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邯郸道

范成大 〔宋代〕
即昔人作黄粱梦处。
薄晚霜侵使者车,邯郸阪峻且徐驱。
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石湖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邯郸道就是当年卢生作黄粱梦的地方。
傍晚使者的车子在寒霜侵凌下,慢慢地行驶在那险峻的山坡上。
使者困倦了也在车中作起了梦,不过不是梦见封侯而梦见故乡。
注释
①黄粱梦:典出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黄粱:小米。
②薄(bó):迫近。使者:作者自称。
③阪(bǎn)峻:山坡陡峻,形容路途难行。徐驱:缓慢地赶路。
④石湖:湖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此指作者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第三十四首。范成大行于邯郸道中,想起了“黄梁梦”这个典故,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写了作者长途奔波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隐逸的情绪在诗中有所流露,诗人借助典故,表现了自己对功名的厌弃和对归隐石湖的向往。爱国之情犹在,但热情却已渐渐退却。诗人仿佛一位迟暮的老人,已经洞穿了世间百态,只想回到田园,找寻心灵上最后一丝静谧。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行于邯郸道上的情形,以“晚霜”、“阪峻”映衬出来了作者的心情,因为是行驶在被敌人占领的自己的国土上,所以除了“晚霜”、“阪峻”之外感受不到一丝欢愉。
后两句写自己的梦。采取先肯定,后否定的手法。说明所作的石湖梦而不是昔人所作的封侯梦,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晚年又退居家乡石湖,所以石湖梦表现了诗人归隐的情志。范成大用了“黄梁梦”的典故,这个典故多用来形容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但此处范成大反用唐人旧典以吐露自己的心声,表明自己对石湖的向往。“不梦封侯梦石湖”既有不恋功名富贵的高尚节操,也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范成大产生归隐情绪的背后是对南宋王朝的深深失望。范成大本来是怀着以死报国之心出使金国的,但在目睹了沦陷区人民的悲惨遭遇之后,尤其是在目睹了“渔子不知兴废事,清晨吹笛棹船来”(《旧滑州》)之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望,又联想到南宋君臣的昏庸无能、卖国求荣之后,恢复北方失地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打碎。诗人的报国热情渐渐退去,遂萌生退意,有了“不梦封侯梦石湖”的想法。这首诗一方面间接切合了使金组诗的主旋律,一方面说明了隐逸思想已经在诗人的脑海中扎下了根,暗示了诗人以后的人生道路和创作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