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岑参 〔唐代〕
其一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其二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其三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其四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⑴播仙:即播仙镇,指新疆且末城,故址在且末县西南。车尔臣河北岸。当时为吐藩建立的地方政权。
⑵封大夫:唐朝御史大夫封常清,时任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记述封常清率军大破播仙之战。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形。全组诗歌颂了封大夫的丰功伟绩,言辞间充满着战斗豪情。每首诗独写一事,六首诗又浑然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唐军破播仙镇时在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封常清的攻打播仙,从播仙的地理位置以及此诗中称“蕃军”“蕃城”看,显然是对付吐蕃的。当时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含有自卫和扩张两重性(参见范文斓《中国通史简编》),情况比较复杂。破播仙之时,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是年冬天,作此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整体赏析
这组诗由六首七言绝句组成,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封大夫”即封常清,他瘦瘠跛足,入伍后凭借谋略战功,迅速升迁,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天宝十三载(754年)冬,他率军大破播仙,此诗所记就是破播仙之战。《破播仙凯歌》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形。“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及组诗其二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组诗末首的“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对垒句后,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而夺志比夺帅,更是兵家之大忌。唐军决胜,已唾手可得了。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二句采用放笔直干的写法,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最后,是一个令人发怵的诗句:“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雨水相渗和,红成一片。但在“一夜杀”三字后,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镜头”,就产生了一种怵目惊心的感觉。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在写法上,较接近盛唐人普遍的时代风貌。它采取了“正面不写写旁面”的办法,通过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主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战斗的激烈,显得含蓄蕴藉。“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名家点评
其一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七绝壮调。又云:后诗次联以俪而雄,此诗后联此散而雄,尤为难得。
《唐贤三昧集笺注》:平仄不顶,唐人往往如此,以音节力主。是拗体也,不足怪。意存规讽。钟云:“预开”“谁数”四字,何等气力!
其二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以下二章调法一律,肃肃壁垒,整整步伐,吐气如虹,不类阴房鬼火。周珽曰:凯旋之师,写得闲暇生威。
《诗源辨体》:盛唐七言绝,太白、少伯而下,高、岑、摩诘亦多入于圣矣。岑如“宫军西出”、“鸣笳叠鼓”、“日落辕门”三篇,整栗雄丽,实为唐人正宗,而《正声》不录,不可晓。
其四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整静而不哗,画出凯旋气色。
《诗薮》:自少陵绝句对结,诗家率以半律讥之;然绝句自有此体,特杜非当行耳。如岑参《凯歌》:“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冼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等句,皆雄浑高华,后世咸所取法,即半律何伤?若杜审言“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则词竭意尽,虽对犹不对也。
《唐诗笺要》:与子美“已收滴博六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同一壮丽。诗家以为半律体,然较杜冲含不尽,虽律何伤?
《唐诗观澜集》:“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壮而工。
《唐贤三昧集笺注》:边景如画,对收俊丽。
《诗法易简录》:雄劲之气,雅与题称。
《诗式》:“洗兵”、“秣马”应上“鼓角鸣”,“云迎”、“月照”应上“日落”,格律又极精细。
《诗境浅说续编》:与少陵《军城早秋》诗格调相似,皆极沉雄之致。
其六
《唐风定》:善为悲壮。他人无此骨力音节,或似而气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您可能感兴趣...
  •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2
  • 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2
  •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第21首。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随杜鸿渐入蜀途中。...

    1
  •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峡口秋水壮,沙边且停桡。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谁念在江岛,故人满天朝。无处豁心胸,忧来醉能销。往来巴山道,三见秋草凋。狄生新相知,才调凌云霄。赋诗析造化,入幕生风飙。把笔判甲兵,战士不敢骄。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离别倏经时,音尘殊寂寥。何当见夫子,不叹乡关遥。...

    0
  • 登嘉州凌云寺作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1
  •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前年见君时,见君正泥蟠。去年见君处,见君已风抟。朝趋赤墀前,高视青云端。新登麒麟阁,适脱獬豸冠。刘公领舟楫,汴水扬波澜。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昨夜动使星,今旦送征鞍。老亲在吴郡,令弟双同官。鲈鲙剩堪忆,莼羹殊可餐。既参幕中画,复展膝下欢。因送故人行,试歌行路难。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珮声珊珊。儒生直如弦,权贵不 ...

    0
  • 升仙桥

    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

    1
  •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谿闻夜钟。...

    3
  •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1
  •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