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

黄庭坚 〔宋代〕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何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青松挺立于山谷溪涧之间,但十里外都能听到风吹动它的声音。
它的枝干上面缠绕着百尺长的菟丝,树根下则匍匐着千年的老茯苓。
青松凭借其坚韧不拔的本性,长久以来成为助人延年益寿的宝贵之物。
菟丝虽是小草,也有远大的志向,它们与青松相依相伴,共度岁月。
古时的名医医和已不在世上,但青松深扎根基,稳固生长,其精神与医和的医术一样深邃且持久!
人们常说,有如青松般坚韧不拔的人能够治理国家,又何必打算太早,要求过急呢。
无论是小草还是青松,它们材能是虽有不同,但它们的品格和情调却很相似。
注释
百尺丝,这里指菟丝,一种缠绕寄生的植物。
自性:自身的本性。
得:能够。
小大材:指小草与青松。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苏轼早年政治上偏于保守,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屡遭贬斥,历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的地方官,较关心人民的疾苦,做官时也做了一些好事。苏轼是宋诗革新的主将,他的诗内容比较充实,想象力丰富,豪放自然,艺术形式变化多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后人比之为宋代的李白。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任北京国子监教授时,写了一封信给正在徐州的苏轼,并附上古诗二首,表示自已的倾慕之情,苏轼也和了诗,两位诗人从此相交,终生不渝。本首诗即组诗中的第二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以青松为喻,赞颂其坚韧与长寿,上攀藤蔓,下育灵芝,象征其生命力与影响力。小草虽微,却怀远志,与青松相伴,体现坚韧精神之传承。医和虽不并世,但青松深根固蒂,如医者治世,不必急于一时。最后点出,大小之材虽异,其内在精神与生命力却相似。此诗以涧松喻苏轼,谓其虽大才而不得其用,却声名远播。又以菟丝自喻,希望自己能与青松长久相依。在这里表明了黄庭坚虽为“小草”,却有远大的志向,与苏轼一样都具有“医国”的远大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您可能感兴趣...
  •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一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傍。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8
  • 古诗二首·其二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555
  • 北窗

    《北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繁衍生息,永不停息,生长变化都有各自的特点;后两句借窗外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感受。全诗将初夏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

    803
  •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五

    司马丞相昔登庸,诏用元老超群公。杨绾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2
  • 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残斗我竹。...

    5
  • 杂诗七首·其一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4
  •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3
  • 春阴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7
  •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