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澜(公元?年至一二七六年),字声源,号让村,天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端宗景炎元年,即公元一二七六年卒。尝为道士,还俗。举唐诗,有所悟。干谒无所成。澜亦能词,绝妙好词中录存三首。...
  • 王易简(生卒年不详)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隐居不仕。易简笃于议论,多所著述,有《山中观史吟》。《乐府补题》有其咏物词四首,《绝妙好词》卷六载其词三首。...
  • 刘婆惜,生活于元末明初时代,江西抚州临川人。散曲家,歌舞名伎。乐人李四之妻。颇通文墨,滑稽歌舞,迥出其流。先与抚州常推官之子三舍交好,为其夫间阻,遂私奔。事觉,被杖决。刘负愧,将之广海居,道经赣州,谒全子仁,时宾朋满座,全子仁帽上簪青梅一枝行酒,口占《清江引》曲云:“青青子儿枝上结。”令宾朋续之,众未有对者。刘乃应声续全(见下曲),全大称赏,遂纳为侧室。后全死于兵,刘婆惜克守妇道,善终于家。...
  • 种放(956—1016),北宋诗人、易学家,字名逸,自号云溪醉侯,洛阳人。沉默好学,七岁能写文章。年轻时,其父令其举进士,他推辞说:“业未成不可妄动。”父亲去世后,奉母隐居终南山,以讲习为业,隐居三十年。咸平年间(998—1003)应诏赴阙,累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后真宗召为左司谏,晚年辞官归山。著有《退士传》。...
  • 赵崇嶓字汉宗,号白云,南丰人。生于庆元四年(1198),商王元份八世孙。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石城令,改淳安。尝上疏极论储嗣未定及中人专横。官至大宗正丞。卒于宝祐四年(1256)以前。有《白云稿》。《宋史·宗室世系表》:商王元份九世孙汝悉长子。诗词兼有。...
  • 刘令娴(约公元525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女,南朝梁代女诗人,文学家刘孝绰第三妹,世称刘三娘。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约公元五二五年前后在世,东海徐悱之妻。徐悱,字敬业,是仆射徐勉之子,524年,徐悱死,令娴作《祭夫文》,辞意凄惋,留下令名士搁笔的美谈。此文载于《艺文类聚》。...
  • 夏孙桐(1857—1941年),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江苏江阴人。轻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官浙江湖州府知府。有《悔庵词》。...
  • 沈满愿(约公元540年前后在世)吴兴武康人,出身官宦之家,左光禄大夫沈约之孙女。生卒年不祥,约梁武帝大同中前后在世。嫁征西记室范靖(一作范静)为妻。生平事迹不祥。满愿有祖风,善作诗,有集五卷,(《隋书志》作三卷,此从《两唐书志》)已佚。现存诗十一首。...
  • 赵闻礼(约公元1247年前后在世)字立之,一作正之,亦字粹夫,号钓月,临濮(今山东濮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曾官胥口监征,以诗干谒程公许于蜀中。淳佑年间游于临安,与江湖词人丁默、林表民辈唱和。赵闻礼编有《阳春白雪》八卷,著有《钓月集》,词风倾向于清丽舒徐、缠绵委婉一途。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谓其《钓月集》中大半皆楼君亮、施仲山所作,今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钓月词》一卷。...
  •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荩之。尝取前人问答隽语,上起汉魏,下逮明人,分类编辑,仿《世说新语》,名《舌华录》。...
  • 徐寅也称徐夤,男,字昭梦,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博学多才,尤擅作赋。为唐末至五代间较著名的文学家。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其试场所作《止戈为武赋》亦传诵一时。五代时依王审之,不得志,归隐家乡,卒。有《探龙集》等多种著作,《全唐诗》收录其诗220余首。...
  • 仲长敖,生卒、里籍、仕历均不详。《隋书》《旧唐书》的《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载《仲长敖集》二卷,《宋史》以下无见,其集可能佚于唐末。《隋书》把他列在刘弘、山简(山简的父亲就是竹林七贤的山涛)前,则可能是魏晋之际人。其作今仅存《覈性赋》,见于《艺文类聚》卷二十一。...
  •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 张明弼(1584年—1653年),字公亮,明代金坛(今属江苏)人。早年师从曹大章,古文诗赋名重一时。与冒襄等五人义结金兰,为复社重要成员。天启六年(1626年),因作《獝狂国记》,隐指魏忠贤,几乎获祸。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曾任杨山(今广东阳山)、揭阳县令,政绩卓著。秩满被谗,谪为浙江按察司照磨。群议不平,始调台州推官。后擢户部陕西司主事,愤马士英、阮大铖当国,坚辞不赴。著有《兔角诠》《萤芝集》等。...
  • (?—1402)明浙江黄岩人,字元彩,号静学。洪武中与方孝孺等并征,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擢汉阳知县。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方孝孺欲行井田,叔英寄书谓古制不可行于今。燕王兵至,奉命募兵,行至广德。知大势已去,书绝命词,自经于玄妙观。...
  • 陶望龄(1562年-1609年),字周望,号石篑,又号歇庵居士,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南京礼部尚书陶承学之子,中国明代诗人,公安派的诗文家之一。万历十七年(1589年),陶望龄中进士,授编修,迁右谕德。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卸京职,归里。路经吴县,与袁宏道相会。次年,应袁宏道的邀请,一起漫游,陟天目,穷五泄,诗文创作颇为当时文人所传诵。后再拜国子祭酒,以母老固辞。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母病及母丧,忧劳成疾,不久即去世。陶望龄为官以清正称,为人刚正笃信。他提倡为文要自写胸臆,因而,其文的创作能较鲜 ...
  • 恽代英(1895年8月12日-1931年4月29日),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 ...
  • 刘光第(1859—1898年),字裴村,四川富顺赵化镇人。清末维新派的爱国诗人,“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杀害。能诗文,善书法。有《介白堂诗集》、《哀圣斋文集》。...
  •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 卢道悦(1640-1726)字喜臣,号梦山,山东德州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河南偃师知县,多惠政。著有《公馀漫草》《清福堂遗稿》。...
  • 蒋智由(1865年-1929年8月),原名国亮,字观云、星侪、心斋,号因明子,浙江诸暨紫东乡浒山村(今属诸暨店口镇朱家站村)人。清末民国政治思想家、诗人。蒋智由早年就读于杭州紫阳学院,能诗善文,工书法。甲午战争后,力言变法。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蔡元培等在上海建立中国教育会,参加光复会,任爱国女校经理。旋即渡海赴日本。曾参加《新民丛报》的编辑工作,任《新民丛报》主编,发表《中国兴亡问题论》等评论和杂文,颇为时人所重。又曾担任《浙江潮》编辑,后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和梁启超发起组织政闻社,鼓吹君主 ...
  • 金和(1818~1885年),晚清诗人,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以金和与黄遵宪、康有为并举,誉为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金和亲历危苦,故多沉痛惨澹阴黑气象;而尤痛心于官军之无用,故诗中时露讽刺,有《来云阁诗稿》,诗集《秋蟪吟馆诗钞》,共7卷。又得词66首,刊为《来云阁词钞》;《文钞》1卷,附于《词钞》后。...
  • 谈迁(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国榷》一书。50多岁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击后,他便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编著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 臧懋循(1550年~1620年),字晋叔,号顾渚山人。汉族,浙江长兴人。明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以编著《元曲选》而闻名,是元曲选编之大成者。懋循的诗作,关心时事,清新可取。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宗》、陈田《明诗纪事》中均选有臧懋循诗作,在明代文坛上颇有声誉。与湖州友人吴稼登、吴梦畅等,并称吴兴四子。懋循见家乡一带文化发达,戏曲盛行,便萌发编印杂剧的愿望,到处收集散佚的元曲、诗词文稿。万历四十五年,67岁时编成《元曲选》100卷、图1卷,校勘精良。工书法。且精通音律。...