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题半山寺壁二首

王安石 〔宋代〕
其一
我行天即雨,我止雨还住。
雨岂为我行,邂逅与相遇。
其二
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
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我要出门,就下雨了,我停止了,雨也跟着停了。
雨岂会因为我而下,这都不过是偶然相遇罢了。
其二
天寒时自动坐于暖处,暑热时自动走向凉处。
世间万物与佛并无本质差别,佛就是世间万物。
注释:
⑴半山寺: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原为王安石罢相后在建康的故居。此地距城东门七里,距蒋山亦七里。正巧为半道,故曰“半山”。
⑵邂逅:不期而遇、偶然。
⑶众生:佛教指人和一切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元丰七年(1084年),王安石患重病,神宗派国医前来诊治,既愈,王安石请舍宅为寺,神宗赐额为“报宁寺”。诗题既曰“半山寺”,可见是舍宅为寺之后的作品,时距王安石逝世不足二年。王安石对佛学很有研究,但他不迷信,有时还与佛教宣传唱反调,这两首题壁诗就是例证。题壁诗即兴而作,书于墙壁上,带有打油诗的戏言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佛门讲究缘分,以为今日的一切机遇,皆由以往的因缘所致,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第一首即针对此而作。写出门遇雨,我行雨下,我止雨停,从现象看,好像“我”与“雨”真的有缘分。所以第三句提出了大家想提的问题:“雨岂为我行?”最后一句作了否定的答复:“邂逅与相遇”不过是偶然相遇罢了,并非有必然的缘分。简简单单二十字,破除了一个唯心论的说法。
第二首写对佛的看法。佛门把佛说成超凡绝世,“众圣中尊”。王安石却持异议,他认为佛不过能掌握和顺应客观规律罢了。平凡的“众生”同样能掌握顺应,例如,天寒时自动坐于暖处,暑热时自动走向凉处。他由此得出结论:“众生”与“佛”并无本质差别,“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这一生动的论证,打破了对佛盲目崇拜的迷信观点,宣传了平等思想,对提高人们的觉悟,起到积极作用。
这两首诗语言幽默,含意却很严肃。
展开阅读全文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
您可能感兴趣...
  • 答曾子固书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 ...

    693
  • 虞美人·虞美人

    虞美人,态浓意远淑且真。同辇随君侍君侧,六宫粉黛无颜色。楚歌四面起,形势反苍黄。夜闻马嘶晓无迹,蛾眉萧飒如秋霜。汉家离宫三十六,缓歌慢舞凝丝竹。人间举眼尽堪悲,独阴崖结茅屋。美人为黄土,草木皆含愁。红房紫谭处处有,听曲低昂如有求。青天漫漫覆长路,今人犁田昔人墓。虞兮虞兮奈若何,不见玉颜空死处。...

    5
  • 忆王孙·梦中作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

    3
  • 菩萨蛮·海棠乱发皆临水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6
  • 梅花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3
  •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暮 ...

    706
  • 后元丰行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 ...

    130
  • 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5
  •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5
  • 即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