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丹枫凋零,浓黛柏幽独。
畦稻晚已黄,陂草秋重绿。
平远一横看,浩荡供醉目。
落帆金碧溪,嘶马锦绣谷。
世界真庄严,造物极不俗。
向非来远游,那有此奇瞩!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深红色的枫叶悄然飘落,深黑色的松柏卓然挺立。
田地里的稻子金光闪闪,坡地上的草儿浓绿油亮。
那远近高低如画的江山,浩浩荡荡让人陶醉不已。
远处船帆披着太阳金辉,忘归的游人信马于峪谷。
这奇妙的世界端庄肃穆,天地造物是多么的神奇。
如果我不出门前来远游,怎么能看到这奇妙情色。
注释
①黄坦,是当时歙县境内的一个胜境,现在当在黄山风景区内。
②渥(wò)丹:浓厚的红色,写秋天的枫叶。
③黛:青黑色,写经霜后的松柏。
④畦(qí):古代称田五十亩为一畦。
⑤陂(bēi):山坡,斜坡。
⑥平远:本指画中因透视关系所见远处山水渐趋于平远,这里写目中所见景色。 横看:亦名行看子”。即横幅绘画。俗名“横披”。
⑦造物:创造万物,这里即指自然界的万物。
⑧向非:若非。 奇瞩:奇观。
深红色的枫叶悄然飘落,深黑色的松柏卓然挺立。
田地里的稻子金光闪闪,坡地上的草儿浓绿油亮。
那远近高低如画的江山,浩浩荡荡让人陶醉不已。
远处船帆披着太阳金辉,忘归的游人信马于峪谷。
这奇妙的世界端庄肃穆,天地造物是多么的神奇。
如果我不出门前来远游,怎么能看到这奇妙情色。
注释
①黄坦,是当时歙县境内的一个胜境,现在当在黄山风景区内。
②渥(wò)丹:浓厚的红色,写秋天的枫叶。
③黛:青黑色,写经霜后的松柏。
④畦(qí):古代称田五十亩为一畦。
⑤陂(bēi):山坡,斜坡。
⑥平远:本指画中因透视关系所见远处山水渐趋于平远,这里写目中所见景色。 横看:亦名行看子”。即横幅绘画。俗名“横披”。
⑦造物:创造万物,这里即指自然界的万物。
⑧向非:若非。 奇瞩:奇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以浓丽鲜艳的色彩,描绘出黄坦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颇具油画风致,观之令人思游其中,陶然欲醉。
诗的前四句,总写黄坦的秋日色彩: “渥丹枫凋零,浓黛柏幽独。畦稻晚已黄,陂草秋重绿。”时值深秋,天高气爽,诗人兴致勃勃地回到黄坦。一路走来,看到枫叶经霜愈艳,已被染成了浓丽的深红色,并开始悄然飘落;苍翠的松柏,岁寒不改其志,卓然挺立,青黛色的冬装看去显得格外深沉庄重:田里的稻子成熟了,未及收割,金黄闪光;坡地上的草儿丰茂,阳光照耀下依然浓绿、油亮。这是一幅非常清新、优美的图画。枫、柏,稻。草,这些本来非常习见、毫无奇异的植物,在蓝天映衬下,在金风送爽时,被兴致勃勃、游兴正浓的诗人摄入笔下,便都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渥丹”、 “浓黛”、 “金黄”、 “重绿”,这些用色或暖或冷、对比强烈,涂彩浓重的大色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这幅“黄坦金秋图”的情感基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在收获季节里奇观纷呈的无比惊喜,流露出如酒一般醇厚、浓郁的情意,引发读者产生强烈的愉悦、欢快、兴奋、舒畅之感,具有极强的动人力量。
“平远一横看,浩荡供醉目。落帆金碧溪,嘶马锦绣谷。”四句写登高远望。这幅“金秋图”,诗人并不满足于色彩的平面涂抹,他要让它“立”起来,产生立体感、层次感、纵深感。于是,将中国山水画的“平远”之景嵌入画面。所谓“平远”,即“自近山而望远山”,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总结其特点说,它“色”有明晦,而“意”冲融、缥缈,若有人物,则十分细小。诗人高瞻远瞩,呈现于他面前的竟是一现成的“平远横幅”。 “一横看”写出了诗人对“江山如画”的由衷赞叹。这如画的江山,远近高低,浩浩荡荡,迭次排闼而来,纷呈其美,各献身姿,好象有意供诗人来陶醉,供画家来摄取。 “浩荡供醉目”中一个“供”字,特别传神,它赋予了自然万物以人的情感,人的灵性,它与历来为人盛赞的王安石名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将”、“送”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诗人具体描述了这幅气势“浩荡”的山水“横看”中醉人景色。画上所绘,正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之时,广阔的水面和即将没入天际的远帆都被灿烂的夕阳映照着,渡上一层金辉。远山,有忘归的游人,信马悠悠,留连于草木葱茏的峪谷中,蜿蜒的山路两旁, “丹”、 “黛”、 “黄”、“绿”相间,遥遥望去,人就如同在色彩斑斓的织锦中缓行。诗人最后深深地感叹道:“世界真庄严,造物极不俗。向非来远游,那有此奇瞩?” “庄严”、 “不俗”是诗人游历了以上奇丽景色以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世界”、 “造物”的由衷的赞赏。他暗暗为自己庆幸,觉得“远游”虽然辛苦,但是能得睹如此奇观,悦目赏心,是非常值得的。“向非……那有……”的句式中,表现了不虚此行的特有欣喜。
这首诗在设色方面很有特色,它打破了中国古代诗画用色少而淡的常习,设色不仅非常准确,而且丰富、明丽、鲜艳,色块对比十势强烈。通过不同色调给予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利用色块组合,创造出万木争荣的热烈、明朗、令人心旷神怡的和谐气氛。如果把它与咏秋之作“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等作以比较,就更加充分地体会出诗中健康向上、欢愉自信的精神基调,体会出诗人初入仕途,心血犹热,希望有所为的强烈气息。
诗的前四句,总写黄坦的秋日色彩: “渥丹枫凋零,浓黛柏幽独。畦稻晚已黄,陂草秋重绿。”时值深秋,天高气爽,诗人兴致勃勃地回到黄坦。一路走来,看到枫叶经霜愈艳,已被染成了浓丽的深红色,并开始悄然飘落;苍翠的松柏,岁寒不改其志,卓然挺立,青黛色的冬装看去显得格外深沉庄重:田里的稻子成熟了,未及收割,金黄闪光;坡地上的草儿丰茂,阳光照耀下依然浓绿、油亮。这是一幅非常清新、优美的图画。枫、柏,稻。草,这些本来非常习见、毫无奇异的植物,在蓝天映衬下,在金风送爽时,被兴致勃勃、游兴正浓的诗人摄入笔下,便都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渥丹”、 “浓黛”、 “金黄”、 “重绿”,这些用色或暖或冷、对比强烈,涂彩浓重的大色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这幅“黄坦金秋图”的情感基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在收获季节里奇观纷呈的无比惊喜,流露出如酒一般醇厚、浓郁的情意,引发读者产生强烈的愉悦、欢快、兴奋、舒畅之感,具有极强的动人力量。
“平远一横看,浩荡供醉目。落帆金碧溪,嘶马锦绣谷。”四句写登高远望。这幅“金秋图”,诗人并不满足于色彩的平面涂抹,他要让它“立”起来,产生立体感、层次感、纵深感。于是,将中国山水画的“平远”之景嵌入画面。所谓“平远”,即“自近山而望远山”,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总结其特点说,它“色”有明晦,而“意”冲融、缥缈,若有人物,则十分细小。诗人高瞻远瞩,呈现于他面前的竟是一现成的“平远横幅”。 “一横看”写出了诗人对“江山如画”的由衷赞叹。这如画的江山,远近高低,浩浩荡荡,迭次排闼而来,纷呈其美,各献身姿,好象有意供诗人来陶醉,供画家来摄取。 “浩荡供醉目”中一个“供”字,特别传神,它赋予了自然万物以人的情感,人的灵性,它与历来为人盛赞的王安石名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将”、“送”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诗人具体描述了这幅气势“浩荡”的山水“横看”中醉人景色。画上所绘,正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之时,广阔的水面和即将没入天际的远帆都被灿烂的夕阳映照着,渡上一层金辉。远山,有忘归的游人,信马悠悠,留连于草木葱茏的峪谷中,蜿蜒的山路两旁, “丹”、 “黛”、 “黄”、“绿”相间,遥遥望去,人就如同在色彩斑斓的织锦中缓行。诗人最后深深地感叹道:“世界真庄严,造物极不俗。向非来远游,那有此奇瞩?” “庄严”、 “不俗”是诗人游历了以上奇丽景色以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世界”、 “造物”的由衷的赞赏。他暗暗为自己庆幸,觉得“远游”虽然辛苦,但是能得睹如此奇观,悦目赏心,是非常值得的。“向非……那有……”的句式中,表现了不虚此行的特有欣喜。
这首诗在设色方面很有特色,它打破了中国古代诗画用色少而淡的常习,设色不仅非常准确,而且丰富、明丽、鲜艳,色块对比十势强烈。通过不同色调给予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利用色块组合,创造出万木争荣的热烈、明朗、令人心旷神怡的和谐气氛。如果把它与咏秋之作“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等作以比较,就更加充分地体会出诗中健康向上、欢愉自信的精神基调,体会出诗人初入仕途,心血犹热,希望有所为的强烈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
种园得果仅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挑。...
- 2
-
四时田园杂兴·其六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 1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雨後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 3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一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 33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 2
-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九
汗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 0
-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八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 3
-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七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 1
-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 3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 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