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风月温丽

范成大 〔宋代〕
暮檥金龟潭,追随今夕凉。
波纹挟月影,摇荡舞船窗。
夜久四山高,松桂黯以苍。
长烟界岩腹,浮空余剑铓。
棹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
我亦醉梦惊,解缨濯沧浪。
多情芙蕖风,袅袅吹鬓霜。
会心有奇赏,天涯此何方?
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
过情难久留,俛俯坠渺茫。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傍晚我把船停泊在金龟潭,要享受今夜的清凉。
水面上波纹粼粼,映照着月光,船儿摇荡,波光舞动,对着船窗。
夜色深沉,四面的山峰更显得高大,山上的松树桂树,一片深黑青苍。
一道长长的烟云像把青山拦腰截断,山的上半部,似乎浮在空间,锐如剑铓。
船夫吹着笛子,奏了一曲又一曲;水面上鱼儿跳跃,翻动着白浪。
我也仿佛从醉梦中惊醒,解下了帽缨,在青黑色的湖水中洗去尘世的肮脏。
湖面上满是荷花,风儿也特别多情,吹拂着我如霜似雪般的鬓发,令人沁心爽朗。
我的心与这奇丽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忘记了自己置身于天涯南方。
湖上的空气潮湿清润,没有一点灰尘;月光皎净明澈,扑来阵阵幽香。
过去的情怀难以久留,今天也会成为过去,想到这,我不禁低下头来,陷入沉思,泛起了一丝怅惘。
注释
1.六月十五日:指淳熙元年(1174年)六月十五日。
2.西湖:指广西桂林西湖,在城西约三里。
3.檥(yǐ):停泊船只。
4.金龟潭:西湖边水潭名。
5.长烟:指弥漫在空中的雾气。
6.岩腹:山的中部。
7.剑铓(máng):剑的锋芒。此形容山顶尖削。
8.棹(zhào)夫:船夫。
9.三弄笛:奏了数只笛曲。三是泛指。
10.素光:洁白明亮的光辉。多指月、水、霜、雪之光。
11.解缨:解去冠系。谓去官。缨,帽上的带子。
12.濯(zhuó):洗。
13.沧浪:水青色。屈原《渔夫》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
14.芙蕖(fúqú):荷花。
15.袅袅:柔和轻微的样子。
16.鬓霜:形容鬓发斑白如霜。
17.会心:领悟;领会。
18.过情:已消逝的情怀。
19.俛(fǔ)俯:弯腰低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纪游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记述桂林西湖月夜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题目中的“风月温丽”四字,恰好可作全诗的提纲,诗正是围绕温风丽月,铺写景色,抒发意趣。
诗前两句用游记体,交代所游之地及游的目的。诗人是为了纳凉而游,时间是十五的晚上,所以诗接下来便铺陈夜景,着重表现月色。月夜是最能引起人们浮想联翩的时候,一切事物在月色中似乎都改变了日间的常态,月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唯有朦胧的东西才具有不可推测的底蕴,唯有在朦胧中人们才能依照自己的想象改易物体原有的本性,主观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景物随着诗人的心情同步变化。范成大在这里是怎样表现美好的月景的呢?因为是游湖,他首先写水,说风吹着,波光荡漾,月影在水中闪耀;船在摇动,水中的月亮又似乎在船窗外舞动。这两句把月夜写得扑朔迷离,炫目多彩,“挟”字与“舞”字,炼得都很工。次四句写岸上月景。夜渐渐深了,月亮升高,这时仰望高山,似乎比往常更高了;山上的松桂,黑沉沉地。忽然,一道长长的烟云飘来,把山岩拦腰截断,上半部分,像是飘浮在空中,尖削的山峰犹如剑锋,刺向青天。“夜久四山高”一句,把晚上看山的感受表现得十分逼真。这是因为晚上人的视力受到影响,月光由下斜照,所以平时不怎么高的山,显得分外的高。“松桂黯以苍”句,把月光下树的情况予以再现,使人犹如目见。“长烟界岩腹,浮空余剑铓”二句,更把桂林山水的情况写绝了。
桂林处在喀斯特地形区,山峰多挺拔尖秀,诗人及时捕捉到烟云飘过山腰的夜景,把山写得更为奇峭。这状况,不禁使人想起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的名句“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来。柳宗元写的是柳州的山,柳州与桂林山水近似,范成大这句诗也许是吸收了柳宗元的比喻。二句中的诗眼,也千锤百炼而出。一个“界”字,活画出薄薄烟云凝聚在山腰的景象,比徐凝题庐山瀑布所说的“一条界破青山色”句更加洗练。一个“余”字,把山峰缥缈的现象,也描绘得惟妙惟肖。
以上六句,是从视觉的角度上写夜景,以下转入听觉与感觉,语调也逐渐纡徐流畅。诗写道,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船夫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湖面上不时有鱼儿跳跃,翻出银色的水波。月下的笛声,总是为诗人所津津乐道,也总使多情的诗人沉醉;夜深鱼跃,也常常出现在写静夜水中的诗里。范成大把它们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富有诗意。也许是笛声终了,也许是鱼跳泼剌,诗人仿佛在醉梦中惊醒,于是在清澈的湖水中洗起帽缨来。“解缨濯沧浪”,可以是实写,也可理解为诗人醉心于眼前景物,用《渔父》中典句,说自己面对山水,尘心顿消,一片清明。以下,诗又以景抒情,说水面上的清风夹带着阵阵荷花香,吹拂着自己如霜鬓发,他更加着意欣赏美景,忘记了自己是远处南国。“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二句,再次总写月色、环境,回照前句的“会心”一词。在这样奇丽赏心的景色中,诗人由前面的不觉身处天涯的感觉忽然又转到抚今怀昔的感叹。他想到,一切美好的事都难以久留,所以不知不觉,浮上了一丝怅惘来。这样以情作结,余味无穷,既表达了对美景的叹赏,又表示了对平生漂泊的感慨。不过,诗写得淡淡的,非常蕴藉。
全诗把桂林山水的夜景用精致而又贴切的笔墨描绘出来,与自己容与淡荡的心情相融合,使诗显得顺畅流转,情深意远。范成大与陆游一样,“天教饱识汉山川”,写了不少纪游诗,这些诗大多以清新真切的笔墨,畅述祖国山河之美。值得注意的是,范成大描写山川风景时,绝少有陆游诗中那样的愤疾、哀伤,他总是对景物充满激情与赞叹,笔调以清丽明净为主,这首写桂林山水的诗是一个典型例子。杨万里在《石湖诗序》中说范成大的诗“大篇决流,短章锋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总的来说,是相当切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