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熟虚成喜,微生亦可嗟。
禾头已生耳,雨脚尚如麻。
顷者官收米,精于玉绝瑕。
四山云又合,奈尔老农家。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庄稼本来长势不错,本指望能获得丰收,但最终还是遭遇了天灾,让人们空欢喜了一场,这些无助农民的遭遇真是可叹啊。
晚稻已经因为连绵不绝的秋雨害上了黑霉病,可雨还是下个不停。
往昔官府收租米的时候非常挑剔,好比挑选无瑕美玉一样,有一点不合格也不行。
天上阴云四合,眼看一场秋雨又要来临了,你们今年的生活可怎么过下去啊。
注释
①龙回:关名,在长沙东南四十五里关山,两关相连,中间仅有一路相通。
②大熟:庄稼大丰收。虚成喜:喜事已成空,白白欢喜了一阵,盼望了一回。
③微生:犹言“低贱”的老百姓。嗟(jiā):叹,为协韵。
④禾生耳:稻穗因久雨而生芽。《朝野佥载》记古谚:“秋甲子雨,禾头生耳。”即是说秋季多雨,晚稻容易得黑霉病、黄穗病。
⑤雨脚:雨落下来如线之脚,故名。也称“雨足”。如麻:像麻林一样的密集,言雨之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顷者:用法不一,或指过去,或指近今,这里是过去义(宋人用法皆如此),说上次的经验如何。
⑦精:本义即是择选米之精美者。绝瑕:无瑕,玉往往夹石夹杂质杂色,叫作瑕,纯净如一者难得,故玉以无瑕为最可贵。此言官府收租米,挑剔极端苛细,都要上好的精米,有一点不合也缴纳不上。
⑧合(hè):聚集到一起。俗语说:“一块云彩下不成雨。”阴云四合,天黑成一色,久雨不晴之象。
⑨奈:奈何的省用,怎么办。尔:你们。
庄稼本来长势不错,本指望能获得丰收,但最终还是遭遇了天灾,让人们空欢喜了一场,这些无助农民的遭遇真是可叹啊。
晚稻已经因为连绵不绝的秋雨害上了黑霉病,可雨还是下个不停。
往昔官府收租米的时候非常挑剔,好比挑选无瑕美玉一样,有一点不合格也不行。
天上阴云四合,眼看一场秋雨又要来临了,你们今年的生活可怎么过下去啊。
注释
①龙回:关名,在长沙东南四十五里关山,两关相连,中间仅有一路相通。
②大熟:庄稼大丰收。虚成喜:喜事已成空,白白欢喜了一阵,盼望了一回。
③微生:犹言“低贱”的老百姓。嗟(jiā):叹,为协韵。
④禾生耳:稻穗因久雨而生芽。《朝野佥载》记古谚:“秋甲子雨,禾头生耳。”即是说秋季多雨,晚稻容易得黑霉病、黄穗病。
⑤雨脚:雨落下来如线之脚,故名。也称“雨足”。如麻:像麻林一样的密集,言雨之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顷者:用法不一,或指过去,或指近今,这里是过去义(宋人用法皆如此),说上次的经验如何。
⑦精:本义即是择选米之精美者。绝瑕:无瑕,玉往往夹石夹杂质杂色,叫作瑕,纯净如一者难得,故玉以无瑕为最可贵。此言官府收租米,挑剔极端苛细,都要上好的精米,有一点不合也缴纳不上。
⑧合(hè):聚集到一起。俗语说:“一块云彩下不成雨。”阴云四合,天黑成一色,久雨不晴之象。
⑨奈:奈何的省用,怎么办。尔: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时值孝宗即位,锐意恢复之际,举国上下,人心振奋。这种形势影响到诚斋的早期诗作有两方面内容十分突出,一是爱国忧时,二是关注民生。这首诗就是属于后类的作品。当年秋天,杨万里赴长沙访友途经龙回,看到久雨不晴,庄稼丰收无望,再加上官府苛政,致使农民贫困的情景,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关心民瘼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宿龙回》属于杨万里的早期作品,是一首悯农诗。
首联,诗一开头就从“嗟”字落笔突出一个“忧”字,写大熟之喜竟成虚空,也就是特大丰收成为泡影,这“忧”就由于喜的落空而更显沉重,比直说歉收给人们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直使人感到老天爷简直在跟“微生”们开玩笑:先给以丰收的诱惑,继给以灾歉的打击。诗人在这里着一“虚”字,翻喜为忧,因而使第二句的“可嗟”就具有更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可嗟”既是对老百姓的同情,也是对老天爷的诅咒,感情十分强烈。
颔联,诗人用两句诗作形象的描写,点出了上文大喜成虚的原因:“禾生耳”已经足以使丰收的热望成为一场空欢喜,“雨如麻”就更搅得人们烦扰忧戚,心乱如麻。这里,“已”、“尚”二字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最确切地传达出农家此时心中的深忧。
颈联,由上文的写天灾转到写人祸,写官府对农家的征敛。诗人并不正面描写官府如何横征暴敛,而只是叙说过去的经验。过去,官府收米,要的是精白如玉绝无杂质的稻米,要的是“粒粒如玉珰”(皮日休《橡媪叹》)一般的粮食。这使人想到自唐至宋苛刻的征敛由来已久,也使人想到如今的现实更难以应付:发芽的稻谷不能变成“玉绝瑕”的精米,农家不可能避开猛于虎的苛政。诗人在这里已不只是“嗟”天灾了,更加进了“嗟”人祸的内容。这就使上文的“可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体现出诗人更为深广的忧民之心。
尾联,一句写景,一句议论。景写四山云合。孤立看来,诗人似乎是在渲染山色的迷离朦胧、绰约多姿,但将此景一放到上文所叙的此情此境之中,它便成了农家心头的重重重压,因为它预示着更多的秋霖,将损失更多的粮食,何况这里还着一“又”字,其增加的压力真可谓一字千钧。紧跟的一句议论作结,就显得有力而深沉,把诗人的嗟叹,推向了更深的层次:农家以何纳官的问题、如何度岁的问题、怎样消除心头烦忧的问题、寻找生活的出路的问题……诗人就这样以“嗟”字为一篇之纲,以“忧”字为一篇之骨,写出了农民在天灾人祸双重重压下的艰难困苦,批判了官府的苛征,表达了对农家命运的深切同情。如果读者和《江湖集》中的《悯农》、《农家叹》、《观稼》、《农家》、《秋雨叹》等许多关念民生的诗篇并读,读者就会发现,杨万里的早期诗作,忧国忧民思想是十分强烈的,这和他的不扰民的政治志愿和政治实践是完全一致的。
讲到诚斋诗,一般都喜欢论他的“活法透脱”、 “幽默风趣”等等。这固然是诚斋之所以为诚斋而独具面貌,但他的诗也并不是一副面孔到底。他的这首《宿龙回》以及不少关心民生疾苦的诗篇,就并不注重“活法”与“透脱”。如果“透脱”的对面是“执着”,那么,这首诗倒可以说是一首十分“执着”的作品。它执着于诗中的一个“嗟”字,执着于诗外的个“忧”字,“忧”而“嗟”,“嗟”其所“忧”,一层深一层地反复讲自已的“嗟”和“忧”,写农家的“嗟”和“忧”,以引起读者的“嗟”和“忧”。这几乎和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现实主义乐府同嗟同忧了。这和杨万里的“诗也者,矫天下之具也”(见杨万里《诗论》)的观点正有着紧密的关系。
首联,诗一开头就从“嗟”字落笔突出一个“忧”字,写大熟之喜竟成虚空,也就是特大丰收成为泡影,这“忧”就由于喜的落空而更显沉重,比直说歉收给人们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直使人感到老天爷简直在跟“微生”们开玩笑:先给以丰收的诱惑,继给以灾歉的打击。诗人在这里着一“虚”字,翻喜为忧,因而使第二句的“可嗟”就具有更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可嗟”既是对老百姓的同情,也是对老天爷的诅咒,感情十分强烈。
颔联,诗人用两句诗作形象的描写,点出了上文大喜成虚的原因:“禾生耳”已经足以使丰收的热望成为一场空欢喜,“雨如麻”就更搅得人们烦扰忧戚,心乱如麻。这里,“已”、“尚”二字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最确切地传达出农家此时心中的深忧。
颈联,由上文的写天灾转到写人祸,写官府对农家的征敛。诗人并不正面描写官府如何横征暴敛,而只是叙说过去的经验。过去,官府收米,要的是精白如玉绝无杂质的稻米,要的是“粒粒如玉珰”(皮日休《橡媪叹》)一般的粮食。这使人想到自唐至宋苛刻的征敛由来已久,也使人想到如今的现实更难以应付:发芽的稻谷不能变成“玉绝瑕”的精米,农家不可能避开猛于虎的苛政。诗人在这里已不只是“嗟”天灾了,更加进了“嗟”人祸的内容。这就使上文的“可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体现出诗人更为深广的忧民之心。
尾联,一句写景,一句议论。景写四山云合。孤立看来,诗人似乎是在渲染山色的迷离朦胧、绰约多姿,但将此景一放到上文所叙的此情此境之中,它便成了农家心头的重重重压,因为它预示着更多的秋霖,将损失更多的粮食,何况这里还着一“又”字,其增加的压力真可谓一字千钧。紧跟的一句议论作结,就显得有力而深沉,把诗人的嗟叹,推向了更深的层次:农家以何纳官的问题、如何度岁的问题、怎样消除心头烦忧的问题、寻找生活的出路的问题……诗人就这样以“嗟”字为一篇之纲,以“忧”字为一篇之骨,写出了农民在天灾人祸双重重压下的艰难困苦,批判了官府的苛征,表达了对农家命运的深切同情。如果读者和《江湖集》中的《悯农》、《农家叹》、《观稼》、《农家》、《秋雨叹》等许多关念民生的诗篇并读,读者就会发现,杨万里的早期诗作,忧国忧民思想是十分强烈的,这和他的不扰民的政治志愿和政治实践是完全一致的。
讲到诚斋诗,一般都喜欢论他的“活法透脱”、 “幽默风趣”等等。这固然是诚斋之所以为诚斋而独具面貌,但他的诗也并不是一副面孔到底。他的这首《宿龙回》以及不少关心民生疾苦的诗篇,就并不注重“活法”与“透脱”。如果“透脱”的对面是“执着”,那么,这首诗倒可以说是一首十分“执着”的作品。它执着于诗中的一个“嗟”字,执着于诗外的个“忧”字,“忧”而“嗟”,“嗟”其所“忧”,一层深一层地反复讲自已的“嗟”和“忧”,写农家的“嗟”和“忧”,以引起读者的“嗟”和“忧”。这几乎和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现实主义乐府同嗟同忧了。这和杨万里的“诗也者,矫天下之具也”(见杨万里《诗论》)的观点正有着紧密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三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 608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 221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 53
-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建 ...
- 328
-
咏竹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 646
-
秋夜
挑落寒灯一点青,方知斜月半窗明。无端一阵秋声起,唤作铜饼蟹眼鸣。...
- 1
-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 11
-
桂源铺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 5
-
夏日绝句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 6
-
喜雨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 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