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别长安

司马光 〔宋代〕
暂来不复去,梦里到长安。
可惜终南色,临行子细看。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偶然来到这里,马上又要离开;这里是我的梦魂几回到过的长安。最使我迷恋的是终南山色,因此我临别时仔仔细细看了又看。
注释
⑴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⑵暂:犹偶然。不复去:不愿离去。
⑶可惜:可爱。终南:终南山,在长安南。
⑷子细:同“仔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的政治革新于1070年取得了胜利,他以实任的宰相,掌握了政府大权,与之相对立的旧党领袖司马光败退,次年司马光即将离开长安城,前往洛阳时,写下了这首告别长安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小诗,写离开长安时惜别心情。开头两句,明白如话,但含义深刻,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自嘲此时复杂而又深厚的感情,有对国家的、人生的、个人的种种感慨之情;二是以虚写实的手法,用“梦”来实写自己不曾抛却的思想——儒家的治世精神;三是离开长安,远离政治,并非心甘情愿,表明作者安社稷,竭诚为国的人生理想信念没有动摇过。后两句借眼前景物,通过“子细看”,来表达作者留恋朝廷的不舍之情。
临行时对着风光秀丽的终南山,仔细观看,久久不愿离去,心中充满着难言的感伤、惆怅与无奈,感伤的是朝廷的一切政治措施竟与作者的愿望不合,使其大失所望。但当面向景色迷人的南山时,烦恼、苦闷得到了释放,且情不自禁地深情地对她说一声“可惜”:“可爱的南山啊,再见了!什么时候才能和你相见呢!”“可惜”二字,不仅写出作者的柔情浓情,更写出了他对朝廷割舍不了之情,一种对使命的执著,一种酸而涩的心理。所以,别长安,别得酸楚,别得茫然,别得不舒心。
诗的语言自然朴质,诗意似浅实深,感情真挚深沉,诗人内在的可贵之处得到充分体现,是此诗最大的特点。唐元稹五绝《行宫》,写行宫寥落,白头宫女闲谈玄宗,不胜抚今感昔,被人赞为“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司马光这首绝句,也用最短的篇幅表达了很深的感情,足抵一首长篇写别离的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
您可能感兴趣...
  • 赤壁之战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 ...

    822
  • 与王介甫书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阁下:光居常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以是久不得通名于将命者 ...

    249
  • 遣兴

    京洛红尘里,闭门常独居。虽无守道愧,终与趣时疏。文举徒飞表,曹丘懒挟书。谁怜从宦久,不及策名初。待兔谋其拙,屠龙艺亦虚。何当治归计,松菊绕吾庐。...

    1
  • 绛州鼓堆泉记

    鼓堆在州治所西北二十五里,樊绍述守居记作古,州之图志作鼓。鼓者,人马践之,逢逢如鼓状。盖水原充满石下而云然。绍述之文,其必有据,然 ...

    882
  •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 ...

    714
  • 范景仁传(节选)

    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少举进士,善文赋,场屋师之。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补国子监生及贡 ...

    354
  • 秋夜

    城上调秋角,烟间发暝钟。风枝摇宿鸟,霜草覆寒蛩。久负观书乐,端愁束带恭。暂因群吏散,还得遂幽慵。...

    0
  • 秋夜

    浮云一消散,星斗粲长天。浩露洒翠柏,清香生白莲。体凉犹衣葛,耳静已无蝉。坐久群动息,秋空唯寂然。...

    0
  • 闲居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0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 ...

    18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