山西,先后建过十国,南汉为十国之一。
3.刘䶮(yǎn):南汉国君,公元917年称帝建南汉,建都广州。
4.僭(jiàn)超越本分,指刘䶮自建国号称帝。四世:南汉共历四帝:刘䶮,刘玢、刘鋹。
5.鋹(chǎng):刘鋹,南汉国君,公元958~971年在位。
6.陈香:树名,常绿乔木,心材为著名熏香料。
7.明珠耀题:用明珠装饰匾额题字。
8.鬘(mán)女:装饰华丽的少女。鬘:连贯成串以为妆饰的花。
9.霓裳:原为舞曲名,此处指舞女。
10.方士:谈神仙之术、制不死之药等的人。
11.洲:江湖中陆地。
12.羽士:道士的虽称。
13.之:至。
14.灵璧:县名,在安徽东北部。
15.而缚:两手反绑。
16.执梃(tǐng):插拿棍棒。
17.《十国春秋》:关于五代时期十国的史书,清朝吴任臣撰。
18.圜阓(huán huì):圜:环绕市区的墙;阓:市区之门。后通城街市为圜阓。
19.程公:程国仁,乾隆进士,曾督学广东,后为浙江、山东、贵州等省巡抚。馆:办学。
20.泓(hóng)映:清水映照。
21.参(cēn)列:错杂排列。
22.藩署:布政使衙门。布政使亦称藩司。
23.翁覃溪:翁方纲,号覃溪,清著名学者。
24.㛹(pián)娟:美好的样子。
25.格磔(zhé):鸟鸣声。
26.欹(qī):倾斜。
27.翳(yì)密:光线暗弱,隐晦不清。
28.幽浏:幽深澄澈。
29.羁愁:羁旅在外的愁绪。
粤东学政的后花园,原是过去五代时期南汉皇帝的园苑。当年刘䶮到了广州建立国都自称为帝,后经历了四朝君臣到刘鋹即位的时候,无心国事朝政,昏庸骄横,奢淫极逸,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园陵。用沉香木来做房柱,在房梁上雕上精美的玳瑁形状,用明珠装饰匾额题字,用孔雀的羽毛装饰绸帐,用黄金白玉把房子装饰得辉煌璀璨,还养着成百上千打扮华丽的舞女。他们广泛聚纳各方善神仙之术的奇贤怪士,采植养生的草药炼制成长生不老的仙丹。在园苑里就地挖一个人工湖,叫做“仙湖”;在湖中用泥沙堆砌起一块陆地,取名叫做“药洲”。命令漂亮的女子和道士一起乘着用兰桂装饰的玻璃小船到湖中一边采药,一边在湖中唱着歌翩翩起舞,远远地看去,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就像在仙境里的歌舞一样。又派千万人披散着头发、赤着脚到太湖,从灵璧搬运回径直一丈几许的大石投放到仙湖里。共投了九个大石头,称为“九曜”。真是骄侈到了极点。可是当宋国官兵一到,他们很快就君臣一起被绑着投降了。刘鋹曾在侍奉宋太祖左右的时候对他说:“朝廷威灵远播,四方僭号窃位的君主,今日都在座,不久平定太原,刘继元又将到达,臣率先来朝,我愿意手持棍棒,做各国投降君王的降王”。唉!这个人怎么这么浅陋啊。我看了关于五代时期十国的史书,深信这件事。到广州来后,想访问那所谓“仙湖”却没能如愿,只有那城南环绕市区的门墙。心想那“仙湖”、“九曜”的由来,可能已经是沧海桑田变迁很久以前的传说了。
现在督学程公指引我在馆里办学,才进了这后花园。这里并不太宽阔,占地不过就几亩而已,有一片池塘清水映照,几块怪石错杂地排列在那里,才知那所谓的九曜石是依然存在的。然而那几个石头有的立着、有的卧着数来数去却只有八块,听说还有一块却在布政使衙门,不知道是谁移到那里去的。那石头上刻了很多的东西,清朝著名的学者翁覃溪学士的生平经历记载得非常详细,读起来可以从头看到尾,相当完整。
我现在徜徉在这座后花园里,怎能是因为有这些石头呢!当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连夜的雨刚刚停歇,漫步其中,看着园里竹子是那样的颀长娟秀,笋衣才刚刚脱落,几只小鸟在竹林间跳着、鸣叫着;那棵大榕树已是绿阴参天;一座小桥斜斜地架在那水面上,曲折的护栏已经朽毁大半,清风吹起衣衫飘动着,斜着倒映在桥下的水中,就好像走在镜子上面一样;走过这桥就看到一座古亭,它在水的中央峙立着,窗户都散开着;在一片绿色的园林之中,四人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与天空交辉相映,一片碧绿;等到黄昏时候夕阳落山,薄雾慢慢升起,飞倦了的禽鸟纷纷回到树上,不时有树叶落下来;不久,半明半寐的月亮出来了,透过屋檐穿过树林,光线隐晦不清;夜色中一片灰蒙,低头看那池水,是那样的清澈幽深。我和学生们倚着栏杆坐下,高声地读着文章,或者聊一些人间世理,清风徐徐吹来,心中充满惬意,不像那些羁旅之人一样的愁思满怀、患得患失。
真正懂得游历的人,不在于这地方,而在于其中的人事;不在于这里的境遇,而在于时机。过去南汉刘鋹繁华的时候,这个地方被称作“仙湖”,来这里游玩的乐趣只是因为是有这九石而已。千百年过去了,那些早已经烟消云散。世俗的人们留恋这里曾经的繁华,他们到现在仍然有许多的感叹、惋惜,而不能了解我如今在这里的的乐趣已是超过了过去的古人,只有懂得游历的人才真正明白的。这座园苑属于学政所有,现在程公每天都外出到各地督察考试,没能有空来观赏,我就暂且独享它。把我日久流落的客羁愁绪凭依在这园苑的乐趣之中,回过头去看当年非得要倾尽一国的财力、物力才能建成此园的乐趣,哪个更胜一筹呢?现在我也即将离开这里了,担心以后来这里的人不能体验到我在这里的情趣,而只把这里当作古迹来凭吊。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作为记。
注释
1.学使:督学使者的简称,也称学政。是朝廷派往各省负责按期对所属州府童生员进行考试的官吏。
2.五代南汉:公元907年朱温来唐称帝,此后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统治北方,史称“五代”。与此同时,在中加南部及山西,先后建过十国,南汉为十国之一。
3.刘䶮(yǎn):南汉国君,公元917年称帝建南汉,建都广州。
4.僭(jiàn)超越本分,指刘䶮自建国号称帝。四世:南汉共历四帝:刘䶮,刘玢、刘鋹。
5.鋹(chǎng):刘鋹,南汉国君,公元958~971年在位。
6.陈香:树名,常绿乔木,心材为著名熏香料。
7.明珠耀题:用明珠装饰匾额题字。
8.鬘(mán)女:装饰华丽的少女。鬘:连贯成串以为妆饰的花。
9.霓裳:原为舞曲名,此处指舞女。
10.方士:谈神仙之术、制不死之药等的人。
11.洲:江湖中陆地。
12.羽士:道士的虽称。
13.之:至。
14.灵璧:县名,在安徽东北部。
15.而缚:两手反绑。
16.执梃(tǐng):插拿棍棒。
17.《十国春秋》:关于五代时期十国的史书,清朝吴任臣撰。
18.圜阓(huán huì):圜:环绕市区的墙;阓:市区之门。后通城街市为圜阓。
19.程公:程国仁,乾隆进士,曾督学广东,后为浙江、山东、贵州等省巡抚。馆:办学。
20.泓(hóng)映:清水映照。
21.参(cēn)列:错杂排列。
22.藩署:布政使衙门。布政使亦称藩司。
23.翁覃溪:翁方纲,号覃溪,清著名学者。
24.㛹(pián)娟:美好的样子。
25.格磔(zhé):鸟鸣声。
26.欹(qī):倾斜。
27.翳(yì)密:光线暗弱,隐晦不清。
28.幽浏:幽深澄澈。
29.羁愁:羁旅在外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篇散文作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姚莹时在广州居学使程鹤樵署中时,年仅廿七岁,从次年所撰《励志赋》看,作者此时正思奋发励志。这篇散文是作者感慨古今之作,寄托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文章极尽描绘、渲染之能事,写刘氏之奢暴逸乐,大起宫室:用沉香为柱,雕玳玿为梁,“明珠耀题,翠羽悬帐,黄金白璧之饰,辉煌璀璨,妖姬鬘女,霓裳千百”,凿“仙湖”,置“药洲”,歌舞奢靡,以为极神仙之乐。文笔忽作迭转:“一旦宋师至,君臣而缚出降”,又成为投降的先锋,丑陋至极。前铺陈,后反迭,对比鲜明,揭示有力。
近九百年后,作者于春夏之交,而后缓步学使后园,昔日刘氏“仙湖”遗址,遗迹依稀,作者眼前呈现的自然风光:修竹、新篁、鸟鸣、榕荫……美景如画。写黄昏,绘夜色,令人留连。特别是高咏短章,闲谈名理,清风满襟,不禁令人羁愁如失。这高雅情怀,实胜拥一国之贪暴淫乐。由此看来,说作者“长于论事”自是的论,若说“拙于记述”便不尽然。文章写昔日刘氏的“暴虐”、“淫侈”,已为历史冲洗,已成前尘往事,作者没有就此发表一通富责不足持、繁华不能久和人事无常等感慨和议论,而是接着写眼前景、胸中怀,不入一般吊古伤今老套,颇富新意。
姚莹这篇借景抒怀感慨古今的文章,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他摒弃了先睹物思情,后大发感慨之俗套,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一种全景的视角,运用声、色、动静互相配合的艺术技巧,将所捕捉的形象工笔细描,逼真再现。如刘鋹为大兴官室,而“树沉香以为柱,雕玳瑁以为梁,明珠耀题,翠羽悬帐,黄金白璧之饰,辉煌璀璨,妖姫蔓女,霓裳千百……令美人羽士,载玻璃兰桂之舟采药,于湖中作歌……”。当“富贵”和“繁华”被历史的烟尘淹没时,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眼前的“落日”、“月色”、“小桥”、“古亭”写得穷形尽态,历历在目,从而使繁华和衰落,威赫与苍凉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人悟出富贵不足恃,繁华不能久这一人事无常的道理。这种寓感慨于记述之中写法,既含蓄又雄奇,为桐城派散文之变格,使人耳目一新。
近九百年后,作者于春夏之交,而后缓步学使后园,昔日刘氏“仙湖”遗址,遗迹依稀,作者眼前呈现的自然风光:修竹、新篁、鸟鸣、榕荫……美景如画。写黄昏,绘夜色,令人留连。特别是高咏短章,闲谈名理,清风满襟,不禁令人羁愁如失。这高雅情怀,实胜拥一国之贪暴淫乐。由此看来,说作者“长于论事”自是的论,若说“拙于记述”便不尽然。文章写昔日刘氏的“暴虐”、“淫侈”,已为历史冲洗,已成前尘往事,作者没有就此发表一通富责不足持、繁华不能久和人事无常等感慨和议论,而是接着写眼前景、胸中怀,不入一般吊古伤今老套,颇富新意。
姚莹这篇借景抒怀感慨古今的文章,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他摒弃了先睹物思情,后大发感慨之俗套,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一种全景的视角,运用声、色、动静互相配合的艺术技巧,将所捕捉的形象工笔细描,逼真再现。如刘鋹为大兴官室,而“树沉香以为柱,雕玳瑁以为梁,明珠耀题,翠羽悬帐,黄金白璧之饰,辉煌璀璨,妖姫蔓女,霓裳千百……令美人羽士,载玻璃兰桂之舟采药,于湖中作歌……”。当“富贵”和“繁华”被历史的烟尘淹没时,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眼前的“落日”、“月色”、“小桥”、“古亭”写得穷形尽态,历历在目,从而使繁华和衰落,威赫与苍凉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人悟出富贵不足恃,繁华不能久这一人事无常的道理。这种寓感慨于记述之中写法,既含蓄又雄奇,为桐城派散文之变格,使人耳目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