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

杨万里 〔宋代〕
潮头打云云不留,月波泼窗窗欲流。
夜寒报晴岂待晓,天公端为卢溪老。
卢溪在山不知年,卢溪出山即日还。
黄纸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谁能那。
诏谓先生式国人,掉头已复烟林深。
路旁莫作雨疏看,老儒不用橐中金。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钱塘潮水的浪头把阴云冲散,月光洒满窗户,就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夜里寒气预示着明天的晴朗,天公也因您的离去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朝廷接连下达拜官进爵的诏书,但诏书也奈何不了先生隐逸的志向。
您在山中不知隐居了多少年,刚刚才出山,却在当天就返回了山中。
诏书称赞先生是国人的榜样,但先生已经掉头返回自已的隐居之所。
路人不要把老先生比作两疏,因为老先生并不需要朝廷所给的赐金。
注释
①王监簿:王庭珪(1080年-1172年),字民瞻,安福(今属江西)人。绍兴年间,胡铨以反秦桧和议被远谪时,他以诗相送,受牵连贬官长达十年。宋孝宗征诏两次,赐国子监主簿。但他坚辞荣命。杨万里十七岁拜庭珪为师,对他十分敬重。监簿,国子监主簿的简称。
②端:真正,确是。卢溪老:庭珪曾因与上官不合,归隐安福卢溪五十年,自号卢溪老人、卢溪真逸,故称他卢溪老。
③卢溪:水名,江西省萍乡县内。这里指王庭珪。不知年:意为甘心隐居。
④即日还:极言不慕荣利,急于返里。
⑤黄纸:指皇帝所下诏书。出自唐代王维《送李睢阳》:“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苦催:极力催促来朝。
⑥青霞:青云烟霞,代表山林景物,形容隐士生活。唐代曹松《江西逢僧省文》:“高僧不负雪峰期,却伴青霞入翠微。”那(nè):奈何。
⑦先生:是对王庭珪的尊称。式国人:式,法,表彰。使国人学习、模仿。
⑧掉头:表示去意坚决,亳不迟疑、流连。
⑨两疏:汉代疏广和侄子疏受。汉宣帝时,两人同时主动辞官返里,皇帝、太子都有赐金。当时公卿大夫都来相送,称赞他们为贤者。
⑩橐(tuó):口袋。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也不言依依惜别的场面,而是本着知交的情谊,对友人坦荡不羁的立身态度,清高自重的情操品德给予高度的赞扬。匠心独运,别出心裁,诗人自己的旷达情怀与对友人的理解与遵重得到传神的表现。
诗的一、二句有几层意思。首先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为月下水边。其次表明诗人不忍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悄。自古离别,多在水畔。唐代沈佺期《拟古别离》:“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南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流水的一去不返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起伏难平的心情有如汹涌的潮头。再次,这里的“潮头”可看作是以喻社会俗事。诗人的朋友过惯了清净闲散自得的隐居生活,厌恶当世的喧嚣,酷爱自然,追求自由的心境,因而尽管社会物质生活似“潮头打云”般地想拉扰和诱惑友人,而他却像闲云野鹤似地不可挽留。诗人采用比兴手法,含蓄深切地表现了自已的惜别之情和颂扬之意。
第三、四两句写离别时情景。夜晚的寒气袭人,一轮明月当空,预示着第二天将是一个睛朗的日子。友人不愿等到天明,连夜即要赶路,匆匆别离,亦格外令人黯然魂消。其离愁别恨以致感染了“天公”,使本来日出月没,光景常新,亘古不变,没有情感的它也多情善感起来,感动于诗人的深情厚谊和为王庭珪的离去而生的痛苦,竟变得衰老起来。诗人化用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含蓄巧妙地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难分难舍之情。
第五、六句云:“卢溪在山不知年,卢溪出山即日还。”意谓王庭珪就如同卢溪溪水在山中不知隐居了多少年,才出山,当天就返回山中。由此足以显见王庭珪辞官之坚决、果断。诗人以澄澈明净、活泼自由的溪水来比喻友人髙洁清白的品格,字里行间满含着对友人光眀磊落、表里明澈的品德和玉润冰清的操守的推崇与赞美。这里的“卢溪”既可看作实指,又可看作虚拟,行文虚虚实实,变化含蓄,极好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与敬仰之情。
第七、八两句以“黄纸苦催”一气贯下,对王庭珪的辞官不就、甘愿过自食其力、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的志趣给以进一步的推崇。朝廷接二连三地下达拜官进爵的诏书,但自已尊重的友人却安然高卧,无动于衷,不子理睬。这和李白得诏书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的态度截然相反。因为诗人的友人其真正的情趣在于深山隐逸,“青霞成癖”,尽管这种隐逸生活清贫,但却高尚、称心、自得,所以就是皇帝的诏书也不能改变,或挪动其隐逸志向。
第九、十句云“诏谓先生式国人,掉头已复烟林深”。诗人的朋友知道要自己入仕当官,立即掉头不顾,予以拒绝,依旧返回自已的隐居之所。在入仕与归隐的路旁没有丝毫的犹豫,彷徨,而是干脆、决断地选择了后者。
最后两句,诗人借友人的口吻,直截了当地表明其不愿受物欲的羁绊,甘心过清苦而宁寂的隐逸生活的决心。用汉代疏广、疏受的典故再次呼应开篇,点明离别的主题,既照应了诗的前半部分,又再度热情赞扬了友人的高尚品德。
在这首诗中,诗人本着崇敬的心情,豪宕的胸襟,真实自然地描绘了深受自己尊敬的友人心甘情愿于深山隐逸,志行一致的品格作风,并坦诚地表现了自已的情谊。真挚亲切之情,溢于言外,兴会深长,读来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隆兴元年(1163年)冬季,杨万里入杭州,任临安府学教授。当时王庭珪也奉孝宗诏到杭州,除国子监主簿,但他力求退隐返里。朝廷给予祠禄(有俸钱,不办事)并令所在州常加存问。当王庭珪返里时,作者赋诗送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杨万里送别自己的老师王庭珪的诗,全诗赞扬庭珪恬退守素、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也表示了自已敬仰师长的深厚感情。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第三、四两句写离别时情景;第五、六句写诗人的惜别与敬仰之情;第七、八、九、十句表达对王庭珪甘愿隐逸的推崇;最后两句用汉代疏广、疏受的典故再次呼应开篇,点明离别的主题。此诗用词上使用了叠词和重见词,这种运用不仅将诗的境界拓宽,读起来也更有节奏感。
展开阅读全文 ∨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
您可能感兴趣...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三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608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221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53
  •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建 ...

    328
  • 咏竹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646
  • 秋夜

    挑落寒灯一点青,方知斜月半窗明。无端一阵秋声起,唤作铜饼蟹眼鸣。...

    1
  •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1
  • 桂源铺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5
  • 夏日绝句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6
  • 喜雨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