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蔡襄

宋蔡襄撰。是编为阁中荔枝而作,凡七篇。其一原本始,其二标尤异,其三志贾鬻,其四明服食,其五慎护养,其六时法制,其七别种类。尝手写刻之,今尚有石本传于世,亦载所著《端明集》中。末有嘉祐四年岁次己亥秋八月二十日莆阳蔡襄述十九字,而此本无之。按其年月,盖自福州移知泉州时也。荔枝之有谱自襄始,叙述特详,词亦雅洁。而王世贞《四部稿》乃谓白乐天、苏子瞻为荔枝传神,君谟不及,是未知诗歌可极意形容,谱录则惟求记实。文章有体,词赋与谱录殊也。襄诗篇中屡咏及荔枝,刘克庄《后村诗话》谓四月池上一首,荔枝才似小青梅句,即谱中之火山。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一首,綘衣仙子过中元句,即谱中之中元红。谢宋评事一首,兵锋却后知神物句,即谱中之宋公荔枝。盖刘亦闽人,故能解其所指,知其体物之工。洪迈《容斋随笔》又谓方氏有树结实数千颗,欲重其名,以二百颗送蔡忠惠,绐以常岁所产止此。蔡为目之曰方家红,著之于谱。自后华实虽极繁茂,逮至成熟所,存未尝越二百,遂成语识云云。其事太诞,不近理,殆好事者谬造斯言,然亦足见当时贵重此谱,故有此附会矣。
第一:
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司马相如赋上林云:“答遝离支,盖夸言之无有”是也。东京、交阯七郡贡生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和帝诏太官省之。魏文帝有“西域蒲桃”之比,世讥其缪论。岂当时南北断隔,所拟出于传闻耶?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歳命驿致。时之词人多所称咏。张九龄赋之,以托意白居易刺忠州。既形于诗,又图而序之,虽仿佛颜色,而甘滋之胜莫能著也。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虽曰鲜献,而传置之速,腐烂之馀,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是生荔枝中国未始见之也。九龄、居易虽见新实,验今之广南州郡与蘷梓之间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列品虽高而寂寥无纪。将尤异之物昔所未有乎?盖亦有之而未始遇乎人也。予家莆阳,再临泉、福二郡,十年往还,道由乡国,每得其尤者,命工写生。稡集既多,因而题目,以为倡始。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濒岩险之逺,而能名彻上京,外被重译,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髙寒,不堪移殖,而又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少发光采,此所以为之叹惜而不可不述也。
第二:
兴化军风俗,园池胜处唯种荔枝。当其熟时,虽有他果不复见省。尤重陈紫,富室大家歳或不尝,虽别品千计不为满意。陈氏欲采摘,必先闭户,隔墙入钱,度钱与之,得者自以为幸,不敢较其直之多少也。今列陈紫之所长以例众品:其树晩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逺,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毋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过甘与淡,失味之中,唯陈紫之于色香味自拔其类,此所以为天下第一也。凡荔枝皮膜形色一有类陈紫,则已为中品。若夫厚皮尖刺,肌理黄色,附核而赤,食之有查,食已而涩,虽无酢味,自亦下等矣。
第三:
福州种殖最多。延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城中越山,当州署之北,郁为林麓。暑雨初霁,晩日照曜,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非名画之可得而精思之。可述观揽之胜无与为比。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劵,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歳之出不知几千万亿。而乡人得饫食者,盖鲜以其断林鬻之也。品目至众,唯江家绿为州之第一。
第四:
荔枝食之有益于人。《列仙传》称:“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本草》亦列其功:“葛洪云:‘蠲渴补髓’。”所以唐羌疏曰:“未必延年益寿。”盖云虽有其传,岂果能哉?亦谏止之词也。或以其性热。人有日啖千颗,未尝为疾。即少觉热,以蜜浆解之。其木坚理难老,今有三百歳者,枝叶繁茂,生结不息,此亦其验也。
第五:
初种畏寒,方五六年,深冬覆之以护霜霰。福州之西三舎曰水口,地少加寒已不可殖。大略其花春生,蔌蔌然白色其色,多少在风雨时与不时也。有间歳生者,谓之歇枝;有仍歳生者,半生半歇也。春雨之际,傍生新叶,其色红白。六七月时,色已变绿,此明年开花者也。今年实者,明年歇枝也。最忌麝香,或遇之花实尽落。其熟未经采摘,虫鸟皆不敢近;或已取之,蝙蝠蜂蚁争来蠹食。园家有名树,旁植四柱小楼,夜栖其上,以警盗者。又破竹五七尺,揺之答答然,以逼蝙蝠之属。
第六:
红盐之法:民间以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色红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虫。修贡与商人皆便之,然绝无正味。白晒者,正尔烈日干之,以核坚为止。畜之瓮中密封百日,谓之出汗。去汗耐乆,不然逾歳壊矣。福州旧贡红盐、蜜煎二种。庆历初,太官问歳进之状,知州事沈邈以道“逺不可致,减红盐之数而増白晒”者,兼令漳、泉二郡亦均贡焉。蜜煎:剥生荔枝,笮去其浆,然后蜜煮之。予前知福州,用晒及半干者为煎,色黄白而味美可爱,其费荔枝减常歳十之六七。然修贡者皆取于民,后之主吏利其多取以责赂,晒煎之法不行矣。
第七:
〈(陈紫已下十二品有等次,虎皮已下二十品无等次)〉
陈紫
因治居第、平窊坎而树之,或云厥土肥沃之致。今传其种子者皆择善壤,终莫能及。是亦赋生之异也。
江绿
大较类陈紫而差大,独香薄而味少淡,故以次之。其树已卖叶氏,而民间犹以为江家绿云。
方家红
可径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拟。歳生一二百颗,人罕得之。方氏子名蓁,今为大理寺丞。
游家紫
出名十年,种自陈紫,实大过之。
小陈紫
其树去陈紫数十歩。初一家并种之,及其成也差小,又时有核者,因而得名。其家别居,二紫亦分属东西陈焉。
宋公荔枝
树极髙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世传其树已三百歳,旧属王氏。黄巢兵过欲斧薪之,王氏媪抱树号泣求与树偕死,贼怜之不伐。宋公名諴。公者,老人之称。年馀八十,子孙皆仕宦。
蓝家红
泉州为第一。蓝氏兄弟,圭为太常博士,丞为尚书都官员外郎。
周家红
独立兴化军三十年后生益奇,声名乃损,然亦不失为上等。
何家红
出漳州何氏,世为牙校。尝有郡将全树买之,树在舎后将熟,其子日领卒数十人穿其堂房,乃至树所。其来无时举家伏藏,欲即伐去而不忍,今犹存焉。
法石白
出泉州法石院,色青白,其大次于蓝家红。
绿核
颇类江绿,色丹而小。荔枝皆紫核,此以绿见异。出福州。
圆丁香
丁香荔枝皆旁蒂,大而下锐。此种体圆,与味皆胜。
虎皮
虎皮者,红色绝大,绕腹有青纹,正类虎斑。尝于福州东山大乘寺见之,不知其出处。
牛心
牛心者,以状言之。长二寸馀,皮厚肉涩,福州唯有一株。每歳贡干荔枝皆调于民,主吏常以牛心为凖,民倍直购之以输。予尝黜而不用。
玳瑁红
荔枝上有黒点,踈密如玳瑁斑,福州城东有之。
硫黄
颜色正黄而刺微红,亦小荔枝以色名之也。
朱柿
色如柿红而扁大,亦云朴柿,出福州。
蒲桃荔枝
穗生一朵至一二百,将熟多破裂。凡荔枝每颗一梗,长三五寸,附于枝。此等附枝而生,乐天所谓“朵如蒲桃”者正谓是也。其品殊下。
蚶壳
蚶壳者,壳为深渠,如瓦屋焉。
龙牙
龙牙者,荔枝之变怪者。其壳红,可长三四寸,弯曲如爪牙而无瓤核。全树忽变非常有也,兴化军转运司厅事之西尝见之。
水荔枝
浆多而淡,食之蠲渴。荔枝宜依山或平陆,有近水田者,清泉流溉,其味遂尔。出兴化军。
蜜荔枝
纯甘如蜜,是谓过甘,失味之中。
丁香荔枝
核如小丁香树,病或有之,亦谓之?核皆小实也。
大丁香
出福州天庆观,厚壳紫色,瓤多而味微涩。
双髻小荔枝
每朵数十,皆并蒂双头,因以目之。
真珠
剖之纯瓤圆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于此。
十八娘荔枝
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其冢今在城东报国院,冢旁犹有此树云。
将军荔枝
五代间有为此官者种之,后人以其官号其树,而失其姓名之传,出福州。
钗头
颗红而小,可间妇人女子簪翘之侧,故特贵之。
粉红
粉红者,荔枝多深红而色浅者为异,谓如傅朱粉之饰,故曰粉红。
中元红
荔枝将绝才熟,以晩重于时。予尝七月二十四日得之。
火山
本出广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穗生梗如枇杷,闽中近亦有之。
右三十二品,言姓氏尤其著者也,言州郡记所出也。不言姓氏、州郡,四郡或皆有也。

宋代 蔡襄

宋蔡襄撰。襄,莆田人,仁宗赐字曰君谟,仕至端明殿学士,谥忠惠。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乃其皇祐中为右正言修起居注时所进,前后皆有襄自序。前序称“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后序则治平元年勒石时作也。分上、下二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皆所谓烹试之法。《通考》载之作《试茶录》,然考襄二序,俱自称《茶录》,石本亦作《茶录》,则“试”字为误增,明矣。费衮《梁谿漫志》载有陈东此书跋曰:“余闻之先生长者,君谟初为闽漕,出意造密云小团为贡物,富郑公闻之,叹曰:‘此仆妾爱其主之事耳,不意君谟亦复为此!’余时为儿,闻此语亦知感慕。及见《茶录》石本,惜君谟不移此笔书《旅獒》一篇以进”云云。案《北苑贡茶录》称,太平兴国中,特制龙凤模造团茶,则团茶乃正供之土贡。《苕溪渔隐丛话》称,北苑官焙,漕司岁贡为上,则造茶乃转运使之职掌,襄特精其制,是亦修举官政之一端。东所述富弼之言,未免操之已蹙。《群芳谱》亦载是语,而以为出自欧阳修。观修所作《龙茶录》后序,即述襄造小团茶事,无一贬词,知其语出于依托,安知富弼之言不出依托耶?此殆皆因苏轼诗中有“前丁后蔡……致养口体”之语,而附会其说,非事实也。况造茶是庆历中事,进《录》是皇祐中事,襄本闽人,不过文人好事,夸饰土产之结习,必欲加以深文,则钱惟演之贡姚黄花亦为轼诗所讥,欧阳修作《牡丹谱》,将并责以惜不移此笔注《大学》、《中庸》乎?东所云云,所谓言之有故,执之成理,而实非通方之论者也。
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进: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仅序。
上篇 论茶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


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
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
凡欲点茶。先须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建人谓之云脚粥面。〉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下篇 论器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
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鉎,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茶盏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后序
臣皇祐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屡承天问,以建安贡茶并所以试茶之状。臣谓论茶虽禁中语,无事于密,造茶录二篇上进。后知福州,为掌书记窃去藏稿,不复能记。知怀安县樊纪购得之,遂以刊勒行于好事者,然多外谬。臣追念先帝顾遇之恩,揽本流涕,辄加正定,书之于石,以永其传。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六日,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

宋代 蔡襄

一、范仲淹
右范希文
中朝莺鹤何仪仪,慷慨大体能者谁。之人起家用儒业,驰骋古今无所遗。
当年得从谏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矢身受责甘如荠,沃然华实相葳蕤。
汉文不见贾生久,诏书晓落东南涯。归来俯首文石陛,尹以京兆天子毘。
名者翼翼郡国首,里区百万多占辞。豪宗贵幸矜意气,半言主者承其颐。
昂昂孤立中不倚,传经决讼无牵羁。老奸黠吏束其手,众口和附歌且怡。
日朝黄幄迩天问,帝前大画当今宜。文陈疏举时密启,此语多秘世莫知。
传者籍籍十得一,一者已足为良医。一麾出守番君国,惜此智虑无所施。
吾君睿明广视听,四招邦俊隆邦基。廷臣谏列复钳口,安得长喙号丹墀。
昼歌夕寝心如疚,咄哉汝忧非汝为。
二、余靖
右余安道
南方之强君子居,卓然安首襟韵孤。词科判等屡得隽,呀然鼓焰天地罏。
三年待诏处京邑,斗粟不足荣妻孥。耳闻心虑朝家事,螭头比奏帝曰都。
校书计课当序进,丽赋集仙来显涂。诰墨未乾寻已夺,不夺不为君子儒。
前日希文坐言事,手提敕教东南趋。希文鲠亮素少与,失势谁复能相扶。
崭然安道生头角,气虹万丈横天衢。臣靖胸中有屈语,举嗌不避萧斧诛。
使臣仲淹在庭列,日献陛下之嘉谟。刺史荣官虽重寄,奈何一郡卷不舒。
言非由位固当罪,随漕扁舟尽室俱。炎陬此去数千里,橐中狼籍惟蠹书。
高冠长佩丛阙下,千百其群诃尔愚。吾知万世更万世,凛凛英风激懦夫。
三、尹洙
右尹师鲁
君子道合久以成,小人利合久以倾。世道下衰交以利,遂使周雅称嘤鸣。
煌煌大都足轩冕,绰有风采为名卿。高名重位盖当世,退朝归舍宾已盈。
胁肩谄笑不知病,指天报遇如要盟。一朝势夺德未改,万钧已与毫厘轻。
畏威谀上亦随毁,矧复鼓舌加其评。逶迤阴拱质气厚,两豆塞耳心无营。
呜呼古人不可见,今人可见谁与明。章章节义尹师鲁,饬躬佩道为华荣。
希文被罪激人怒,君独欣慕如平生。抗书毂下自论劾,惟善与恶宜汇征。
削官窜逐虽适楚,一语不挂离骚经。当年亦有大臣逐,朋邪隐缩无主名。
希文果若事奸险,何此吉士同其声。高谭本欲悟人主,岂独区区交友情。
四、欧阳修
右欧阳永叔
先民至论推天常,补衮扶世为儒方。圜冠博带不知本,樗栎安可施青黄。
帝图日盛人世出,今吾永叔诚有望。处心学士贵适用,异端莫得窥其墙。
子年五月范京兆,服天子命临鄱阳。二贤拜疏赎其罪,势若止沸反扬汤。
敕令百执无越位,谏垣何以敢封囊。哀来激愤抑复奋,强食不得下喉吭。
位卑无路自闻达,目视云阙高苍茫。裁书数幅责司谏,落笔騄骥腾康庄。
刃迎缕析解统要,其间大意可得详。书曰希文有本末,学通古今气果刚。
始自理官来祕阁,不五六岁为天章。上心倚若左右手,日备顾问邻清光。
苟尔希文实邪佞,曷不开口论否臧。阴观被谴始丑诋,摧枯拉腐奚为彊。
傥曰希文实贤士,因言被责庸何伤。汉杀王章与长倩,当时岂曰诛贤良。
惟时谏官亦结舌,不曰可谏曰罪当。遂今百世览前史,往往心愤涕洒滂。
斯言感切固已至,读者不得令激昂。岂图反我为怨府,袖书乞怜天子傍。
谪官一邑固分耳,恨不剖腹呈琳琅。我嗟时辈识君浅,但推藻翰高文场。
斯人满腹有儒术,使之得地能施张。皇家太平几百载,正当鉴古修纪纲。
贤才进用忠言录,祖述圣德垂无疆。
五、高若讷
右高若讷
人禀天地中和生,气之正者为诚明。诚明所锺皆贤杰,从容中道无欹倾。
嘉谋谠论范京兆,激奸纠缪扬王庭。积羽沈舟毁销骨,正人夫从奸者朋。
主知胶固未遐弃,两轓五马犹专城。欧阳祕阁官职卑,欲雪忠良无路岐。
累幅长书快幽愤,一责司谏心无疑。人谓高君如挞市,出见缙绅无面皮。
高君携书奏天子,游言容色仍怡怡。反谓范文谋疏阔,投彼南方诚为宜。
永叔忤意窜西蜀,不免一中谗人机。汲黯尝纠公孙诈,弘於上前多谢之。
上待公孙礼益厚,当时史官犹刺讥。司谏不能自引咎,复将忆过扬当时。
四公称贤尔不肖,谗言易入天难欺。朝家若有观风使,此语请与风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