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山脚下是明净清澈的秋水,山石旁是枯瘦伶仃的秋草。
丛密的野竹散发出阵阵清香,肥大的树叶层层堆积在小径上。
月亮从小山上爬上来,将如水的月光洒在山岗上。
晶莹的露珠,逗留在桂叶上,同云彩下闪烁的星星,相映成趣。
山居如此静谧,仔细听去除了石缝中滴答的山泉,还可听见成熟的山果坠落的声音。
当年的张仲蔚,就这样隐居在山间,整日读书。
注释
石根:山脚。
蛰(zhé)蛰:众多的样子。
岑(cén):山小而高。
蟾光:月光。空秀:一作“云秀”。
桂露:一作“秋露”。仙娥:指嫦娥。
栀(zhī)子:又名黄栀子,茜草科木本植物。
璺(wèn):开裂。
张仲蔚:东汉隐士,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
山脚下是明净清澈的秋水,山石旁是枯瘦伶仃的秋草。
丛密的野竹散发出阵阵清香,肥大的树叶层层堆积在小径上。
月亮从小山上爬上来,将如水的月光洒在山岗上。
晶莹的露珠,逗留在桂叶上,同云彩下闪烁的星星,相映成趣。
山居如此静谧,仔细听去除了石缝中滴答的山泉,还可听见成熟的山果坠落的声音。
当年的张仲蔚,就这样隐居在山间,整日读书。
注释
石根:山脚。
蛰(zhé)蛰:众多的样子。
岑(cén):山小而高。
蟾光:月光。空秀:一作“云秀”。
桂露:一作“秋露”。仙娥:指嫦娥。
栀(zhī)子:又名黄栀子,茜草科木本植物。
璺(wèn):开裂。
张仲蔚:东汉隐士,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于读书无成,僻处一隅的咏怀之作。诗共十二句,前十句全是写景。这些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凄凉幽冷,彼此色调很不一致。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构成特殊的情境,以与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境相适应。这是李贺诗歌“奇诡”的一种表现。
首二句写山石。首句呈现出一派澄明雅洁的秋光水色,次句寓示霜风凄紧、草木枯凋的肃杀气象。秋水澄明,秋草枯瘦,这景象明丽而又晦涩,柔媚而又瘦硬,说不上是妍是媸,是荣是枯,叫人爱又不是,恨又不是,喜又不是,悲又不是。这类奇异的景物,正是作者当时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三、四句写竹。“侵衣野竹香”,野竹丛生,香侵衣袖,使人爱不忍离。“蛰蛰垂叶厚”,形容竹叶攒簇。傍晚时分,暮色沉沉,浓密的竹叶加深了夜的灰暗色调,则不免使人感到阴森可怖。四句起落频繁,转折急骤,迷离恍惚,变化莫测。
中间四句写空中景色。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显得娟秀可爱。月中的桂树映衬着嫦娥苗条的身影,星星躲在云彩的下边,眨巴着眼睛在互相逗乐。这一切非常美丽,非常迷人。可惜都在天上,远离人间,可望而不可即。于是笔锋一转,又回到人间,继续写眼前昌谷的景物。
九、十句写在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落,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发出幽咽的声响,仿佛伤心人的啜泣。写到这里,繁星闪烁,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凄清的场景。这两句对上是转折,对下是铺垫。结束二句写人事。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这首诗的表现方法比较奇特。它不像一般讽喻诗那样,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议论,抒发感慨,而是着力写景,渲染环境气氛,通过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诗人笔下的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枯瘦冷涩。把这些色调极不协调的景物放在一起,显得既生硬,又瑰丽,既芜杂(相互矛盾),又鲜明(彼此辉映),从而产生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它生动地再现了特定时间(秋夜)、特定地点(昌谷)的景色,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首二句写山石。首句呈现出一派澄明雅洁的秋光水色,次句寓示霜风凄紧、草木枯凋的肃杀气象。秋水澄明,秋草枯瘦,这景象明丽而又晦涩,柔媚而又瘦硬,说不上是妍是媸,是荣是枯,叫人爱又不是,恨又不是,喜又不是,悲又不是。这类奇异的景物,正是作者当时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三、四句写竹。“侵衣野竹香”,野竹丛生,香侵衣袖,使人爱不忍离。“蛰蛰垂叶厚”,形容竹叶攒簇。傍晚时分,暮色沉沉,浓密的竹叶加深了夜的灰暗色调,则不免使人感到阴森可怖。四句起落频繁,转折急骤,迷离恍惚,变化莫测。
中间四句写空中景色。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显得娟秀可爱。月中的桂树映衬着嫦娥苗条的身影,星星躲在云彩的下边,眨巴着眼睛在互相逗乐。这一切非常美丽,非常迷人。可惜都在天上,远离人间,可望而不可即。于是笔锋一转,又回到人间,继续写眼前昌谷的景物。
九、十句写在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落,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发出幽咽的声响,仿佛伤心人的啜泣。写到这里,繁星闪烁,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凄清的场景。这两句对上是转折,对下是铺垫。结束二句写人事。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这首诗的表现方法比较奇特。它不像一般讽喻诗那样,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议论,抒发感慨,而是着力写景,渲染环境气氛,通过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诗人笔下的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枯瘦冷涩。把这些色调极不协调的景物放在一起,显得既生硬,又瑰丽,既芜杂(相互矛盾),又鲜明(彼此辉映),从而产生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它生动地再现了特定时间(秋夜)、特定地点(昌谷)的景色,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 710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 930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 595
-
感讽五首·其一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 ...
- 719
-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 4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 734
-
感讽五首·其二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 1
-
感讽五首·其三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 0
-
感讽五首·其四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君平久不返,康伯遁国路。晓思何譊譊,阛阓千人语。...
- 2
-
马诗二十三首·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 25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