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元夜忆群从

范成大 〔宋代〕
愁里仍蒿径,闲中更荜门。
青灯聊自照,浊酒为谁温?
隙月知无梦,窗梅寄断魂。
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本来就闲愁无聊,再加上院中只有蒿径、荜门,荒僻简陋,这就更增添了我的愁苦。
此时只有青灯为伴,聊以自慰,兄弟分离,无人共饮,虽有美酒又为谁而温呢?
窗外的月光透过小缝来窥视不能入睡的人,梅花映在窗纸上,用梅影来分担我的孤寂愁苦之痛。
值此佳节之际,飘泊他乡的我,思念着远在他方的兄弟。
注释
①元夜:元宵、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夜晚。由于这一天叫上元节,所以晚上叫元宵。唐代以来,这天晚上就有观灯的习俗。群从:犹言诸兄弟;从,堂房亲属,此指堂兄弟,也叫从兄弟。
②仍:再加上。蒿(hāo)径:周围长满了蓬蒿的小径;是用汉代张仲蔚典故。张仲蔚曾在平陵隐居,院子里长满了蓬蒿,高可没人,只有一条小路可通。
③荜门:语出《左传》,同“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门,一般指贫困的人居住的地方。
④青灯:光照青荧的油灯。贫者无烛,只用油灯照明,一点微光,青荧如豆;有时也指学子的读书灯,所谓“青灯照读”是也。
⑤浊酒:指劣酒。浊酒味薄,非贵人所享用。
⑥隙月:从窗户的缝隙中透过来的月光。无梦:睡不着觉。
⑦窗梅:指梅花被月光照耀而映在窗纸上的影子。寄:寄托。断魂:断肠,悲伤到了极点。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是范成大传世的最早诗作之一。写作的确切年代、地点已难考定,很可能作于吴中。作者生于南北宋之交,战乱频仍,幼经离乱,漂泊不定,故有“飘泊两江村”之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元宵是灯节,在盛世都市中,亲朋相约欢聚,饮酒观灯,分外热闹。而诗人当时的情况恰恰相反,时经劫后荒凉,人处僻幽江村,兄弟飘泊离散,自己孤身索居,又逢元宵佳节,就加倍地感到寂寞无聊。这就不免要“忆”起“好兄弟”们来了。这首诗抒写的便是作者的这种心情。 
该诗体裁采用五言律,律诗的开头两句叫“起”,就是起头;三四句叫“承”,就是承接。 “起”与“承”要连接得十分紧密,有时,甚至四句一气贯下,这首诗就是按这一起承章法来写的。先说自已贫居孤独,闲愁无聊: “愁里仍蒿径,闲中更荜门。” “仍”与“更”同义,都是“加之”、 “再加上”的意思。 “蒿径”、 “荜门”都是说居处贫贱。闲愁不乐,再加上陋居荒僻,主观心情和客观环境都不好,如此度过元夜,境况之不堪,可想而知。元宵佳节应该是“欢”的,却写“愁”;应该是“闹”的,却写“闲”;应该看到繁华的,却只有荒凉。全从反面写来。
“青灯聊自照,浊酒为谁温”,是上一联的继续发挥,也是承接上联而来的:孤灯自照,正写出闲极无聊;杯酒独倾,乃为了排遣愁闷。 “青灯”、“浊酒”也都与上联写贫居的“蒿径”、 “荜门”相适应。前面提到“愁”与“闲”,非元夜所该有的;这里说到的“灯”与“酒”,却正好是时节的特点,只不过都市里的习俗是大家结伴观彩灯、饮美酒,火树银花、情酣兴逸而已。眼前,灯,只是青灯,酒,只是浊酒,人,只有自己一个,情况大不一样。“聊自照”的“聊”字,颇有自甘寂寞的意味,不但写出处境,也写出自己的操守志趣来。 “为谁温”,酒须温热了再饮,东坡有“半瓶浊酒待君温”诗句,还有所待,可现在自己除了独酌外,别无所望,所以只好作感叹语了。两句都写孤寂,且是对仗,而造语自然多姿,情态自不相同。写到这里,遥忆兄弟这层意思,虽然还没有说,但已经可呼而出之了。
五六句叫“转”,就是转折,犹如文章的另起一段。诗中,从写自身感受转到写怀人: “隙月知无梦,窗梅寄断魂。”透过窗予的隙缝,看到了月亮,唯有这月亮知道我今夜愁绪萦怀,不能成眠;月光在纸窗上映出了梅花的身影,我只有凭这梅影来寄托我忧伤的思念。古人习惯用“断魂”、 “消魂”, “断肠”等词来形容忧思感伤之深。有这一联“隙月”、 “窗梅”的景物点缀,诗才不干枯,才显得丰腴起来。景物好象只是即目所见,信手拈来,其实,是经过精心选择安排的。诗人之所以要写“月”,是因为元宵是月半十五,正是月儿圆的时候,月圆人不圆,必然触景伤怀,所以接“无梦”,说睡不着觉。而且措词也很有讲究,倘若说“月照人无梦”,则嫌太平直;说“隙月知无梦”,则是月自窗隙窥看室内而知道人之不寐,以物拟人,不但曲折有致,还能传达出自己此时此刻“除却天边月,没人知”的意思来。诗人之所以要写“梅”,是因为元宵正月,正是梅花开放的时候,而梅花在传统中又往往与思念亲人发生瓜葛。比如南朝梁时,陆凯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就是以寄梅来安慰家乡亲人的。所以下接“寄断魂”,在某种程度上,已暗示出“断魂”的原因。
末了两句叫“合”,就是总结、结尾。有时它对前面六句起个概括述明的作用,以唤醒全诗的主旨。比如此首就以“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来点明题意。读者读了这两句,再回头去看前面所述,那些诗句的内涵就都豁然明朗了:知道诗中所说的“愁”与“闲”是什么性质的了,知道为何要感喟“聊自照”、“为谁温”了,知道他元夜“无梦”、 “断魂”的原因何在了。
在律诗中,这样明述题意的诗句,有时放在开头,有时置于末尾,视需要而定,表达的效果各有不同。那些开宗明义的,也许在结尾处,用景语宕出远神,或者在前六句的基础上,把诗意更推进一步作结,也都能利用结构的合理发挥优势。但象这首那样。先暗后明,逐步引出主题,它能给人以从容温婉,蕴藉有致、回味生津、顾盼多姿的效果。“兄弟”前著一“好”字,已见彼此自幼情亲,更用“遥怜”二字,乃透过一层,由己及彼,忘却自身处境之可怜,反为兄弟之飘泊自异乡、不能欢度佳节而生悲。诗,看以平淡,实则深挚。全篇无一字说到“元夜”,却又字字句句都从元夜生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