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枫桥

范成大 〔宋代〕
朱门白壁枕弯流,桃李无言满屋头。
墙上浮图路傍堠,送人南北管离愁。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红门白墙的禅院紧邻着弯弯的河流,默然无声的桃李静静地布满屋边。
超出墙头的佛塔和踞蹲路旁的石堠,默默地印记着南北行人们的悲欢。
注释
①枫桥:原名封桥,在苏州市,阊(chāng)门之西,以唐人张继《枫桥夜泊》一诗闻名。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载:“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②屋头:屋边。
③浮图:一怍浮屠,梵语译音,即僧塔。这里指枫桥寺(普明禅院)之塔。堠(hòu):古代记路程的小堡或碑石,五里单堠,十里双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系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范成大行于(苏州)城西道中所作。枫桥是一座并不雄伟的石桥,它的出名,是因为唐代张继写过一首《枫桥夜泊》,把游子的离愁别绪,渲染得浓郁感人,地因诗传,枫桥和寒山寺此后名气越来越大,慕名来游、题诗填词者不乏其人,范成大就是以此作为引发,写下《枫桥》这首诗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范成大旅行所作的写景诗,写枫桥之景,但《枫桥》这首绝句,并不步张继的后尘,专意去写游子思绪,而是把写景诗的意思,深翻一层,推向人事的变态与自然物(包括建筑物)的恒态对比联想。
朱门、白壁、浮图、道堠,甚至满枝头的桃李花树,都是沉默的、恒态的存在,而弯弯的流水、道上匆匆的行人,乃至传诵的名气,都是喧闹的、变化的现象。因此,张继诗名之大,使枫桥名满天下,枫桥一带的桥、寺、塔,仍然毫无骄色,默然存在,就和以前并没有被人们赏识时一样。几百年来匆匆的过客,散落了多少离愁别恨。又人去踪绝。只有那超出墙头上的佛塔,和那踞蹲路旁的石堠,默默地印记着这些悲欢。
在诗人心目中,永恒的是那些人化了的自然物,而人事纷纭、游子思归,不过是短暂的现象。永恒与短暂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还是那些永恒的自然物,值得留恋。
当然,范成大向往的自然,实际上是人化的自然或者人工的自然物。他在《横塘》诗中有两句云:“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以时序的变化与桥塔的不变对比,仿佛是真正的自然(季节)变化反而不如人工建造的石桥朱塔来得永久了,其实,和《枫桥》一样,范成大着意之处并不在自然物、人工物或是人的活动,而在于变与不变的哲理思考。
宋人诗善理,常常通过某些小巧的景致去促读者顿悟。范成大的写景诗,也有这种味道。不过,写此诗时范成大涉世未深,所以诗歌虽有点哲理上的暗示,却没有更深的意蕴,在画面呈现的,仍然是一股淡淡哀愁式的韵味,和他早年的风景诗基调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