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形式:
不限 文言文
元代 张养浩

春:
日月底天庙,阳瘅土脉生。
习习协风来,颙颙众蛰惊。
农人服厥亩,薄言事春耕。
缺堤流㶁㶁,灌木鸣嘤嘤。
白扉飐青帘,绿野明丹英。
蚕妇喜形色,牧竖歌传声。
天随野色遥,山与吟怀清。
向来悭一际,今者幸四并。
徜徉子真谷,万事秋毫轻。
夏:
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
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
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
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
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
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
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
向令早知此,讵使田园荒。
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
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
秋:
黄云亘郊野,农力今有功。
兹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
我虽未及粒,已觉饥肠充。
田头父老过,击壤今岁丰。
自愧无寸积,坐享雍熙风。
秋成既如彼,况对菊与枫。
气澄天宇高,心寂尘累空。
木落山献体,波缩沙留踪。
遐兴何悠悠,迅景何匆匆。
俯仰田舍底,或能保初终。
冬:
岁晏日南至,场圃靡所劳。
告成三务功,盈耳康衢谣。
鸦飞岭外陂,虹断林边桥。
将期养疏拙,讵厌居寂寥。
负暄坐晴檐,煦煦春满袍。
对山阅吾书,怀古酌彼醪。
此乐天所靳,何幸及草茅。
虽非鹿门庞,或庶彭泽陶。
为诗写幽尚,刊落华与豪。
集以贻知音,怅望心摇摇。

564
元代 王恽

济南山水可游观者甚富,而华峰泺源为之冠。余到官八月,湖光山色,朝夕与对,于庭户几席间,若无所睹,心有所不在焉。然每以历居卑湿为念。或有云堰头者,乃自昔潨引诸泉入大清河之峻口也。一锸之力,不崇朝可彻而陆之,常欲一往而未遑也。冷灶节得暇且宽,宪使耶律君邀余暨签书杜君为兹山游,且寻堰头之盟诺焉。
逮十有一日,遂自历下亭登舟,乱大明湖,经会波楼下,出水门,入废齐漕渠,所谓小清河者是也。泛滟东行约里余,运肘而北,水渐瀰漫,北际黄台,东连叠径,悉为稻畦莲荡,水村渔舍,间错烟际,真画帧也。于是绿萍荡浆,白鸟前导,北望长吟,华之风烟胜赏尽在吾目中矣。是日也,天朗气淑,清风徐来,水平不波,鸣丝歌板,响动林谷,举酒相属,开口而噱。
少顷,扶腋登岸,相与步入华阳道观。主人方布几延宾,仆以疾作遽还,二君为愀然也。至于罔获连云绝顶,追谪仙之逸驾,叫苍梧之暮云,富览江山以尽游观之美,特闲适余事。初不讶其从违,正恐山灵独回俗驾,造物者有所靳耳。
既归,伏卧舟中怦怦焉,如宿酲在怀,殊伊郁也。但闻两舷间风水之声,自宫自商,拍拍盈耳。殆魏献子之歌钟,石钟山之水乐也。
且念华峰之胜乐在近郊,因以步里计之,自历亭北至华阳院下二十里而远,由水门抵黄台北渚,十八里而近。以苇汀渔箔,周折湾溆,从城东北阿至舣舟山家,盖且十曲矣。
时至元甲申清明前一日也,谨记。

442
元代 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啕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