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双庙

范成大 〔宋代〕
在南京北门外,张巡、许远庙也。世称双庙,南京人呼为双王庙。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祲。
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在南京的北门外,有供奉张巡、许远的庙。世称双庙,当地人称之为双王庙。
平地一座孤城贼寇多若林木,两公全力同心犹能抵御叛军。
汴京地势险要有黄河做屏障,谁使神州大陆倾刻之间覆沉。
注释
①双庙,供奉张巡、许远之庙,在睢阳。
②南京:北宋以应天府为南京,即唐之睢阳,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
③孤城:指商丘。寇:指安禄山叛军。
④解:此处犹言“能”。障妖祲(jìn):妖祲,如言妖气,代指安禄山的叛军。障妖祲指挡住叛军进犯。
⑤大梁:即汴京,北宋的都城开封,开封古称大梁。洪河:大河,即指黄河。襟带:衣襟与腰带,借喻倚山绕河,形势险要。《史记·春申君传》:“襟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
⑥遣:使、教。神州:此处指北方国土。陆沉:无水而沉,比喻国土沦丧。《世说新语·新诋》载:晋代桓温尝登楼北眺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 王衍)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第六首。一路行来,他感慨万千,过南京双庙时,他想起了张、许二人坚守睢阳之事,联想到北宋统治者昏庸懦弱,激愤不已,遂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通过故地的吟咏,谴责北宋当权者昏庸误国,导致中原地区沦陷。 诗人借咏史以抒发其对国事的忧愤,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第一、二句颂扬张巡、许远二位前朝忠臣烈士的英勇忠义事迹。在唐代的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合力坚守睢阳,最后矢尽粮绝,城破被执,俱不屈骂贼而死。但睢阳之役对阻遏安史叛军进犯江淮地区,具有很大的作用。平地,见无险可守;孤城,见外无援兵;寇若林,见众寡悬殊。总之,形势极端严重。但“两公犹解障妖棂”,张、许二人尚能“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韩愈《张中丞传后序》),这是何等气概。
第三句折转现实,由咏史变为讽今。汴京乃是宋朝京城所在,将广兵众;“襟带洪河”,又有天险可恃,与前朝张巡、许远二公所面临之严酷形势,恰成明显对照。按理它是可以固守的了,然而它却如舟船在陆地上沉没了一般,出人意料地被丢掉、被抛弃了。末句,诗人并没有去直斥赵宋朝廷投降误国,而是出之以诘问,给读者留下了体味、思索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