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狂呼猛吹,其势竟能将人像草似地任意吹倒卷走,乾坤之内,到处飞沙走石,不见天日。
连最耐寒的年轻胡人都冻死于长城,谁能相信,在这样可怖的大气候下,江南竟别有天地?
注释
1.应教:出于六朝时,因太子、诸王的命令称“教”,故奉命所做的为应教诗。
2.剌(là)剌:一作“猎猎”,指风疾吹声。
3.沙尘:《元诗纪事》作“生尘”。
4.胡儿:少数民族的年轻人。胡,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般不畏惧严寒。
5.“谁信”句:《元诗纪事》作“始信”。此句意在点出画梅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象征。此外,钱谦益《列朝诗集》注云:“余家有元章真迹,(此诗)下二句云:清高只有老梅树,照水开花个个真。”
“剌剌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此诗一起首,即描绘了一个昏暗、压抑的世界。可一首题梅之作,用这样的背景必然不符,故读者在惊骇于这二句的巨大气势之余,势必又将生起如此的疑问。第三句“胡儿冻死长城下”,奇句而又成奇格。诗至第三句犹不转,还将上文的酷冷世界再推进一步:北风之大,非但吹得倒人,还冻得死人;非但冻得死普通人,还要冻死最耐寒的“胡儿”。不转之下,又含有转机:冻死人的,是在“长城”下,是在北方。与之相对的是南方,于是,第四句“谁信江南别有春”,虽是急转直下,却也是水到渠成。不仅如此,这小天地虽然眼下还只是一隅,还不能动摇冬天的统治地位;但是,春之代替冬,是必然之势,那么,这春的小天地的出现,正是沙尘世界中最可引人注目的事。经过了前三句的极尽形容后,这最末句的别开生面,令人眼前发亮。
此外,朱元璋对此诗“眷赏”的,主要应该是其政治含义:北风沙尘,是元朝昏暗横暴的象征;江南春天,是对自已“义师”的褒扬。而这种对比中夹入“胡儿”一句,则暗示了异族统治必在长城之内的华夏大地灭亡。“谁信”二字,又暗合了朱元璋的自负虽然当时他羽毛未丰、声望未隆,天下人也不知道未来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的能是他,但天下人不信,他却深有自信。在朱元璋的原意,命王冕作诗恐怕只是欲观其文采之美,不料此诗却不事雕琢、大笔挥酒、力能抗鼎,又有如此深意。
虽然此诗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但它的技巧依然可观,非但对政治形势的比喻巧妙贴切,不露痕迹,而且全诗连用“乾坤”“长城”“江南”等语,显得气势开阔,远非普通的以精致刻写为特征的题画诗可比。最后,回到诗的题目,诗中的“梅”,也富有气势,是“一枝两枝三四蕊”(《江梅引》)而已,它已融为春光,浩浩一片,也就拥有了消融冰雪的力量;这比一般地写写梅的傲风霜、耐严寒更具新意了。
-
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 1
-
陌上桑
《陌上桑》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详细的描述了元代的暴政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及广大农民遭受残酷剥削、压迫,苦难不堪的惨况;当时农民因缴不出官布,蚕姑被捉被关,田夫为此奔走又受鞭笞,从而造成桑老田荒,将来应缴的米粮丝税将难以应付,他们思前想后,只有相对流泪而已。...
- 6
-
猛虎行
去年江北多飞蝥,今年江南多猛虎。白日咆哮作队行,人家不敢开门户。长林大谷风飕飕,四郊食尽耕田牛。残膏剩骨委丘壑,髑髅啸雨无人收。老乌衔肠上枯树,仰天乌乌为谁诉。逋逃茫茫不见归,归来又苦无家住。老翁老妇相对哭,布被多年不成幅。天明起火无粒粟,那更打门苛政酷。折贩肘无全民,我欲具陈难具陈。纵使移家向廛市,破獍猰貐喧成群。...
- 1
-
墨萱图二首·其二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 2
-
独坐
独坐高楼暮,凄凉何所闻?乱山流冻雨,荒树接孤云。关陕鸦成阵,幽并马不群。故人消息断,凋弊闵期文。...
- 0
-
伤亭户
《伤亭户》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起首写投宿闻哭声,引起全篇;中间通过野老满含血泪的控诉,鞭斥官府的贪婪残酷,集中反映民不聊生的惨状;末尾写野老不堪忍受而悬梁自尽的结局。深刻揭露了元末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人民所受的痛苦,深深的流露出诗人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 2
-
劲草行
该诗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中,所咏之物与人相同之处就是就是诗歌感情所在,该诗以劲草比喻“汉家不降士”,草之刚韧不屈与人之坚贞不屈形成精神上的对应,句句写草,但又处处喻人,在凄凉冷落的景象中歌颂了汉家将士的威武气节,咏物与咏人合而为一,是对当时混乱现实的生动写照。...
- 3
-
素梅·五十四
独鹤高飞雪气浓,梅烟清浅月朦胧。一声箫管归何处?人在琼楼玉宇中。...
- 237
-
读五柳先生传
渊明千载士,志节尚苦清。奈为五斗米,受彼县令名束带见督邮,颇亦用下情。当时岂无议,以后何平评?苟非归去来,五柳传不成。...
- 2
-
楚汉两城
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岂是有为增感慨?便令无事亦凄凉。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 2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