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诗是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四月,当时的陆游已是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起句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五六句“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广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最后两句“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位卑未敢忘忧国”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起句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五六句“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广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最后两句“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位卑未敢忘忧国”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示儿
得道如良贾,深藏要若无。冶金宁辄跃?韫玉忌轻沽。儒术今方裂,吾家学本孤。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 6
-
示儿
斥逐襆被归,招唤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学者那得尔。前年还东时,指心誓江水。亦知食不足,但有饿而死。小儿教汝书,不用日十纸;字字讲声形 ...
- 4
-
示儿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犁。...
- 2
-
示儿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 6
-
示儿
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老夫一饱手扪腹,不复举首号苍苍。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吾 ...
- 16
-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 6
-
书愤三首·其二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 19
-
书愤三首·其三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 370
-
渔家傲·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 ...
- 9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